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駐村紀事
  • 蒙廣盛
  • 3977字
  • 2023-07-21 18:25:28

跨越千山駐村來

脫貧攻堅,令出如山。

2020年4月8日,受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委派,我來到天等縣進遠鄉進遠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家”就安在鄉政府二樓的宿舍。生平第一次住在這四周都是稻田的房子,心里感覺很是新鮮,東看看西瞄瞄,時不時還推窗遠眺戶外的曠野,這彈丸之地,我們都叫它“孤島”,它與九峰山為伴。

駐村第二天,我就來到巴發至龍含的屯級路工地,參加進遠鄉擴建最長的一條屯級路施工。平時,駐村隊員騎電動車下鄉,都要經過這條路,都要在半路的村莊給車充一次電才能開到最遠的屯。

我停好電動車,頂著風雨,扯開嗓門,向施工隊長喊道:“我——來——幫——忙。”可是,狂嘯的山風旋即就把我的喊聲吞沒。

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工地走去。走近一看,才發現他們當中的多數人沒有戴手套,站在路基的壕溝里不停地挖著,手上的血泡已經磨破,鮮血染紅了鋤把。不時還見到有人從溝下爬上來,將被劃傷的手和腳簡單包扎,跺跺腳,搓搓手,又跳入溝內……

施工人員用十字鎬和鐵鍬,揭開一層一層的沙石,挖起一塊又黑又重的石頭,兩位施工人員揮手:“快過來!”其他隊員跳進去,將那塊石頭搬了起來。此時,生性剛毅的我眼眶里淚花閃閃。駐村扶貧的日子,類似這種撼動心魄、催人淚下的場面實在太多。

夜晚合上雙眼,我仍是情思翩翩,一種欣然的激情涌動心際。喧嘩了一天的“孤島”到了晚上驟然寧靜,片刻間,水田里就傳來清脆的蛙聲,并不很響但很凌亂又很清晰地灌入耳朵……

山風溫柔,蟲兒呢喃的歌聲,像一曲簡樸的催眠曲伴我入睡。幾十年在城里生活,未曾聽過這聲音。我心底油然升起家的眷戀,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山中的空氣……

在遙遠的大山里,在這極其安詳的氛圍里,我領略到了如詩般的意境,使我忘卻一切,如躺在慈母懷中的嬌兒般幸福地睡著了。

素有“一寸土地一寸金”之說的天等,土地顯得矜貴。村民因地制宜、挖掘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到村屯幫扶的時候,我看到許多廁所墻上種瓜、水溝邊上點豆、房前屋后爬藤等具有城市特色的“菜園子”:充分利用邊角地,將圍墻、水溝、豬棚和房前屋后的空地,都種上冬瓜、南瓜、絲瓜、扁豆等;實行套種搭配,根據各種蔬菜的特性,采用輪種、套種,提高蔬菜產量。在品種搭配上,做到一品種多批次、一批次多品種。各種蔬菜綠油油,一派江南秀色。更使人驚異的是,每走進一個貧困村,都是一樣的綠洲。

貧困戶農紹成對我說:“可別小看這些拾遺補闕,僅利用邊角地、圍墻、水溝、房前屋后種菜這一項,就使村民的蔬菜自給自足。”

種菜要有土。可莽莽山巒,土貴如金,沒有土地怎么辦?造!

清晨,天剛蒙蒙亮,村民們就來到魚塘邊,一干就是一天,一點一點地挖魚塘的肥土。他們硬是靠這種螞蟻搬家的精神,把烏黑的塘泥搬上屋頂,填出菜地來,大白菜、黃瓜、辣椒、絲瓜等蔬菜就在屋頂“落戶”。村民們在水泥屋頂上,第一次種出了黃瓜、西紅柿、韭菜、空心菜等時令蔬菜;種出西瓜、香瓜、葡萄等一批批瓜果;養出了雞、兔子、豬,在大石山區創造了多個“第一”。

駐村隊員還鼓勵村民集中財力物力,改善生產生活設施,指導村民翻建或維修豬圈、禽舍。現在,村屯普遍采用了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等保護地種植,耕種、收割也基本實現機械化,有的村屯還建起種豬場、養禽場、養魚場、飼料加工廠,能夠持續穩定地為當地提供豬崽、禽苗和蔬菜、豬肉、魚、蛋等食品。

