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田爾耕

  • 禎明
  • 搬磚呢別鬧
  • 2846字
  • 2023-07-26 16:15:07

朱由檢最終還是沒有直接答應(yīng)畢自嚴的要錢。

老畢現(xiàn)在還沒管戶部呢,沒這個拿錢條件知道吧,

再說大明朝的貪腐問題,老畢自己也清楚,現(xiàn)在把錢發(fā)下去,底下能到手多少?

宮里能發(fā)錢這么準,

主要原因是朱由檢重視,哪怕他沒空,也要求周皇后她們時刻盯著,防止家里進老鼠。

次要原因,則是因為宮內(nèi)大清洗還在進行中,人人自危,哪有膽子亂伸手?

故而一時之間,顯得風平浪靜。

本質(zhì)上,就跟每個皇帝剛登基時擺出的明君像一樣,臨時性buff罷了。

要想將之變成長期的,還得繼續(xù)堅持,并完善游戲規(guī)則。

至于畢自嚴所提到的,既然擔心賑災(zāi)問題,那就提前儲備糧食一事,朱由檢其實也考慮到了。

他最開始只是一張紙條下去找人,后面反應(yīng)過來,有些人的老家地段特殊,還能順帶讓他們帶點信息過來。

比如王象晉,

就捎上了他家里種的甘薯。

徐光啟亦同此理。

老徐家里可是鼎鼎有名的松江府,后世的魔都所在。

倚仗地理位置優(yōu)渥,江南豪商士紳又有出海門路,使得大明朝的松江府,早已富甲天下。

雖然眼下的江南“市場經(jīng)濟”十分發(fā)達,很多豪強不種糧食轉(zhuǎn)種棉花,但靠著水熱,以及大量人口必須的生活保障,仍然能產(chǎn)出許多糧食。

自宣宗正式搬家到北京以來,便有“南糧北運”之例,前元時重新疏通并修整的運河,成了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朱由檢就讓徐光啟幫自己收集點消息,弄清楚江南的糧商數(shù)量幾何,各家口碑以及江南糧價等等。

購糧是一件麻煩事,

從江南購糧,那麻煩程度還能翻倍。

朱由檢自然不指望徐光啟能開著袖里乾坤,給自己帶幾萬萬的糧食過來,只是讓他為之后大規(guī)模采購做個簡單的市場調(diào)查。

免得到時候匆忙下令,地方或推脫“年景不好收成不豐”,或嚷嚷著人多糧少,得加錢等等……

很多時候,掙錢既難又不難。

對商人來說,雖然目前他們沒有直接制定政策的能力,但及時了解朝廷動向,是輕輕松松的。

而只要掌握了信息差,那么錢財也就滾滾而來了。

朱由檢登基之時,正好趕上秋日成熟,徐光啟踩著瓜熟蒂落的點去做調(diào)研,自然能夠得到關(guān)于天啟朝最后一年,自己老家這邊的收成情況。

至于徐光啟的調(diào)研能力和他做事的忠誠……

朱由檢覺得自己用不著擔心。

像老徐這種近乎六邊形的學者,朱由檢在不開竅的情況下,只會讓他去當禮部尚書,套著已經(jīng)很完善的《授時歷》再去編一本《崇禎歷書》,屬實沒事找事。

而且老徐還有海外夷人的門路,正好能續(xù)上后面找紅夷買紅衣大炮的事。

至于軍心?

方正化還在陜西沒回來呢!

宮里三百勇士被朱由檢從里操練到外,已經(jīng)要誓死守衛(wèi)朱由檢——

崇禎天子就是他們心里唯一的太陽!

所以朱由檢拒絕了畢自嚴的伸手。

老畢心想著老朱家的皇帝果然還有點摳,轉(zhuǎn)瞬又想著自己復職后要怎么快點把錢攢起來。

按照規(guī)矩,

內(nèi)廷和外朝的錢袋子是分開的,各有各的出血方向。

從內(nèi)廷掏錢補貼外朝偶爾,從外朝掏錢充實內(nèi)廷常見。

皇帝跟戶部尚書之間互相拉扯都習慣了。

所以朱由檢抄家肥了一波自己,畢自嚴也只能在旁邊流出羨慕的口水,暗暗發(fā)誓要把自己的地盤經(jīng)營好,免得以后要找領(lǐng)導打錢這種尷尬事。

以后皇帝亂花錢搞得內(nèi)帑空虛了,自己也要堅持底線,不給天子批借條。

而送走了老畢,朱由檢后面又接見了幾個人,繼續(xù)鍛煉自己的“識人之明”。

他給自己劃分的當皇帝最低標準,是按照穆宗來的。

沒本事就讓有本事的人去做,自己當個甩手掌柜。

但若是有機會,誰不想“遠邁漢唐,治隆貞觀”?

