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邦彥其人其詞,是詞學研究的“顯學”之一。周邦彥生前,其詩已經開始被評說,如受到蘇門文人晁補之、張耒等人的褒揚,其詞影響更大。南宋以來詞選、筆記都熱衷輯錄其詞,紛紛記錄本事與評論。南宋特別是宋末,美成詞已經進入學術研究的范圍。如有注釋與唱法專書:曹杓《注〈清真詞〉》二卷(已佚)、陳元龍《詳注周美成片玉集》、楊纘《圈法美成詞》(已佚);有專人專集唱和美成詞:楊澤民、方千里和清真詞結為《三英集》行世(已佚),陳允平有《西麓繼周集》;其詞還成為晚宋兩種詞學專論即沈義父《樂府指迷》、張炎《詞源》的主要評判對象或重點舉證的詞人,被推為“下字運意,皆有法度”(1)“負一代詞名”(2)的宗匠。需要說明的是,元人陸輔之的詞學專論《詞旨》與《樂府指迷》《詞源》,同被視為宋朝詞學(3),為方便敘述,以下統歸為晚宋詞學。

明清時期周清真詞仍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首先是其詞作別集的整理校勘。繼明毛晉《宋六十名家》刊印《片玉詞》、方千里《和〈清真詞〉》之后,王鵬運四印齋校刻仿元巾箱本《清真集》、朱孝臧《彊村叢書》校刻毛氏嘉定刻本陳元龍詳注《片玉集》,鄭文焯校刻毛晉《片玉詞》(更名《清真集》),毛晉、王鵬運、朱孝臧的詞集序跋,鄭文焯的《〈清真詞〉校后錄要》都對周詞版本源流進行了梳理與概述。另外,周詞在《天機余錦》《歷代詩余》《詞綜》《宋四家詞選》《宋七家詞選》等選本中具有重中之重的位置。其次是在詞選基礎上的評注、序論從理論層面深度闡釋清真詞。特別是清代從浙西詞派到常州詞派風氣轉移之后,周邦彥被提升至宋詞四大家之一,并以“還清真之渾化”(4)作為宋詞登峰造極的標志。清代以來,其詞在法度方面結束北宋、開創南宋的價值意義成為公共認知。周濟說:“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顏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圍矣。”(5)陳廷焯說:“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終,復開姜史之始。……后之為詞者,亦難出其范圍。”(6)周濟謂董晉卿“推其沉著拗怒,比之少陵”(7)。鄭文焯說:“昔人稱杜詩無一字無來歷,吾謂讀者亦當不放過清真一字,清真固詞中之老杜也。”(8)

近代周邦彥研究中,有蓽路藍縷之功、并且著有扛鼎力作的是王國維(字靜安)《清真先生遺事》(簡稱《遺事》。分為事跡一、著述二、尚論三、年表四),“著述二”中首次為周氏詩文賦等輯佚:“今遺文尚存者,則有《汴都賦》(《宋文鑒》)、《重進汴都賦表》(《揮麈余話》)、《敕賜唐二高僧師號記》(《嚴陵集》)。遺詩則錢塘丁立中重刻《汴都賦》附錄。除錄《宋詩紀事》外,尚有補輯。其目為:《過羊角哀左伯桃墓》一首、《鳳凰臺》一首、《仙杏山》一首(出《景定建康志》)、《曝日》一首(出《齊東野語》)、《天賜白》一首(出陳郁《藏一話腴》)、《春帖子》一首(出《合璧事類》)、《春雨》一首(出后村《千家詩》)、《贈常熟賀公叔隱士》一首(出《琴川志》)、《竹城》一首(出《江寧志》)、《投子山》一首、《宿靈仙觀》一首、《芝術歌》一首(均出《茅山志》)。而陳元靚《歲時廣記》中,尚有《內制》《春帖子》詩二斷句,為丁氏所未錄。”(9)王氏在錢塘丁立中輯佚之外,輯《內制》《春帖子》詩二斷句。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著述》條序宋版六種,并且對王鵬運、朱孝臧版本考有所駁疑。王氏給予清真的詞史定位也擬之于唐朝杜甫:“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10)陳匪石贊譽美成有開啟南宋之功:“周邦彥集詞學之大成,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凡兩宋之千門萬戶,《清真》一集幾擅其全,世間早有定論矣。”(11)“若律以讀詞之眼光,清真包括一切,絕后空前,實奄有南宋各家之長。姜、史、吳、王、張諸人,固皆得清真之一體,自名其家。”(12)吳世昌也指出:“清真在北宋之末,入南宋之大門也。入清真之門,然后可讀白石、梅溪、夢窗、碧山諸家。學得清真之各種手法,然后讀南宋諸家皆有來歷,無所遁形矣。清真范圍廣,門戶多,長調小令,皆自成樓閣,絕不相似。如游阿房之宮,五步一亭,十步一閣,莫可詰究,他人無此才力也。”(13)陳思《清真居士年譜》(簡稱陳思《年譜》)繼王國維《遺事》之后,考證方面有重要開拓,但與《遺事》多有分歧,如譜主游荊州的時間與身份,陳氏與王氏觀點迥異,后人左袒右袒,論爭紛起。