眼前這稻田在月光的輝映下與白天我見的水田迥然不同,成波浪形的蒼穹似一張長弓懸于頭頂,而山則在寒風中亮起萬道弧形,灰白中有些淡藍的峰群,猙獰咆哮著撲向“孤島”。我倚著圍欄忘情地閉上雙眼,讓那呼呼的山風和蛙鳴聲再次闖進心頭,那片片顫動的樹梢,酷似秦始皇兵馬俑威武雄壯的演練,又似愚公移山熱血沸騰的悲泣。

這激烈雄壯的曲子持續了一夜,漸漸地,風小了,山靜了,村里的炊煙夾著晨霧開始飄起來,早起的鳥兒破空而起,黎明到了。睜眼間,萬道霞光染紅天邊,村里的豬、雞、鴨、鵝嗷叫起來,伴隨著農婦的呵斥聲,鄉村開始醒來,而裹著大衣的我竟倚著欄桿入睡了……

南方的大石山區,高山林稀。

進遠村的一座座荒山,都傲立在村莊邊上。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是滿目果園,滿山歡歌。寬闊的公路,嶄新的農舍,五彩的燈光,還有那爭相矗起的教學樓、黨群活動中心、文化戲臺,無不表現山里人正擺脫貧困的陰影,走上一條充滿希望的富裕之路。

大山腹地,駐村隊員就像大山的一道屏障,矗立在偏遠的村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多彩的人生。

這是一座險峻的山,從谷底到山頂有一條10多公里長的羊腸小道緊貼石壁,盤旋而上。下鄉入戶經過這段山路,遇險是家常便飯。

一次,進遠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趙宏魁正帶隊行至半山腰,隱隱聽得頭上響起一陣悶雷聲。他憑著多年的經驗,預感到塌方即刻會發生,便果斷地把隊員們引到安全區。電動車隊剛過,一聲巨響,地動山搖,石頭卷著泥塊傾瀉而下,隊員們安然無恙。

扶貧生活艱苦,我早有所聞。滿山亂石,看不到野生喬木,從山下到山頂約5公里路,崎嶇陡峭,山上自然生長的樹木被狂風折斷,玉米地里的土也被大風刮走。面對惡劣的生活條件、繁重的扶貧任務,個別身體比較虛弱的駐村隊員開始吃不下、睡不著,下鄉一天回來骨頭幾乎散了架,有的隊員上廁所蹲下去就起不來,有的水土不服,整天嘔吐,吐了黃水吐血絲。

那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前的一天,一場大雨席卷著廣袤的土地,氣溫驟然下降,呼呼的大風卷起塵土鋪天蓋地襲來,昏天黑地。駐村隊員騎行的電動車在肆虐的狂風中猶如一葉小舟,搖搖晃晃地在山腳下行進。一路上,凜冽的寒風夾帶著沙子、雨水,無情地撲打在駐村隊員的臉上、脖子上……

“現在條件不錯了。”駐村隊員滿文新微笑著對我說:“山里雨多霧大,駐村隊員成天渾身濕淋淋的。這幾年,各級黨委、政府和后盾單位十分關心駐村隊員,配置了空調、冰箱、電磁爐,還撥款修了路,建了房,接通了自來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在混沌一片、風雨紛飛的大山深處,聽見駐村隊員那發自肺腑的樸素語言,凝視著那一張張眼窩深陷、汗漬與沙土斑斑的臉,我頓覺喉嚨哽咽、兩眼發澀,只得將濕潤的目光轉向暗處。

以往,我總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駐村扶貧的經歷,使我對灑在那片熱土上的熱淚有了更深邃的感悟:淚水漣漣,淚水汪汪,并不見得是人的一種懦弱、悲傷和悔恨感情的流露,對于同樣具有七情六欲的扶貧人來說,它是一種內心真情實感的宣泄,更是一種凈化心靈、戰勝自我的力量顯示!

我是不輕易流淚的。然而,置身大山腳下,面對一個個真實的扶貧人,一幕幕火熱的情景,我時常哽咽在喉……

我沿著一米多寬的山路繼續騎車前行,爬上坡頂,就來就到龍含屯一個90度的拐角。這里的山勢陡峭,云遮霧罩,從山腳下彎彎曲曲通往山頂的小路慢慢地向上延伸。這段山路,雨天路滑青苔多,騎電動車經過容易打滑摔倒,加上拐彎比較急,很多駐村隊員下鄉路過這里都被滑倒滾到山邊,手腳臉頰都被擦傷劃出血痕。后來,有關部門專門撥款修了多處護欄。

逶迤雄山,高高山路。晨曦照在電動車的車身上。風,翻過頸項,女駐村隊員的長發瀟灑地飄,像家門好看的門聯,奔馳的車輪傳導的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悲壯,脫貧摘帽的焦灼,走出大山的急切,奔向小康的氣度。

我站在山坡上放眼遠眺,舉目荒野,心里無限感慨:“你們常年駐守在這孤山野嶺上,不感到寂寞嗎?”

