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薅方言的羊毛
書名: 華娛:從配音系到神劇導演作者名: 江湖煮夫本章字數: 2494字更新時間: 2023-06-25 23:09:43
北電307宿舍,房門緊閉。
隔壁宿舍的男生,大力敲門,“張磊,游戲走起!一起去《傳奇》挖礦!”
喊了三次沒人應,只能悻悻的離開。
宿舍內,難得四人都在,擠在大屁股顯示器前,津津有味的看著動畫片。
17寸純平顯示器,色彩艷麗,比球面顯示器爽太多。
等動畫片緩沖,張磊隨手點著一支白沙,“《貓和老鼠》,百看不厭。”
“那是童年!”,黃博拍了拍走神的呂小布,“小布,有人打宿舍電話找你。這是電話號碼,你早點回撥過去。”
看了眼號碼,外地區號,呂小布記在手機,準備買張長途電話卡,再回撥過去。
手機漫游費實在太貴,一分鐘要2塊錢;長途電話卡加撥17909,費用不到十分之一。
“博哥,磊子,三兒,咱們看了一下午的《貓和老鼠》,覺得那一集最好看?”
“當然是第一集……”
“你那是先入為主。”
最后一致同意,大狗教育兒子的片段,至少能排進前五!
呂小布思考片刻,拿出紙筆,一氣呵成。
“咱們本地化《貓和老鼠》,重新給角色起名。大狗斯派克就叫大冬瓜,小狗叫小冬瓜,湯姆貓叫大洋芋,老鼠杰瑞叫小米渣。”
“小狗揪大狗的耳朵,可以配音:爸爸,你給我玩嘛,爸爸。碰臉表示親昵的時候,可以配音:爸爸,我最喜歡你啦,爸爸!”
這有點意思啊,三人若有所思。
呂小布口若懸河,7分鐘的電影片段,整整講了15分鐘。
“寫文案、方言配音,再配上字幕,一集需要一個小時。咱們賣給電視臺也好,直接做母版,交給VCD、DVD廠家。”
93年,萬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VCD,第一批1000臺都被各家企業買去,用作拆解研究;這為VCD后來興起,打下了基礎,也為后來的萬燕自己衰敗,埋下了伏筆。
經過十年發展,新科、小霸王、愛多等品牌各領風騷,加上花都地區的山寨貨,VCD價格從5000元飛速降到不足千元,彩電巨頭長虹掀起降價潮。
彩電、VCD,進入普通城市家庭,為盜版光碟鋪開市場。
黃博恍然大悟,原來收集說方言的同學名單,在這里等著。
呂小布說,“親兄弟明算賬,我出5000,占一半股份。你們幾個湊5000,也占一半股份。”
本來想按照外國模式,把創意也算成股份,都是同學,沒好意思開口。
“小布,算我一個!”三兒聽了大為興奮,“在我們東北那嘎達,貓和老鼠可以改成二尕子和小不點。出我們東北方言版,高低給我外甥整一套!”
張磊有著京城人的大氣,“談錢多俗,到時候請大家吃頓飯。”
黃博大為興奮,“大家有活干,還有錢拿,誰敢說咱們配音系是廢材!”
