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被客氏這操作搞得腦袋都快炸了,但在朱由檢面前只能點頭哈腰的迅速應下。
等退下后,魏忠賢就趕緊來到了客氏在宮中的居所。
一個奶媽子,住的地方竟然不比皇帝妃子差,周圍還有不少宮人伺候,在新帝著手整頓內廷之后還不收斂,可見客氏平時跋扈。
而當老魏趕到的時候,客氏還在懲罰宮人呢。
大概是更年期的到來,加上客氏再怎么感應遲鈍,也能察覺出換了皇帝后,宮里這些人對自己態度的轉變,讓客氏大為惱火。
幾十年來的富貴生活,以及本身就不是太好的性格,讓客氏在這微妙的變動下,沒有任何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要用刻薄殘忍的手段,來向周圍的人宣布自己的地位仍存。
反正看到別人在自己一句話下就無法反抗,被打的慘叫連連,客氏心里就好受多了。
只是可憐了那些被客氏拿來撒氣的宮人。
“你還記得來我這兒?”
客氏一邊觀賞他人受刑的痛苦姿態,一邊瞧著魏忠賢,跟他打招呼。
老魏的政治敏感還是有點的,這段時間一直很低調,又知道客氏一向跋扈妄為,所以找借口減少了跟她見面的頻率。
同時也是為了挽救下自己年老的身體。
客氏她……
實在是欲壑難填,
魏忠賢雖然還能干,但也經不住她要那么干。
“你頂撞了皇妃?”
魏忠賢一進門,來到了熟悉的環境中,心里不由得放松起來,對著客氏的態度也隨心了。
起碼不用像在朱由檢面前那樣憋著。
所以開口就是怒氣沖沖的質問。
客氏還想著小別重逢,兩人好生交流下感情了,卻被魏忠賢迎面噴了一通,當即面色一黑。
“怎么跟我說話的!”
“那什么皇妃算什么?當初皇后不也被咱們……”
“你別瞎說!”
魏忠賢被她嚇得直接血壓飆升,迅速捂住了客氏的嘴,給她強制靜音。
這女的怎么什么都敢往外說啊!
魏忠賢都后悔跟她對食了。
想先帝在時,皇后張嫣看不慣他們弄權糊弄天子,經常對著熹宗進諫,從而引起了宮廷雌雄雙煞的不滿。
于是他們二人便聯手在宮中散布謠言,先說皇后張嫣并非其父親生,乃是罪犯之女,不配為一國之母。
然后又自導自演了一場“謀逆案”,安排了幾個太監帶著刀劍在便殿中,假稱這是張皇后跟她爹合謀所為,企圖廢熹宗而立信王朱由檢為天子。
直接把三方人員全都牽扯了進去。
好在熹宗也不是真傻,
他重情,所以對身邊人的某些作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干擾到自己的安樂生活就行。
可魏忠賢想讓他去對付疼愛的弟弟,熹宗就攤手了,把這件事輕拿輕放,只處死了那幾個聽命帶刀進殿的宮人,不再追究下去。
可想而知,
魏忠賢他們跟張皇后的關系有多差了。
后來張皇后有孕,二人自認熹宗年輕,不缺女人給他生孩子,魏忠賢還抱著把自己侄孫女送進宮生個下一任皇帝的想法,更不能允許有個嫡長子出現。
客氏也不希望張嫣生下孩子后,地位繼續升高,以至超過自己。
于是他倆就下手把張皇后給弄流產了,此后也不能生育。
張嫣由此深恨二人。
現在的新帝是在張皇后支持下上位的,如果這個嫂子開口,他倆肯定得被算賬。
魏忠賢已經嘗到了失去皇帝信任的苦頭,現在就想著皇帝持續冷暴力到去南京守陵都行,千萬不要動刀子。
結果客氏把當初兩人合謀欺負張皇后的事,就在這個大院兒里面喊出來?
就不怕有人告密嘛!
以前即便有人告發,熹宗也不一定會處置,所以兩人肆無忌憚。
現在哪能成!
“你給我管管嘴巴!”