“老實話,就這么個可憐的地盤,整天聽風嘯、見云涌,確實感到寂寞。可你要是離開這里,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又要想它。”

“為什么?”

“不知道,也說不清楚,你剛來駐村扶貧,過不了多久,你也會體驗出來的。”

我正琢磨駐村隊員阮最證的話,忽聽有人喊:“蒙書記,晚上一起打氣排球吧!”

“對,一起活動活動吧。”大家滿面喜色。

我有點納悶,在城里籃球、羽毛球、氣排球等文體活動已經是常態化,在這里打場氣排球值得這般稀奇,這么興奮?

農芳娟,駐村隊員都親昵地稱她為“鐵娘子”。她掛點扶貧的龍堅屯既遠又險,通往屯里的山路只有一條。由于山高路陡,汽車根本上不去,隊員下鄉的吃、喝、用和掛在貧困戶墻上的牌匾都是農芳娟用電動車拉進村的。一個人騎電動車下鄉都很吃力了,而一個女孩子的電動車不僅要馱各種扶貧資料,還要帶上駐村隊員們日常所需的蔬菜、礦泉水等,一個一米六的女漢子,兩大袋蔬菜堆在車上都能將她的身影遮沒。在山道上遇到她時,正值天下著雨,山地泥濘,農芳娟正駝著20斤的大米,艱難地跋涉。加上細雨寒風的侵染,路很滑,她不小心摔倒在山路邊,摔傷了手腳,但她卻不吭一聲,簡單包扎傷口,又推著電動車駝著大米向村屯騎去。上坡的時候,農芳娟每走一步都要用腳蹬住路邊的草叢,身后留下一串串沾滿黃泥的腳印。

進遠鄉鄉長李軍說:“我們在偏遠的村屯扶貧,能吃到隊員們含辛茹苦背上來的柴米油鹽,您知道我們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嗎?每當我們看到隊員那滿身泥土,遍體傷痕,我們的淚水就會奪眶而出。一頓飯吃完了。還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我問農芳娟:“常年像駱駝一樣背米馱菜下鄉扶貧,你不覺得苦?”她聽了一笑,繼而說:“我們到村里扶貧,就是為了讓貧困戶早日過上好日子,幫扶工作雖然艱苦,但苦得有價值。”

經過這些年的幫扶,山里人開始富裕起來了,買車建房、添置家電家具,就連外出打工乘高鐵、坐飛機,已不再是一樁新鮮事。

訪貧回來的路邊,我彎腰摘了一把長在路旁、田埂、水渠邊嫩嫩的“姑娘菜”(一種野菜)。因為,“姑娘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用來制作菜肴,簡單、實惠,又營養豐富。摘野菜、吃野果是駐村幫扶隊員的家常便飯。

自古幫扶多艱辛。而駐村隊員卻把為民的苦化作甜。守山幫扶,雖然沒有輝煌的篇章,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孤島”上的那片情,卻如大山般凝重,像母親一樣令駐村隊員懷著深深的眷戀。下鄉幫扶回來的時候,駐村隊員經常圍坐一圈,面前擺著色香味美的山菜野果,他們用口盅和飯碗盛滿自釀的土酒,一起舉過頭頂面向蒼天,深情地說:“只要有我們駐村隊員在,再苦再累也要為貧困戶脫貧摘帽,讓黨和人民放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绍兴市| 额济纳旗| 盖州市| 淅川县| 玛曲县| 屏边| 松江区| 平度市| 平江县| 长沙县| 河北省| 龙泉市| 确山县| 屯昌县| 晴隆县| 青神县| 玉山县| 临颍县| 通城县| 建瓯市| 西乌珠穆沁旗| 寿宁县| 卫辉市| 景东| 益阳市| 湘潭县| 陈巴尔虎旗| 和政县| 三明市| 炉霍县| 沁水县| 确山县| 马关县| 吴江市| 梓潼县| 洮南市| 田东县| 高台县| 延吉市|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