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數字化:科技賦能下的金融業轉型方案
- 余豐慧
- 7996字
- 2023-06-26 18:21:05
第一節 被顛覆的金融市場
繼互聯網金融之后,金融科技成為新的風口。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AI)、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諸多金融領域,科技對于金融的促進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淺層次方面,而是開啟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層次融合。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正在最古老的金融行業全面展開。
以歐美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為例,建立在大數據、智能化、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上的金融科技正引起金融業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大顛覆。目前重點在兩個方面。
(一)智能金融科技。它包括類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資顧問(以下簡稱智能投顧)等人工智能。2016年,摩根大通、花旗、德銀、日本銀行等國際著名投行先后斥巨資投資智能投顧。2017年上半年,國外至少有7家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安全公司獲得新一輪融資,其采用的技術多為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及監管等。這些新科技深受各大金融、科技型企業青睞,也引來眾多資本追捧,融資總額接近5億美元,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近年來,網絡安全領域的投融資、并購等表現得異常活躍,并呈現出暴發增長態勢,在2021年上半年中,該領域總共出現了593筆交易,總額超過了510億美元,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
試想,象征著金融業高端服務的智能投顧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還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呢?現金、支票、銀行卡、自動柜員機、物理性銀行網點、龐大的金融銀行員工隊伍,甚至證券投行的分析師都將被淘汰出局,現有銀行的金融服務業態將被徹底改變,傳統銀行金融業務將成為歷史。這就是金融科技的革命性所在。
很快,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包括銀行的沖擊就像電商的發展對傳統商場的沖擊,又恰似優步(2016年8月1日優步中國被滴滴出行收購)、滴滴等網絡叫車模式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令人始料未及。
(二)數字貨幣領域。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貨幣,大有替代主權貨幣的趨勢,各國央行都或被沖擊。數字貨幣的出現或將使得包括世界各國央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都面臨巨大挑戰。因為央行基于紙幣而存在,其作用在于調節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即掌控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的核心在于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從發行到流通都是可記錄、可追溯的,數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以人為意志來調節,網絡技術會自動完美匹配。因而,“通貨膨脹”這個名詞或將成為歷史。
金融科技已經發展到顛覆傳統金融組織體系和機構的地步。從2019年左右開始,銀行紛紛加強對金融科技組織架構的建設。國內銀行比較突出的是工行、交行等。例如工行,在2019年就形成了由金融科技部、業務研發中心、數據中心、軟件開發中心、工銀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組成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這就是金融科技所具有的根本、徹底、完整的革命性之所在。
值得重視的是,歐美在金融科技技術應用方面比中國互聯網金融要廣泛得多。在這股金融科技之風迅猛刮來之際,歐美金融機構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都與互聯網科技“攀親”,紛紛表示自己是科技公司。中國目前雖然在智能制造領域風起云涌,但是在智能投顧、數字保險等領域仍處于追趕階段。
下文我們先從幾個大家熟悉的案例談起,由表及里、由點到面地來了解一下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乃至傳統工商業的顛覆。
從AlphaGo的故事說起
谷歌公司開發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程序。2016年3月,AlphaGo以4:1的總比分戰勝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從此聲名鵲起;2016年年末至2017年年初,該程序在中國棋類網站上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以3:0的總比分大勝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世界冠軍柯潔。
圍棋與國際象棋相比,棋法棋局變化更多,謀篇布局更加復雜,這也意味著對程序化的人工智能技術要求更高。而東亞又是世界頂尖棋手云集地,中國、日本和韓國是圍棋世界冠軍的誕生地。在這樣的情況下,AlphaGo能夠戰勝多位圍棋世界冠軍,絕對是人工智能的全勝。人工智能挑戰人類已經不是夢。
信息技術已經先后徹底改變了娛樂、媒體和零售業的生存發展方式。人工智能已經戰勝了象征人類最后智慧堡壘的圍棋,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是否也會顛覆金融業呢?回答是:Yes!
