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邊疆起了叛逆,但春闈作為關系朝廷選賢舉能的大事,自然還是要如期舉行,在武將關注西南戰局的同時,文官對于科舉更是有著萬分的重視,若真是這科某位主考官的門生中出了位宰相,絕不亞于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禮部的官員常常是接觸不到國家的中心權利的,相較于管百官的吏部和管錢糧的戶部,禮部真可謂是個清水衙門,不過三年一度的科考可謂是讓禮部出盡了風頭。
自從科舉結束后,宋啟言便挑個家便宜的酒館住下,很少再出門,一是這京兆府的消費不是他這個從西南農戶來的士子所能承受的起的,二來也是自己心中忐忑不安,畢竟科舉關乎著一個家族是否能魚躍龍門,雞變鳳凰。
宋啟言一連睡了幾天,為了省些盤纏連飯都很少再酒館里吃,靠帶來的干糧充饑,經過近半個月的閱卷時間,科舉的紅榜終于發了下來,街市上敲鑼打鼓鞭炮齊鳴,宋啟言被鞭炮聲驚醒,一路小跑沿著街市東走西望,這是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開封府的繁華,各式各樣的商販,穿著雍容的貴夫人,京兆府的一切都使這位少年震驚不已,他繞過了數個街道,終于到達了發榜處,只見數百人圍在一處,幾乎比他們村子里的人還要多,他向人群中擠去,烈日炎炎下觀榜的隊伍早已亂作一團,想要沖到最前端是極難的,只好退到一旁等,半天過去了,汗水打濕了少年的衣衫,人群終于慢慢散去,他沖到最前面,仔細尋找著自己的名字
“二甲第十三名宋啟言”
看到自己名字的一瞬間,少年的眼睛紅了,隨即落下了幾滴淚珠,一舉高中,是萬千學子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他卻實現了,他一個農戶出身的寒門士子卻實現了,那一刻他似乎站在了豪門勛貴之上,心中涌動的是滿腔的熱血與希望。
出榜之后,隨著吏部的逐一核實,給新科進士封官的碟文很快發往了中榜士子的住所。
“維景熙十八年三月,吏部受承帝命,司國家樞機,揆綱紀庶務。故今茲若下:
宋啟言可太學學諭……”
雖然只是個九品小官,手中毫無實權,但是接到詔書的一刻,還是給了這位少年極大的震撼,他清楚,他明白,這是一個階層的跨越,自己家再也不用受縣里小吏的欺凌,自己的父母可以在京兆頤養天年,自己也可以盡人子之孝……這位少年的眼中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可與此同時,西南的局勢變動,卻是使得整個宋家在頃刻之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