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員工的幸福竭盡全力——使命的確立
同他們的談判在公司里沒有結果,延續到了我自己家里。
我對他們這么說:“作為經營者,‘只要自己好就行’這樣的想法我絲毫都沒有。我想把公司辦成你們從內心認可的好企業,這話是真是假,我還無法向你們證明,你們姑且懷抱‘就算上當也試試’的心態怎么樣?我會拼上性命守護這家公司,守護大家,如果我對經營不盡責,或者我貪圖私利,你們到時候把我殺了也行。”
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們總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所提的條件,留在了公司,而且加倍努力,埋首工作。
當時的這些“造反派”后來陸續都成了京瓷的高管,在京瓷的發展中獨當一面。但就是這一事件,成為一個契機,讓我意識到了企業經營的根本。
此前,我將創辦企業的目的定位于“讓自己的技術發揚光大”。同時,對公司前景的展望,也不過停留在“只要廢寢忘食地干,飯總能吃飽”這種淺薄的思考之上。而且,我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我當時認為,家鄉的父母兄弟尚且照顧不及,對于非親非故、進廠不久的員工,為什么連他們的將來我也要給予保證呢?
抱著這種想法的我,通過這一事件,從內心深處懂得了員工的要求,他們要求公司提供保證,保證包括他們家人在內長期的幸福。這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企業經營應有的真正目的。這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而是守護員工及其家人現在和將來的生活。
這次糾紛教育了我,讓我明白了經營的真義:“所謂經營,就是經營者必須為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傾盡全力,必須超脫私心,讓企業擁有大義名分。”
正是這種光明正大的事業目的和意義,最能激發員工內心的共鳴,獲取他們對企業長時間、全方位的協助。同時,大義名分又給了經營者足夠的底氣,讓他們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牽制、全身心地投入經營。
我從這一事件獲得了覺醒和教訓,于是就將“追求全體從業人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放在京瓷經營理念的第一位。同時,企業作為社會的公器,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還要加上“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這一條,至此形成了京瓷的經營理念:
在追求全體從業人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現在想起來,其實在那個時候,京瓷這家企業的使命就得以確立了。企業在創建不久,就明確了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明確了公司的經營理念,這真是幸事。我堅信,爾后京瓷的一切發展,都不過是貫徹這一正確經營理念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