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那便只有一個答案!
- 大明:偷看我日記,老朱長生不老
- 想想烏鴉吃什么
- 2325字
- 2023-07-17 22:08:08
朱元璋很生氣。
如果楊青不知道這些的話,那他大可以將楊青之前的所作所為理解為書生意氣。
年輕人有點牢騷,沒有那么多腦子,體會不到他到良苦用心,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這小子卻一五一十的把他心里所想的分毫不差的說了出來。
這說明什么?
說明這小子是明知故犯。
他愈發欣賞眼前的年輕人,欣賞他的大局觀。
也正是因為這種欣賞,才讓他的憤怒更上一層樓!
多有才華的一后生?
不將真才實學用在為國效力上,反倒用來保一個和他沒有半毛錢關系的罪國之臣!
這讓朱元璋如何能不生氣?
“你既然知道陛下的所思所想,也知道他的苦衷,怎還要說出這般誅心的話語?”
“你是要讓兩宋之羸弱,再臨大明?”
“還是明知故犯,蓄意犯上?”
面對朱元璋的斥責,楊青微微有些詫異,眼前這個官員似乎很在意這件事情。
而他這種在意,又不同于六部的官員。
因為那一幫子人,他們打心里也是同意削藩的。
所以他們無論如何斥責自己,他們打心底里是沒有辦法真正將自己當做是罪人的。
自然就不可能對楊青說出什么有攻擊性的話語。
但眼前這位卻不一樣,對方對于削藩這件事,似乎從一開始就是極度反感的。
說簡單點,眼前這位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官員,竟然是朱元璋那套理論的堅定維護者!
“奇了怪了,這大明上下還有不想削藩的官員嗎?”
楊青心中暗自尋思,看向眼前之人的眼神,也變得好奇起來。
到底是怎樣的奇葩,才能在藩王作亂,秦王為害陜西的情況下,仍舊堅定的站在朱元璋這邊的?
不過既然對方拿出這樣的態度來,他楊青可就要和這人好好說道說道了。
“我不是明知故犯,也不是想讓兩宋之羸弱再度降臨大明?!?
“陛下所想雖好,但卻受限于如今他所坐的這個位置上,不能看到其中深遠的弊害?!?
“有何弊害?”
朱元璋余怒未消,反過來質問道:
“自打周武以來,諸侯之分布,邊疆可護,為中原馬首是瞻?!?
“等到宋時因其邊疆弗威,雖占有天下之富,卻因內腐而將中原漢室之地盡數讓給那元人!”
“我且問你,陛下所做所想,有何弊害?”
“哪怕是有弊害,難道就能大過宋朝那些荒唐皇帝的所作所為嗎?”
楊青心里暗自吐槽:
“雖然不能說,有可比性吧,但你這后輩子孫也是同樣將漢室土地盡數讓給了滿人?!?
“只能說大哥不說二哥了?!?
心思微動,楊青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難得的正經。
“宗室制度雖然能夠固守邊疆,以國之軍化作家之軍,在中原危難之余,控制朝堂,平復叛亂。”
“但如今的陛下可曾想過,真正導致歷史上那些權臣謀反,禍亂朝堂的關鍵,不在于那個臣字,而在于那個權字呢?”
朱元璋面色一變,微微皺眉:
“什么意思?”
“自古以來,君王相爭無外乎一個權字?!?
“春秋戰國七雄爭霸,逐鹿中原,有多少人為了權這一字,落了個悲慘下場?”
“哪怕是無能的凡夫俗子,得了大權也會忘乎所以,更何況是朱家的那幾位貴人?”
“雖然陛下要求他們愛民如子,可他們哪一個不把自己當人上人來看?”
“但凡他們當真能夠按照陛下所言去各守本分,怎會有秦王這類畜牲出現?”
“只因他們有權,因此他們就高居人上,不將黎民百姓當做人來看?!?
“若是這般狼虎也能為大明守護邊疆,那我還是信陛下會放我一馬吧。”
聽出楊青語氣中濃烈的嘲諷,朱元璋的臉皮微微一抽:
“但他們與陛下流的是同一種血,本為同根生,又怎會干出謀反的勾當來?”
“難道他們就不念陛下之情嗎?”
楊青嗤笑一聲:
“陛下之情?”
“陛下之情算個狗屁!”
朱元璋本想喝罵,但想到如今自己以這個身份私密探監,不可暴露,只得在心里給這小子又記上一筆賬來。
“南北朝時,宋文帝劉義隆,因要廢除太子而被自己的親兒子攜亂軍所殺。”
“而于唐朝立國之時,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屠殺兄弟,逼宮親父,以得天下。”
“試問大人父子之情不過如此,當今圣上又哪里來的把握,肯定這些藩王就一定會在他們自己的位置上老老實實的待著呢?”
“因為陛下不會削藩!”
“那如果陛下死了呢?如今的皇孫繼位之后,面對那些自己要喊一聲叔叔的藩王們,看著他們在自己的封地獨掌大權,是否能夠做到高枕無憂呢?”
“若是朝堂之中沒有同樣有權利的人與之抗衡,臣子們又怎么會感到安心呢?”
楊青的目的就是要把話題繞回到當下發生的事情上。
也就是藍玉案上!
為了約束藩王們的野心,如藍玉這般可以帶兵作戰的將領,是必不可少的。
總不能等到朱棣前來找茬的時候,讓方孝孺這幫只會耍嘴皮子的儒士去跟朱棣的大軍硬碰硬吧?
聽著楊青的所言,朱元璋的表情愈發扭曲。
他不是什么昏庸的君主,恰恰相反,他是千古一帝!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能聽出楊青這些話中的合理性。
但,老年的頑固以及馬皇后和朱標之死,給他帶來的變化,哪里是楊青這小子三言兩語就能扭轉的?
所以他還是不認可:
“你所言不過只是你自己的猜測而已,并無實際證據。”
“你怎么知道,咱......那二世子上位之后,就一定會削藩?”
“說不定他和他的叔叔們相處很好呢!”
楊青也是有些說累了,雖然這是個聽人話的官,但未免也太固執了些吧?
這也不信那也不信,那你問我干嘛呢?
“聽好了!宗室于正統皇權之間的矛盾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演愈烈!”
“不因其他,咱們就單獨拿俸祿這一塊來講!”
“當今陛下將天下看成了一家治天下,讓天下子民都可以供養藩王宗室?!?
“甚至于分出了八個等級!”
“而其中,最高的親王,有兩百石左右的俸祿,縱然是最低等級的奉國中尉,也有兩百石左右!”
“這還不算那些郡主,駙馬所占用的俸祿?!?
“可大明現在,一畝良田也不過生產一石多一點?!?
“而一個普通的百姓五口之家,需求也不過十石!”
“請問,要養活一個藩王宗室需要多少百姓沒日沒夜的干活?”
“更不提他們還有無數子孫后輩!”
楊青深吸一口氣:
“可他們不知其中道理,更不會為了大明的百姓去著想?!?
“長此以往下去,大明的國庫哪怕是再充裕也要被生生榨干!”
“到那時得不到他們想要的俸祿,他們又會如何做?”
當楊青把話說到這份上時,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