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與山景相互映襯的四座建筑
- 跟著貓咪去故宮
- 水墨丹青隱士
- 1699字
- 2023-11-22 12:02:47
我們從遂初堂內出來后,十一只貓咪接著陪我走完配房、轉角廊、倒座廊這幾座第二進院落里的建筑,并游覽完寧壽宮花里這座最為整齊、空間比較稀疏敞亮的院落后,我和十只貓咪們就來到院落內到處都是假山的第三進院落,也就是說這座院落的主要景色是山景,這些假山層層疊疊,峰巒疊嶂,變化多端,姿態萬千。假山間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橋,聳秀亭座落于山頂,并且這座院落的北邊有萃賞樓,西邊有延趣樓,東南麓有一座北面南的三友軒,東邊緊靠著樂壽堂的西廊。
在這第三進院落與假山景色相互映襯、點綴的有聳秀亭、萃賞樓、延趣樓、三友軒這四座建筑。
聳秀亭是一座平面呈方形,屋頂是四角攢尖頂的亭子。亭子的頂部是用黃色琉璃瓦片來裝飾屋頂的檐和脊,剩下的是用綠色琉璃瓦進行裝飾的,屋檐的下面安裝有“倒掛楣子”,聳秀亭里面安裝有給人仍坐的凳子,以及欄桿。這座亭子因為是在假山頂上高高的聳立著,而且建造得十分美麗,所以就被叫作為“聳秀亭”,并且聳秀亭也是寧壽宮花園內地勢最高的建筑。我和十只貓咪登上聳秀亭后,我們看到了亭子的下面和周圍峰巒起伏、懸崖峭壁、層層疊疊、姿態萬千的假山景色,曲徑通幽的山路,還有各種古建筑的魅力,以及第三進院落里面和外面的美麗景色。
倒掛楣子是指中國古代建筑中用在有廊建筑的外側或者游廊柱間上部的一種裝修,主要也就是起裝飾作用。都是透空,使得建筑立面的層次變得更加。豐富。
接著我和貓咪們又來到了萃賞樓,這座樓建造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間,嘉慶、光緒年間先后都對萃賞樓進行過修繕,萃賞樓坐北面南,屋頂是卷棚歇山頂,屋頂上是用黃琉璃瓦,綠琉璃瓦剪邊。這座樓一共有兩層,兩層分別是面闊5間,前后出廊。樓內的隔扇門都是用“步步錦隔心”進行裝飾,夔龍團紋的裙板,窗戶是用的步步錦支摘窗。上下檐柱間設雕花彩繪木欄桿。外檐上裝飾有博古紋的蘇式彩畫,檐下安裝有倒掛楣子。
青青對我說道:“主人,步步錦是指中國古代建筑門窗上常用的一種欞條組合形式,這種組合形式的做法是用欞條拼成一個個的長方形,上下左右要對稱排列,然后把欞條交接處做成尖榫,并且用膠進行粘牢;隔心則是指隔扇的上部分,大約占隔扇總高的五分之三。隔心由欞條組成,是非常通透的,有利于室內的采光和透氣。同時,隔心也是隔扇中雕飾最精美的部分,隔扇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種門,隔扇又名槅扇,是由宋式格子門發展而來的,安裝在建筑的金柱與檐柱之間,隔扇可以起到分隔建筑室內外空間的作用,另外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廳堂等建筑上的門,也被稱為隔扇,不僅可以當作門,而且也可以當作窗戶。”
然后我和貓咪們又來到了延趣樓,延趣樓位于寧壽宮花園第三進院落的西側,建造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間,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間曾經修繕過,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間又重新修建。延趣樓為上下兩層,連廊面闊5間,進深3間。屋頂是歇山卷棚頂,并且用黃色琉璃瓦片來裝飾屋頂的檐和脊,剩下的是用綠色琉璃瓦進行裝飾的,每條垂脊上安放有蹲獸5只,屋檐下的梁枋上裝飾有蘇式彩畫。
延趣樓的東、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裝有倒掛楣子。廊的內側安裝有門窗用來分隔室內外的空間,門窗的上部都是用欞條拼成步步錦形式,樸素而不失優雅。室內裝修則是用多種做工精美的瓷片鑲嵌進行裝飾,不但簡單優雅,而且也不失皇家的氣質。
接下來,我們又來到了三友軒,三友軒位于寧壽宮花園第三進院落的東南角,它坐北面南,是一座三開間式的小軒,建造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間。屋頂上是黃琉璃瓦卷棚頂,東面是硬山式頂,西面是歇山式頂,三面出廊,這是一種巧借地形的屋頂構造形式,這種奇特形式的屋頂在故宮中只有這一座。
三友軒明間的隔扇一共4扇,中間兩扇為門,軒的屋檐下懸掛有匾額“三友軒”,兩次間是燈籠錦支摘窗。軒內是用松、竹、梅歲寒三友的題材進行裝修的。天花板上的紫檀透雕圓光罩特別耀眼,罩上的竹葉用玉片鑲嵌,非常功思、奇妙。東邊是3扇支摘窗,與樂壽堂的隔窗相望。后檐皆是支摘窗,通過窗戶就能看到假山。西次間是西墻辟窗,用紫檀透雕松、竹、梅紋做成窗欞,疏密相間,雕刻也十分精細。透過西窗,也可以欣賞到窗外姿態各異的假山和翠竹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