基于周邦彥的崇高地位,除“文革”特殊時期外,現代以來的相關研究,萬川匯聚,成就卓著,略可分為以下兩大方面。

一、整理、箋釋、考證類成果。箋校詩詞文賦方面的論著主要有三類。一是羅忼烈先生《周邦彥清真集箋》(簡稱羅箋),不僅對周邦彥詞集進行了箋證,又在丁立中、王國維輯佚基礎上,共輯錄佚詩34首、佚文12篇,一并加以系年箋注(唐圭璋先生《周清真佚詩補輯》后又補入佚詩8首(14)),首次以編年與詞風變化為序(15),兼為詩文賦編年。二是蔣哲倫先生《周邦彥集》(簡稱蔣集)是詩詞文賦的合編,共計有佚詩42首、斷句3,佚文12篇,另有兩篇方志所載佚文存目(16)。三是詞集校點本。有吳則虞《清真集》,其中《版本考辨》考得宋元本十三種,經眼既多,條序分明,對前述清朝及近代諸家版本考述多有針對性釋疑。校注箋釋本有孫虹校注、薛瑞生訂補《清真集校注(附〈清真事跡新證〉)》(簡稱孫校《新證》),薛瑞生師的《新證》是繼王國維《遺事》、陳思《年譜》之后有重大突破的成果。選注本則有楊鐵夫《清真詞選箋釋》(簡稱楊箋)、劉斯奮《周邦彥詞選》,張斌榮選注《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周邦彥》(寬泛編年41首),孫虹、任翌選注《周邦彥詞選》(編年體,簡稱孫選)。薛瑞生《周邦彥別傳:周邦彥生平事跡新證》(簡稱《周邦彥別傳》)是整理箋校基礎上的考證專著。另有孫安邦、孫翰鉞解評《周邦彥集(附年譜簡編)》,譚新紅、李燁含編著《周邦彥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編年體,多按孫選編年)。

考證類最為重要的論文有羅忼烈先生《周清真詞時地考略》。還有劉永翔先生從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凈德集》與《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中發現呂陶撰寫的周邦彥父親周原墓志《周居士墓志銘》,并撰寫《周邦彥家世發覆》一文,通過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揭除了周邦彥家世的蔽障。馬莎《北宋黨爭與周邦彥外放關系考》《劉昺舉周邦彥自代考》等也是考證專文。

源于王國維《遺事》與陳思《年譜》對周邦彥在荊州、入長安時間等觀點的分歧,考證類論文中薛瑞生師、筆者與路成文之間出現針鋒相對的觀點。相關論文有薛瑞生《周邦彥兩入長安考》《周邦彥并未“流落十年”考辨》《周邦彥卷入王寀、劉昺“謀逆”事件考辨》;孫虹《周邦彥年青時期荊州、長安詞考補正》《周邦彥知河中府春秋兩入長安及離任歸期詞考證》《陳思〈清真居士年譜〉廬州、溧水系年詞補考——兼論羅忼烈〈周清真詞時地考略〉中的“溧水之什”》《周邦彥四過揚州以及曾為睦州地方官詞考證》《周邦彥曾居官睦州、并在睦州任上兩至越州詩詞考證》《周邦彥四過揚州詞以及揚州歌妓即岳楚云考證》《琴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周邦彥寄內系列詞編年考證》《眉黛不須張敞畫 天教入鬢長——周邦彥贈妓系列詞考證》《周邦彥與他的三任妻子》《周邦彥在長安的游學與游宦》等論文,與薛瑞生師所作都是在兼及詩詞文賦及身世背景基礎上的考證。路成文不同觀點的相關論文是《周邦彥詞〈渡江云〉(晴嵐低楚甸)創作時地新釋》《人生的煉獄:周邦彥“羈游荊襄”時期經歷、創作、心態綜考》《周邦彥出任廬州教授考》《清真〈還京樂〉“禁煙近”作年新考》《周邦彥幾首尋常妓情詞的編年問題》《清真三首“蕭娘詞”創作時地及相關情事考辨》等。雙方論爭源于直接史料的缺乏,主要都是以間接材料以及詩詞文賦內證考索行誼,不免有見仁見智的偏頗。

以周詞文本為基礎的闡釋性論著主要有喬大壯《手批周邦彥片玉集》、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陳匪石《宋詞舉》、俞平伯《清真詞釋》、陳洵《海綃說詞》、吳世昌《詞林新話》等。此類成果大家云集、理論含量高,有力地推進了周邦彥研究的發展。

