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如何成為超級個體
- 鄧成婷
- 1427字
- 2023-07-03 19:14:04
1.3.2 電商
相信你對電商行業一定不陌生。在當今社會,還有多少人沒在網上買過東西、拆過快遞?
歷經20余年的發展,電商經歷了搜索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3個階段。在當下,隨著搜索電商平臺的獲客增長成本越來越高,以天貓、京東、唯品會等為代表的傳統主流電商平臺用戶增速已逐漸放緩至20%甚至更低的水平。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無疑已經成為電商行業新的增長點,為電商行業帶來低價、黏性強的新流量,以及高效的成交方式。這個趨勢也有力地推動了個人品牌的快速發展。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這3個階段是什么意思。我們最初在網上買東西,大多都是因為家里缺某個物品,然后在淘寶、京東、當當等熟悉的平臺搜索對應物品,通過綜合對比價格、運費、物流、評價等商品相關信息,最終決定買下某個品牌的某件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客戶是先有需求(比如洗衣液),然后去對應的平臺搜索到需求商品系列,最后通過對比來進行篩選,最終建立信任并下單購買,這個購買過程呈現了搜索電商的成交邏輯。
隨著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的興起,你的身邊有沒有多出這樣一些人?沒事的時候常常在刷抖音和快手,或者打開小紅書看各種達人的筆記,順便就被某款商品吸引了;或者,偶爾被公眾號的一篇文章標題所吸引后,點開發現了自己特別信任的號主在推文里推薦的某款護膚品,效果好、價格低,于是毫不猶豫地下單了。這個購買過程呈現了內容電商的購買邏輯:跟商品相關的內容先觸達到用戶,如果用戶被內容中的商品賣點打動了,就會下單購買,也就是很多商家說的“種草邏輯”。
那什么是社交電商呢?你在朋友圈或者閨蜜群里,看到小麗“曬”了一款特別好的耳機,你想著“要不我也升級一下耳機品質吧”,于是就找閨蜜要來了她的耳機購買鏈接,馬上下單購買了,這就是社交電商的典型案例。社交電商中的購物需求常常是基于社交分享和信任產生的。
為什么會出現后面這兩種新的電商形式呢?因為最近幾年,消費者的習慣已經改變了。易觀《中國內容電商市場專題分析》對這一趨勢也做了歸納: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側重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過程,先后經歷“想買買不到”的數量滿足階段,到“買到價格但價格貴”的性價比滿足階段,再到“不知道買什么合適”的精準選品滿足階段,以及“體驗與個性化滿足”階段,中國年輕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正處在“性價比滿足”“精準選擇”及“體驗與個性化滿足”交織的階段。
這里面一個不可忽略的大趨勢是,當前年輕購物群體更注重商品品質、高效選品及情感滿足。誰能做這3點,誰就能抓住用戶的心。
普華永道全零售調查顯示,有29%的中國消費者使用社交媒體搜索意見領袖及名人推薦的品牌或產品,41%的中國消費者通過社交平臺獲取促銷信息。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已經成為當下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在這樣的用戶需求變革之下,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也成為投資新風口,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拼多多、云集、 蘑菇街等社交電商的上市更是將這個趨勢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的關鍵之一就是個人品牌。如果你想做好內容電商,你就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規劃產出優質內容,做好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個人品牌運營。做好這些,你才能更好地引流和帶貨。如果你想要做好社交電商,你也需要建立好自己的人設和定位,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由此吸引粉絲和建立信任度,從而高效成交。上述兩項,不管想做好哪一項,打造好的個人品牌都非常關鍵。
所以以IP為主的內容電商、社交電商這些增長迅速的領域都需要更多成功打造了個人品牌的人,一起來分享用戶消費習慣變化趨勢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