魏忠賢把捂嘴的手放開,因著激動用力,還把客氏臉上捂出了紅痕。
不等客氏繼續發瘋,魏忠賢就讓人迅速退下,免得之后這女人又亂叫,說出什么不能說的話。
“好啊,你個老東西,竟然敢這么對我!”
“要沒有我,哪有你魏忠賢的今天!”
客氏自打給先帝喂上奶,可沒受過這樣的待遇,當即對著魏忠賢又打又罵,把老魏的帽子都打掉了。
魏忠賢以前不敢跟客氏鬧,那時因為這女人的確惹不起,在宮里做事還得讓她打配合。
可現在自身難保,哪里還用得著裝笑臉?
真以為他魏忠賢不打女人啊!
這段日子過得本來就不好,老魏是又虧錢又虧人,以前最忠心的老伙伴王體乾都跟他疏遠了關系,心里憋氣早就憋夠了,偏偏又不敢對著別人發,生怕落到皇帝手里。
可對著本就得罪了皇帝的客氏,魏忠賢就敢了,而且還是大敢特敢,
畢竟對皇帝看不爽的人,當狗的只有撲上去狠狠的咬,才能讓主人滿意,從主人手上討到點狗糧。
于是對著撒潑的客氏,魏忠賢直接一巴掌扇了過去。
還別說,
一下子就找到了以前在民間還健全時,他打自個兒老婆的感覺。
可惜魏忠賢以前那個老婆因為他經常家暴,被打出來一身的病,最后還被欠了賭債的老魏給賣了……打起來,根本比不上富貴多年,養出了一身肥肉的客氏有手感!
“你,你打我!”
客氏捂著臉,愣了。
隨即就跟發瘋似的,撲上去抓魏忠賢的臉跟頭發,邊抓邊罵,“你這個沒卵子的老太監,竟然敢打老娘!”
“我可是皇帝的奶娘,宮里太后一般的人物!”
“我要誅你九族!”
魏忠賢被她抓了一臉血,還有幾滴口水,又是惡心又是惱怒。
跟客氏差不多,
同樣是享福多年,外面還有不少狗腿子把魏忠賢恭維成個神仙似的,哪能受人這么欺辱?
于是對食的兩人就地扭打起來,絲毫看不出當年的“恩愛”。
而在大門外,幾個小太監湊在一處,偷瞄著里面的動靜。
“走走走,咱們去找王公公說這事!”
公公,
本是對執掌一司大太監的敬稱。
眼下王承恩明顯受到了皇帝青眼,飛上去也就不久的事,加上底下宮人對誰都得點頭哈腰的,看誰都是大太監,故而也把王承恩稱為“公公”。
“找方公公更好……”
方正化跟王承恩一塊算了下宮里的賬,還給底下人補發了工資,在內廷的口碑還是挺好的。
只是比起后者,方正化的名氣更大更好。
畢竟王承恩認了曹化淳當干爹,在宮里有靠山人脈,跟真底層的人玩不來。
而方正化卻是實打實從底下爬上去的,打入宮后,在圈子里還有點“俠”名,跟幾個欺上蒙下的壞種抗爭過,做事也誠懇。
所以小太監們都比較傾向方正化。
“你傻啊,方公公出宮替皇爺辦差去了!趕緊的別廢話,別讓別人先走一步,搶了咱們的功勞!”
自打朱由檢一登基就給宮人補全了工資,就成功拉攏到了一批人。
這些人平時微小如芝麻螻蟻,沒哪個正眼看的,偏偏卻是宮里數量最多的。
朱由檢不用給他們太多恩惠,甚至不用自己出面,只安排手下去做了,便得了這些人的心。
不過如此輕松,也是靠了他皇帝的身份,以及宮里彌漫的搖擺風氣。
因為在宮里,皇帝就是最大的那一個,誰都想靠上去。
而被困在內廷中的人,由于身體殘缺,對于權勢是極為看重的。
今日有權便被吹捧,明日下墜就被踐踏。
人人都是墻頭草。
九千歲失勢在即,誰不想上去踩一腳?
哪怕最后跟自己沒多大關系,可日后吹起來,不也能說自己在拉九千歲下馬時出過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