更何況,

大明朝正走在世界的轉(zhuǎn)折點上,

朱由檢已得天之應(yīng),自然要試著多做一點。

而隨著高宇順帶人抄家愈發(fā)熟練,朱由檢又動了幾個人。

首當其沖的就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田爾耕。

九千歲的好大兒看著干爹被抓捕停職,然后又被動捐了全部身家,早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許久了。

幸運的是,

由于錦衣衛(wèi)這個機構(gòu)能力下滑已久,很長一段時間淪為了東廠的狗腿子,早就不復洪武年間的威名,近些年來唯一的亮點,就是在萬歷援朝之時,發(fā)揮了信息傳遞作用,將朝鮮那邊乃至于日本侵入者的消息傳給了大明。

奈何這種亮點背后是靠砸錢堆人才搓出來的火花,等朝鮮那邊一打完,才風光了一把的錦衣衛(wèi)就面臨了風風火火的大裁員大下崗,其程度并不比后世差。

不然,

只是隔了個一月天子而已,

錦衣衛(wèi)何至于就成了魏忠賢胯下走狗?

故而朱由檢并不急著動田爾耕。

既然在宮里,

那就先把東廠握住就行。

東廠在手,那錦衣衛(wèi)也就不會出事了。

而在老魏的配合下,

他這些年做的事貪的錢,以及狗腿子們做的事,都一一交待給了朱由檢。

田爾耕這個好大兒為干爹沖鋒陷陣所行所為,也讓朱由檢大為感慨——

田爾耕果然是一條好狗。

可惜了,

這條狗不是朱由檢養(yǎng)出來的,再怎么勇于為主人撕咬一切,朱由檢也信不過他。

最為主要的是,

崇禎元年需要殺一些人,來滿足朱由檢的政治需求。

魏忠賢活命了,

總得讓其他人流點血,來供民間朝堂發(fā)泄下這七年間,被九千歲壓榨的怨氣,讓老百姓知道崇禎天子的“圣明”。

出于平衡的需要,東廠在歸高宇順管后,錦衣衛(wèi)也要重新啟用,此時來一次清洗正好不過。

……

“魏公罷用,陛下收回了魏家的爵位賜田,咱們該怎么辦?”

家中,

田爾耕和許顯純這兩個狐朋狗友正焦慮的走來走去,生怕宮里的火蔓延到自己身上。

干爹死了還能換,

可干爹沒死的話,那做兒子的就不方便了。

基于二人的政治嗅覺,以及在錦衣衛(wèi)做事的經(jīng)驗,他倆自然知道,領(lǐng)導要在放過罪魁禍首的情況下平息議論,最好的辦法就是拖一批人出來吸引目光。

只要處理的人夠多,職位相對來說過得去,那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個好交代。

現(xiàn)在魏忠賢靠著上交自己多年搜刮的財富保住了性命,

他們就難了!

“要不……咱們也破財免災(zāi)算了!”

許顯純油膩的臉上露出痛苦之色,顯然舍不得學九千歲的大手筆。

刮錢也是個辛苦活?。?

“不行!”

“我家可沒那么多錢!”

田爾耕斷然拒絕。

“小皇帝一上來就抄了內(nèi)官的家,不就是仗著內(nèi)廷之事,外臣不便插手嘛!”

“咱們是正經(jīng)臣子,怎么能跟一群太監(jiān)一樣待遇?”

田爾耕不信皇帝抄家能抄到外臣頭上。

畢竟在某種程度上,“刑不上大夫”這個道理仍然發(fā)揮著作用。

太監(jiān)是皇帝走狗,是養(yǎng)肥還是虐待,全看皇帝心思。

可外臣走的是科舉仕途,一路爬到中央,人脈廣泛,又有民間名望,皇帝可以罷免他們的官職,但不能隨意處決他們。

除非皇帝想要后世罵自己是個“暴君”了。

哪怕皇帝震怒,把人廷杖至死,也沒辦法繼續(xù)追究他的家人,更不用說抄家了!

因為“死者為大”,人家還是為了給皇帝進諫死的,文官們只需要基于這個事實夸張一點,斷章取義一點,再添加一些細節(jié),就能將人宣傳成“包拯、魏征”那樣的人物。

人是今天上午死的,

神像是下午立起來的。

皇帝能對著這樣的人抄家嗎?

當年嘉靖皇帝何等自負,視天下為私產(chǎn),被海瑞指著鼻子罵也不敢下狠手。

要不然,

皇帝把大明朝那群只知道捕風捉影搞黨爭說混話的官員抓一個抄一個,把朝廷官員的個人財產(chǎn)統(tǒng)計公開出去,誰還敢不踏實做事?

可皇帝,終究在意自己在青史上的名聲。

而歷朝歷代,

話語權(quán)都在文人手里,

誰敢對著這么龐大的讀書群體掀桌子?

他田爾耕再怎么說,

也是曾經(jīng)兵部尚書的孫子,是外臣!

他家里還有丹書鐵券!

他就不信,小皇帝剛登基,就敢殺他!

流放嶺南瓊州怕什么?

只要錢在人在,還怕不能東山在起?

田爾耕跟許顯純對坐,不斷給自己提氣,肥胖的肚子起起伏伏,被腰帶勒出明顯痕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东丰县| 佛坪县| 页游| 炉霍县| 靖江市| 边坝县| 田阳县| 盐城市| 清镇市| 南投市| 遂宁市| 乐亭县| 南靖县| 保山市| 易门县| 南充市| 茂名市| 五指山市| 汤原县| 西峡县| 孝感市| 剑川县| 潮州市| 甘洛县| 青海省| 东宁县| 英吉沙县| 夏河县| 石首市| 商洛市| 奉节县| 临朐县| 桦川县| 文昌市| 西城区| 海丰县| 敖汉旗| 宜川县| 无锡市|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