二、對周邦彥其人其詞以及接受進行整體或專題研究的理論專著與論文。有王支洪《清真詞研究》、韋金滿《周邦彥詞研究》、錢鴻瑛《周邦彥研究(附年表)》、劉揚忠《周邦彥傳論》(學術論文集中附《周邦彥佚文佚詩淺議》),劉揚忠另有《清真詞的藝術成就及其特征》(《文學遺產》1982年第3期)。白敦仁編《周邦彥詞賞析集》、論文《周邦彥及其〈清真詞〉》,楊晉綺《〈清真集〉文體風格暨詞匯風格之研究——以構詞法為基本架構之詞匯研究》(《古典詩歌研究匯刊》第8輯第15、16冊),陳福升《繁華與落寞:柳永、周邦彥詞接受史研究》,范暉《清真詞創作簡論》。周邦彥研究還呈現出深度與廣度的拓展趨勢。如有詩學審美研究:孫虹《周邦彥詞與宋詩審美取向的合流》,申慧娟《論周邦彥詞的櫽括及其與江西詩派創作理論之關系》,楊世宇《周邦彥“清真體”美學風貌探析》,曹旭、陸路《王國維視域中的周邦彥詞》,任競澤《論“江西派”文學思想對周邦彥詞創作的影響》,徐安琪《“清真”的美學追求》。有傳播接受及經典化研究:吳熊和《十大詞人·負一代詞名的集大成者周邦彥》(“十大”系列叢刊),夏志穎《論“詞圣”》,李蕓華《周邦彥詞接受史新論》,梅向東《一個經典的詞學批評個案——王國維評周邦彥詞之復雜變化及其意義》,謝永芳《接受者層級的分化與宋詞經典化的反差——以周邦彥詞自北宋以來的接受為例》,黃桂鳳《論周邦彥對杜詩的接受》,余意《周邦彥之“詞中老杜”與常州詞學》,劉尊明、田智會《試論周邦彥詞的傳播及其詞史地位》,孫克強、張海濤《清真詞在詞學史上的影響和意義》等。十數篇碩博論文對周詞接受、經典化、闡釋史研究也可以歸于此類。還有格律、風格、分類研究:龍建國《大晟府創制新調考論》、彭國忠《大晟詞派質疑》、路成文《論周邦彥的詠物詞》、陶文鵬《巧用借代 以簡馭繁》。有以哲學與政治為視野的研究:張振謙《周邦彥與道家道教》,李世忠、段瓊慧《黨爭視域下的周邦彥及其詞之政治抒情》。江弱水《古典詩的現代性》第八章《周邦彥:染織的綺語》以及論文《細讀清真》等,看似藝術隨筆,實際上有哲學層面的思考。還有不少針對詞學名家評價周邦彥的論說。重要論文如彭玉平《王國維的詞人批評與晚清詞風之關系》《王國維與胡適:回歸古典與文學革命》《被冷落的經典——論〈盛京時報〉本〈人間詞話〉在王國維詞學中的終極意義》,錢鴻瑛《評劉永濟〈微睇室說詞〉》,孫維城《陳廷焯的宋詞發展演變史觀:兼論〈白雨齋詞話〉的史論結合》等。其中彭玉平的觀點極具實證意義與理論深度。將周邦彥與柳永、秦觀、姜夔等詞人進行比較的論文也有很多,較有理論色彩的論文有房日晰《周邦彥與姜夔詞比較論》等。謝桃坊先生《宋詞辨》一書中有兩個專題:“北宋文化低潮時期的周邦彥詞”“周邦彥詞的政治寓意辨析”,推陳出新的程度也很高。這一研究領域甚至出現吳俁陽《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周邦彥詞傳》之類的詩性散文。

迄今為止,周邦彥研究是多維的,并且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與此同時,周美成在晚宋詞學視域中,雖然是詞壇巨擘,但已經是充滿爭議的詞人,孫華娟《二十世紀關于周邦彥詞的論爭》綜述了這一現象,這種論爭至今仍在延續,但研究中的論辨本來就是駁難論證、整合集成、自立一家之言的前提。目前,在更為宏通的視野下整合匯聚現有成果,更為深入地探討周清真獲得兩宋詞史上結北開南地位的時機已經成熟。本書希望因勢而起,嘗試在問題意識統攝下,進一步考察周邦彥生平事跡史料及現存詩詞文賦,結合宋代文學思潮特別是江西詩學的研究,把周邦彥其人其詞、思想傾向、創作風格、詞史地位、傳播接受等加以整合升華,使發掘出的創作者個人及相關資料服務于更高層次的批評理論,探究這一研究中長期存在的周詞論爭之內在動因,努力使這一研究成為視野更加多維、開闊、立體,能夠直探本質要義的創新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乐东| 彝良县| 铜鼓县| 伽师县| 阳高县| 漳浦县| 临高县| 杂多县| 屏东县| 乌鲁木齐县| 高清| 平罗县| 乌恰县| 兴业县| 博爱县| 高淳县| 驻马店市| 遂川县| 焉耆| 昌邑市| 胶州市| 天气| 合山市| 沭阳县| 曲麻莱县| 南昌县| 绿春县| 虎林市| 安仁县| 博野县| 海阳市| 天镇县| 乡宁县| 密山市| 莱芜市| 中牟县| 眉山市| 同心县| 安康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