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賢在宮人的引導下步入殿內,朱由檢起身,以示對這位老臣的重視。
“賜座!”
他伸出手,虛扶著張維賢坐下。
張維賢受到皇帝這樣的對待,臉上全是感恩神色。
可老頭心里也知道,皇帝這肯定是有事情需要自己去辦,不然何至于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只怕這個事,
做起來棘手哇!
“老國公吃茶!”
朱由檢又讓王承恩為張維賢奉上一杯香茶,算是給予了張維賢體面。
張維賢口中連連謝恩,心里猜著到底是什么事。
他手里有兵,
這是張維賢,或者說英國公最大的優勢,也是讓皇帝伸手拉攏的最大本錢。
如此一來,怕是京城里面要有兵戈之事,皇帝這才要請自己這個老頭來“擎天保駕”。
難道魏忠賢看著皇帝在清除自己的黨羽,跟當年的曹吉祥一樣,意圖謀反?
以老魏的文盲水平,這也不是不可能啊!
張維賢心中大動,面上卻不動聲色,仍舊是十分的感恩。
可朱由檢讓閑雜人等退下,只是和張維賢聊起了家常。
“老國公家中子孫繁茂,可有年輕些的漢子?”
“朕喜歡活動筋骨,可惜在宮里,多的是太監宮女,沒有合適人選陪著……若老國公家里有合適的,不如來朕這兒當個御前護衛,也讓朕與勛臣之家,好好的敘敘舊。”
“敢問陛下,意欲何為?”
張維賢手捧溫茶,看了看左右,最后還是決定從心發問。
他年紀大了,身體情況如何,他心里有數。
如果皇帝要他這把老骨頭上去搏一搏,那張維賢肯定二話不說就去沖鋒。
能用老朽之軀為家族延續幾十年的皇帝信重,這筆買賣太劃算了!
但要讓他的子孫后代上戰場,那張維賢就要思慮一二了。
原因沒別的,
主要是英國公的繁衍力度不行,每一個年輕的后代都是珍寶——
第一代英國公張輔雖然高壽,可在子嗣方面的確艱難,嫡子張忠殘缺,最后第二任英國公的位子就輪到了幼子張懋頭上。
而張懋,則是張輔七十歲的時候才生出來的老來子。
在此之前,不管張輔如何努力,也就張忠一個兒子。
張懋之后,也沒有成功開枝散葉出去,兒子三個,還早死,最后讓孫子承爵……
一路傳到張維賢這里,情況不說讓祖宗感到欣慰,但起碼用生育率證明了自己的確是老張家的親血脈。
因為張維賢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
誰陷到眼下的渾水里面,張維賢都要心疼。
畢竟張維賢的伯父就是因為無子,這才讓爵位轉移到了自己這脈。
如果自家再絕,那即便皇帝開恩,讓從旁系過繼,也得往上數三代了。
隔了這么遠,能有什么感情?
早就成外人了!
張維賢才不要把爵位給外人!
既然皇帝是想要做大事,要讓他出力輔佐,英國公一門侍奉皇明這么多代,為國盡忠者不知多少,張維賢站出來頂一頂又如何!
他投機歸投機,可卻也是因為看的清大明朝生態才這么搞的。
只有皇帝,
才是最高位的肉食者!
在體制內,沒有人能夠挑戰皇帝的地位!
哪怕皇帝是個小孩子。
高拱當年就是背后說了句神宗是“小孩子皇帝”,結果就被罷了。
所以不管朝政如何,張維賢和英國公府,一直堅持抱死皇帝的大腿。
沒了皇帝,
他們這些勛貴又能去向何方?
朱由檢見老國公神色鄭重,一副生怕自己拉著他那獨子獨孫去送死的模樣,不由微笑說道,“老國公何必緊張,朕又不吃人!”
“實不相瞞,朕的確有意改革京營,需要老國公助力!”
既然對方都誠心誠意的發問了,朱由檢也不再多廢話,同樣坦誠的回答了他。
對著這些老油條,很多時候比打機鋒耍心機,年輕人是容易摔跤的,而且也會浪費很多時間精力,只為了去猜測一些莫須有的東西。
朱由檢做了天子,自覺帝王心術的確不能缺少,可只用心術權衡,那就失了帝王的堂皇之道,淪為只知擺弄的小人,等哪天出來個更加聰明的,或者臣子抱團起來,心術權衡也就不攻自破了。
嘉靖皇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仗著自己的聰明把朝堂臣子當成棋子擺弄,結果從科舉獨木橋上殺出來的卷王們也不是傻的,最后卷出來了徐階、高拱和張居正這些人,還有個把他底褲都琢磨清楚的嚴世蕃。
這些人讓嘉靖皇帝沒辦法再穩坐釣魚臺,嘉靖朝后期的黨爭走向失控。
朱由檢時常反思自己,又吸取前任教訓,自然不能再走世宗老路。
他看了很多記錄古代明君的書,最后發現,真誠的確是和人交往的必殺器,唐太宗李世民那么厲害,還在史書上動不動哭鼻子呢!
所以說,都已經是皇帝了,
為什么還要沉迷勾心斗角?
堂堂正正的挺直腰板,想做什么就大膽去做,大膽去說,不就行了嗎?
于是他對著張維賢說道,“朕知道,京營是老國公家中世代掌控……”
“臣絕無掌兵自重之意!”張維賢被這話嚇了一跳。
坦誠是坦誠了,
但也不要把實話就這么說出來啊!
他年紀大了經不住皇帝這么嚇!
一旦傳出去,老張家的名聲跟富貴前程,都危險了!
“老國公莫要緊張,朕只是想與你推心置腹,好好談談。”
“勛臣將門,自土木堡之變后,頹唐不止,如今還有幾家能為國柱石?”
“老國公能輔助我和先帝,已然表明了足夠忠心。”
“朕今日請老國公來,還說這些話,為得就是表明心意,使君臣無隙!”
不等張維賢再說,朱由檢繼續道,“如今大明朝并不太平,關外有建奴肆虐,關內又常有天災民變……朕登基那天,蒙太祖感召,告知我大明正如水火相濟,一時不慎,恐有社稷之危。”
“如今世態,朕若不重整軍備,只怕難以為繼,無顏面去見列祖列宗了。”
“老臣愿為陛下效力,整頓京營!”
話說到這個份上,張維賢還能怎么樣?
他只能表態要幫皇帝整頓京營了。
只是要對著自己割肉,張維賢嘴上說的輕松,心里頭卻是在滴血。
雖然明確跟著皇帝走才是永葆富貴的正確道路,可京營到底是塊大肉,丟了實在可惜。
更重要的是,
張維賢還不確定面前的少年天子有沒有這個決心和能力去辦,他這個“重振大明”的心氣能持續幾年。
自己替他辦了這件事,絕對要惹了一身騷,也不知道屆時皇帝變心了,那后路又該怎么走。
京營一動,
張家是不進則退,別無他路了!
可老朱家的皇帝,實在是讓手下不省心啊!
“這就是今日朕希望老國公將子孫送到宮里,隨侍朕左右的緣故。”
“朕知道京營人數眾多,關系盤根錯節,所以并不強求老國公親身上陣,只希望老國公能做些支持就好。”
能夠整頓京營的人數,眼下其實不少,比如說原歷史上就負責這件事并且表現不錯的李邦華,還有已經召回京城的孫承宗等人。
有了后世記憶,朱由檢根本不怕選不出人才來替自己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