中國互聯網金融以2013年余額寶誕生為標志,對傳統金融業帶來了顛覆性沖擊。支付行業基本被互聯網金融徹底顛覆,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大發展,使得傳統銀行業遭遇空前危機,移動支付革命正在席卷全球。過去,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特殊企業的優勢地位,享受著支付領域的超級紅利。世界范圍內,銀行從支付服務中獲得的收入達到1.7萬億美元,占銀行業總收入的40%。而后,這塊巨額蛋糕被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蘋果支付、三星支付、谷歌支付等快速瓜分。
從信用借貸中介看,傳統銀行業遇到了空前的放貸難。浙江網商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業務迅猛發展,對傳統銀行信用借貸業務沖擊巨大。同時,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業務給傳統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業都帶來一定的沖擊。
以上變化只是代表了互聯網金融初始階段的發展狀況,此后,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版——金融科技浪潮撲面而來。
首先,以AlphaGo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向金融領域大踏步挺進是第一個標志。一款圍棋游戲程序不過是人工智能發展至今的冰山一角,向金融高端服務領域發展才能真正顯示出智能化的威力。
而機器人投資顧問及其帶來的自動化投資服務,就是典型案例和趨勢。過去幾年,風投在面向消費者的金融技術領域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而機器人投資顧問吸引了其中大量的份額。花旗集團曾有報告指出,機器人投資顧問所管理的資產從2012年的零,激增到2014年年底的140億美元。
目前國內也出現了致力于將AI技術應用于FinTech的科技公司,寬邦科技是行業內領先的人工智能平臺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寬邦科技旗下的BigQuant致力于用AI賦能投資,是首個將AI應用在量化投資領域的平臺級產品。該平臺支持可視化策略,只需要拖動數據和模塊,連連線,配置參數,無須編程就可以開發AI策略,用戶可以無門檻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投資效率和效果。
在美國,理財顧問按小時收費,約300美元一小時,一般投資者難以承受。因此,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抓住行業痛點,通過先進的算法和互聯網技術,把各式投資服務以低廉的價格推廣給投資者。
由此來看,人工智能不僅挑戰李世石,很快也會挑戰高端金融服務的分析師們。
其次,金融科技開始挑戰貨幣主權。基于數字貨幣核心技術基礎的區塊鏈技術正在風靡全球,全球多個大投行特別是華爾街的巨頭們,正在斥巨資研究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多點鏈接、信息共享可挖掘分析等特點的數字貨幣將是大勢所趨,預計很快就會與現行貨幣抗衡,甚至直接挑戰現有央行模式。
同時,圍繞網絡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各網絡巨頭正在打造消費、理財、投資、生活服務、娛樂、文化等全方位支付圈子。也就是說,只要你使用網絡支付,比如微信和支付寶錢包,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完成任何有關支付的事情。資金根本不需要提現,僅僅在平臺上的賬戶間轉移即可,這就形成了一個支付或者說數字貨幣的閉環。未來,這種“小王國”般的閉環會產生幾個甚至更多。
再次,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或將使得傳統銀行業“支離破碎”,支付、信用中介、投資理財等業務將來或被徹底分散開來。在互聯網科技的沖擊下,大而全的傳統銀行或不復存在,因為金融科技公司完全可以肢解、取代其中各個環節。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率先在中國出現,而金融科技卻從全球發起,其本質都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同時,金融科技都是由全球頂級投行、頂級IT公司發起,投巨資開發的,這也就預示著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的沖擊程度或將遠超互聯網金融。我一直堅持認為,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這將在其升級版金融科技中更加明顯地反映出來。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曾在FT中文網發表《信息科技能否顛覆金融業?》一文,文章結尾說: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的確需要一場革命。這場革命需要我們小心對待、密切關注。掀起這場革命的就是金融科技!
2016,中國金融科技元年
回顧2016年,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呈現出巨頭涌現、全面開花的景象。
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受到資本市場的大力追捧。根據畢馬威發布的季報,僅在2016年第三季度,共有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由風投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共有13宗交易。
另一方面,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無論是在資金、技術發展方面,還是在產品端發展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進步。在畢馬威國際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聯合發布的“2016金融科技100強”中,有8家來自中國的企業入榜,在前5名中,有4家企業來自中國。而在畢馬威發布的“2016中國金融科技公司50強榜單”中,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覆蓋包括支付、信貸、智能投顧等多領域業務,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方面,呈現出領先優勢。
為何2016年被稱為中國金融科技元年?我們從政策、產業、企業3個維度回顧一下。
政策:“金融科技”進入“十三五”規劃。
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促進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創新,建設國家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等。這標志著金融科技產業正式成為國家政策引導方向。
政府的全方位扶持,對金融科技的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通過規劃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在應用場景落地上,將獲得最有力的支持。