市井傳言,每到周末,北電、中戲門口豪車如云,大多都是無稽之談。
至少北電門口就是胡同,根本停不下車。
表演班的女生,周末做禮儀、促銷小姐,有門路的接拍廣告,月收至少2、3000元;與之相比,普通人能拿到1000,都是高工資。
更夸張的是,北電、中戲周圍有很多輔導班;有的是老師開的,有的直接是兩家院校的畢業生,拉來在校生當活廣告,客串輔導老師,收入也頗豐。
與之相比,配音、道具等冷門專業,兼職就少的多。
呂小布能想出方言《貓和老鼠》,也為配音系找到一條財路。
四人頭腦風暴,在呂小布的引導下,又確定好其他方言版本。
四川方言版本《假老練和風車車》;上海方言《老油條和小精怪》;天津方言《湯二德和三梆子》;東北方言《二尕子和小不點》:河南方言《孬蛋和小精豆》;陜西方言《二蛋和碎賊兒》;武漢方言《假正經和芍艷艷》;再來個大雜燴《大地瓜和小不點》。
……
春城,少兒頻道辦公室,
主任白前喝了一大口濃茶,身子往后一靠。
炎熱的夏天,只有苦丁茶,才能抑制內心的暴躁。
央視的《七巧板》改成《大風車》,占據了最高收視率;各地也都推出少兒節目,有的衛星頻道還想推出少兒頻道。
云南落后好幾步,除了《哪吒鬧海》、《七色鹿》,最新的一動畫片,也是三年前的《寶蓮燈》;沿海有關系,引進日韓動畫片《櫻桃小丸子》、《灌籃高手》,魔都電視臺甚至還能播放《超人》、《變形金剛》。
白前耐著性子解釋,“總局規定,動畫片播放時間,每天不少于30分鐘;家長們反應,現在播的動畫片,都是幾十年前的作品。《哪吒鬧海》、《大鬧天宮》、《寶蓮燈》來回播放,大家都看爛啦!”
“天天想著引進日美動畫片,咱們這家底,能和沿海發達城市比嗎?咱們時長都不夠,同志哥,多腳踏實地。”
“張國華,已經給你半年的時間,現在還是交白卷,要你何用?”
“張國華,臺長撤我之前,我先把你撤掉!”
李楠去年畢業,沒少被組長張國華穿小鞋。
在學校,李楠是天之驕子,到了單位,免不了擦桌子、打熱水、打掃衛生,是個小透明。
大拇指飛快的旋筆,一邊看著頂頭上司被主任訓的睜不開眼
“主任,冤枉俺老張啊。你看我的頭發,只有幾根在崗。”張國華趕緊站起來,“我們抓緊時間研究,月底之前,一定……“
“昨日推進日,今日推明日,明日何其多!”
張國華眉頭一轉,“小李,你是北電高材生,臺里分給你的任務,怎么一點進展沒有?都說有的大學生不學無術,天天就知道逃課、泡妞,我以前還不相信,現在么。”
大家口管鼻、鼻觀心,都知道張國華脾氣,沒有擔當,只會甩鍋。
李楠受不得激,立刻站起來,“主任,我們云南方言眾多,《貓和老鼠》、《蠟筆小新》、《大力水手》、《米老鼠和唐老鴨》等暢銷動畫,可以配咱們的方言。”
張國華立刻反對,“《蠟筆小新》不行,會教壞小朋友。再說,動畫片的配音,請的都是名家,咱們做個方言版,多此一舉。”
他不是本地人,父母都是解放西南時,從齊魯過來的南下干部;從小家里、子弟學校,說的北方方言。
一聽本地方言,就腦殼疼。
白前是老三屆,當年按照原籍分配老家,聽到方言的提議,眼前一亮,
忍不住點頭,“年輕人,腦子靈活。開了半天會,總算有點成果。”
不能讓手下的人露頭,張國華反對,“在日美等國家,《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都是成年人動畫,不算真正的子供向。”
初生牛犢不怕虎,李楠忍不住把電腦打開,接上投影儀,開始播放方言版《貓和老鼠》。
昨天在校友QQ群里,發現這部動畫片,頓時茅舍頓開,太有了今天的提議。
會議在歡聲笑語中結束。
……
電視臺小區,
放下皮包,張國華一臉慈愛,“媛媛,看看爸爸給你帶了什么好東西。”
女兒媛媛今年五歲,小臉粉嘟嘟,三口消滅大雞腿。
“爸爸,后面呢?小米渣好好笑。”
媛媛屬于第三代移民,離開“眷村”似的小環境,接觸的孩子也來本地,說話也是本地方言。
多動癥的女兒,老老實實的呆在沙發上,盯著電視劇看了10分鐘。
這讓張國華有點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