產業: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籌資總額首超美國,央行公開招聘數字貨幣人才。
據英國FT中文網報道,根據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數據,截至2016年7月,亞洲金融科技公司籌得96億美元,比北美同類公司籌集的46億美元高出一倍以上,而這96億美元有90%以上是由中國企業籌到的。
2016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的直屬單位印制科學技術研究所2017年度人員招聘計劃顯示,央行印制科學技術研究所此次擬招聘計算機、信息安全、密碼學專業博士、碩士共6名,將主要從事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臺的軟硬件系統的架構設計和開發,以及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非對稱密碼算法、認證和加密等工作。
企業:百度金融宣布要做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公司,眾安保險成立子公司眾安科技,中國公司投資海外金融科技企業,陽光保險首推區塊鏈保險卡單等。
2016年,百度無人車成功完成路演,并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向用戶開放體驗,百度將情感合成、遠場方案、喚醒二期技術和長語音方案4項具有革命性的語音技術免費開放給用戶和開發者共享。2016年9月1日,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介紹了百度金融以身份識別認證、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量化投資、金融云為代表的五大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同時,百度金融宣布正式對業界開放金融云,向金融機構輸出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防護、智能獲客、大數據風控、IT系統和支付技術的金融解決方案。截至2016年,百度金融已在支付、消費信貸、企業貸款、理財、資產管理、征信、銀行、保險、資產交易中心等多個板塊布局,以百度錢包、百度有錢花、百度理財、百金交等產品和平臺為觸角,形成覆蓋金融服務各個領域的業務矩陣。在消費信貸領域,百度從教育市場入手,很快成為職業教育信貸行業領導者,并在大數據征信方面快速積累;在理財領域,依托百度的大數據畫像能力,致力于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顧……百度金融已經開啟了金融科技的全面布局。
2016年11月,由騰訊、中國平安等發起設立的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眾安科技未來計劃輸出一個區塊鏈云平臺,將立足金融、健康兩個命題,以信任、連接和加速為三大使命,堅持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四個領域進行長期探索。
2016年6月,美國比特幣創業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宣布獲得由中國財團提供的6000萬美元D輪投資,領投方為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跟投方為布雷耶資本(Breyer Capital)、通用催化劑合伙人(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百度、中金甲子、中國光大投資管理公司、萬向和宜信等。2016年7月,百度宣布投資美國金融科技公司Zest Finance,而此前,京東也投資了這家公司。資料顯示,Zest Finance具有通過模型開發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分析和處理不同類型的復雜數據,最終做出準確信貸決策的能力。此外,2016年9月,百度還與美國征信巨頭費埃哲(FICO)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風控、智能評分、大數據應用、金融場景建設等領域展開開放合作,共建生態。
2016年7月,陽光保險推出的“區塊鏈+航空意外險卡單”,是國內首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傳統航空意外險保單業務的金融實踐。與傳統的航空意外險相比,加入區塊鏈技術,使航空意外險以往存在的造假、中介商抬價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以防止買到“假保單”為例,通過與區塊鏈技術結合,依托其多方數據共享的特點,可以追蹤卡單從源頭到客戶流轉的全過程,不僅各方可以查驗到卡單的真偽,而且確保了卡單的真實性,還可以方便后續流程,如理賠等。
金融科技有無限想象空間
從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歐美金融科技,它們都對傳統金融具有革命性意義。特別是在歐美受到資本熱烈追捧的金融科技,正在迅猛發展,并且一發而不可收。
傳統金融眼看著金融科技大潮洶涌而來,不禁手足無措。當然,有遠見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也已經斥巨資于金融科技的研發,比如智能分析師領域、區塊鏈技術。高盛、摩根大通等甚至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由此足以看出金融科技被投資人和市場認可的程度。
歐美的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歷史性進展和飛躍,被稱為金融科技革命的開端。以美國區塊鏈眾籌項目The DAO為例,短短兩周就創造了瘋狂的歷史紀錄。從2016年4月30日創建到5月16日,區塊鏈眾籌項目The DAO募集了1070萬個單位的Ether[Ether和此前爆紅的比特幣(BitCoin)一樣,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加密貨幣],價值約為1.19億美元。據說,當時一個單位的Ether價值超過10美元,該數字加密貨幣的市場價值總計超過8億美元。
在這一案例中,兩大革命性特征讓人匪夷所思、不可想象。首先,The DAO是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布式自治組織)的首字母縮寫,它被追捧為一種全新的分散的金融組織形式,通過計算機代碼創建和自動運行,而不是利用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運行。它沒有管理層或董事會,本質上是一種最純粹的股東治理形式。也就是說,金融科技已經發展到顛覆傳統金融組織體系和機構的階段,這或預示著未來將有新的金融體系組織架構出現,而傳統金融機構組織架構將被徹底顛覆。
前文已經講過,數字貨幣的出現或將大大削弱各國央行的控制力。因為央行是伴隨紙幣的出現而誕生的,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即掌控貨幣政策。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從發行到流通都是可記錄、可追溯的,數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人為意志來調節,網絡技術會自動完美匹配。
我的上述論斷并非夸張,誰都沒想到,在金融機構組織架構上,金融科技顛覆傳統的腳步會走得如此之快。
在The DAO的案例中,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金融科技下的投資者使命與作用、投資方向和對項目的決策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The DAO的眾多投資者們要在籌資項目結束之后,再投票決定拿這些錢去具體投資什么。“沒有人控制它,它只是個代碼。”德國碼農、The DAO的構想者之一西蒙·延奇(Simon Jentzsch)說:“沒有人能單獨決定拿這么多錢投資一個或幾個產品,都是眾人來決定。”至于具體怎么決策運作尚不得而知,只有繼續觀察。
歐美金融和科技公司正在探尋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來確保財款轉移,一個叫作“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的東西應運而生——基于計算機云技術的金融代碼來執行金融合約。從根本上說,The DAO就是一個大型的、復雜的“智能合約”,它可與風險投資基金相媲美。它提供獨有的被稱為DAO to-kens的投票份額,以此換取加密數字貨幣Ether。Ether是Ethereum區塊鏈技術中的一個金融組成部分。區塊鏈就像是數字貨幣的一個龐大、分散的總賬,它記錄每一筆交易,并將該信息儲存于全球網絡上,因此該交易數據不能被篡改,安全性相對較高。
實際上,業內還在加速研究區塊鏈技術更為廣闊的應用,未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共享經濟、物聯網甚至房地產方面都存在無限的想象空間。區塊鏈技術能夠大幅提升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效率,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市場功能的脫媒。比如,股票、外匯和杠桿貸款等的交易結算,可能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而被徹底改變。就連美國財政部前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都感嘆,區塊鏈技術極有可能永久改變金融市場。
由此足以看出,歐美在金融科技發展上比中國互聯網金融要領先很多。但是,近年來,中國也開始在金融科技、智能金融領域嶄露頭角。比如國內的基礎量化交易平臺就是利用各種計算機技術對龐大的市場數據進行分析,使用一些復雜度不高的語言,其框架主要為用戶在平臺上編譯策略,平臺則提供一系列回測圖表反饋,并用網絡連接到股票經紀公司的交易接口,通過普通交易席位進行交易。這比人工分析更具效率和準確性,能更好地把握住盈利機會。
中國金融科技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畢馬威與H2 Ventures聯合發布的2019年報告顯示,在金融科技企業50強榜單中,中國共有10家金融科技公司或科技企業上榜,包括京東數科、上市公司眾安在線等。
全球排名前10的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中有7家來自中國,反映了中國金融科技“無可爭議”的增長。名列榜首的是總部位于杭州的互聯網支付服務提供商——螞蟻金服。
上述研究機構是根據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資機制以及融資規模,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狀況包括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互聯網、大數據化進展,還有市場占比等指標,在全球進行排名的。在這樣的模式排名中,中國金融科技乃至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一定會排在前列。
就拿阿里巴巴來說,其很早就推出了支付工具。在支付寶推出時僅僅是為網購過程中的買賣雙方做個擔保而已,根本沒有想到后來的金融屬性,更沒有想到成為今天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開創者。包括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的小貸公司,當初也僅僅是為解決阿里巴巴網購平臺上買賣雙方的融資問題,也沒有想到會演變成今天的互聯網銀行。而就在阿里巴巴萌生無意識的金融屬性工具時,歐美卻在華爾街、倫敦玩弄被美國前總統布什批評為“創造一些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金融產品。
真正讓中國乃至全球矚目的金融科技,是以2013年6月余額寶的誕生,以及后來P2P的非理性發展為標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金融科技確實比歐美誕生得早,引領全球是名副其實的。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所處領域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在依靠更高科學技術支撐的金融科技領域,中國已經顯出滯后之態。同時,中國金融科技繼續向深度、廣度邁進的制度性環境并不樂觀。
中國的金融科技,其實叫作互聯網金融更為貼切。因為中國金融科技在全球雖然誕生最早,但基本都是依靠互聯網平臺,包括網絡支付、P2P、互聯網銀行、網絡理財、網絡金融資產業務等,基本是以金融產品運作渠道上的變化,以及處在金融消費領域,服務于第三產業上的變化為主。
而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在歐美已經有所實踐,歐美已經走在了中國前面。“FinTech”一詞本身是由金融“Finance”與科技“Technology”兩個詞合成而來,也就是用技術來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以金融科技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智能投顧為例,在美國,類似富達(Fidelity)這樣重視科技的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經將資產配置服務和人工智能業務深入結合,很多客戶的理財師已經不再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智能投顧。智能投顧會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資產規模等因素為客戶制訂理財方案。而在中國,智能投顧業務才剛剛起步,雖然目前很多財富管理機構已開始部署智能投顧業務,但是鑒于中美財富管理市場的巨大差異,例如中國投資者更期待與理財師面對面交流,投資理念普及程度相對更低,財富管理機構想要在智能投顧藍海中分一杯羹還需時日。同時,面對中國互聯網金融大潮,一些傳統利益集團限制、打壓的態勢已經開始顯現。總之,中國金融科技的制度性環境并不樂觀,需要引起格外重視與關注。
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繼續給金融科技創造寬松環境已經刻不容緩,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向更高層次的智能金融科技邁進已經是當務之急。否則,中國金融科技的全球領先地位將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