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故宮有大量貓咪的情況后,他們決定把它們留下來,并收編、登記在冊,并且還給御貓們都取了名字,所有貓咪們也就一起繼續(xù)守護故宮。到了現(xiàn)在故宮內(nèi)還有接近兩百只御貓,故宮的工作人員曾說過,故宮里現(xiàn)在的御貓,一部分有可能是明期時期這些宮中御貓的后代,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跑進來的流浪貓,還有就是參觀的游客夾帶進來的貓,它們活動在故宮的每一處角落,其中寧壽宮附近就有許多御貓經(jīng)常在這里活動,包括寧壽宮花園和頤和軒等,另外慈寧宮花園一帶等也是御貓們經(jīng)常活動的地方。它們白天和故宮的工作人員、游客一起玩耍,逗我們?nèi)祟愰_心,并且讓我們都擼一下。到了晚上它們就開始到故宮的每一處區(qū)域內(nèi)站崗、巡邏,保護這座美麗、龐大的宮殿建筑群,正是有了這些貓咪們的守護,故宮內(nèi)到現(xiàn)在沒有發(fā)現(xiàn)一只小老鼠。
接下來,我就在小六、七喜等九只可愛的御貓陪伴下,一起去游覽寧壽宮花園這第一進院落剩下的承露臺、旭輝庭、擷芳亭等建筑,然后我和御貓們在第一進院落轉(zhuǎn)了一個小時,再次回到古華軒前,我們再次經(jīng)過古華軒后,隨后一起進入第二進院落的第一道門的垂花門,也就進入到了第二進院落,第二進院落的遂初堂不僅是這座院子內(nèi)的正房,而且也是院子的主體建筑。遂初堂建造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間,嘉慶、光緒年間都重新修建過。遂初堂這座正房面闊5間,進深3間,坐北面南,屋頂是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前后出廊。正房外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滿漢文匾額——“遂初堂”。
這時,早已來到故宮之前,我裝在書包里的貓抱枕青青活了過來,他先把用前面的兩只爪子把書包拉開,然后從我書包里慢慢爬出來后,跳到了地上,這九只御貓以前也都聽說過位于紫禁城寧壽宮區(qū)皇極門外的九龍壁上的九條龍一起創(chuàng)造出這個貓抱枕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那九條龍曾給它們講的,于是小六、七喜等御貓分別都和這只活起來貓抱枕青青打招呼后,青青對我說道:“主人,乾隆皇帝當(dāng)時把這座正房取名為‘遂初堂’的原因是,來源于古代士人放棄官職去山林隱居的隱逸觀念,這個典故出自于東晉時期著名的玄言詩派代表人物——孫綽的《遂初賦》,后人就經(jīng)常用‘遂初’來隱喻遠(yuǎn)離仕途、放棄官職,去歸隱山林的愿望,而且當(dāng)時乾隆皇帝還曾說過:‘宣祖臨御六十一年,予不敢上同皇祖,是以踐陣之初,蒼天默祝,至六十年即擬歸政,冀得遂初心愿,如踐陣之初所盟宿忱。’也就是說乾隆皇帝希望自己能實現(xiàn)六十年當(dāng)完皇帝之后退位的最初愿望,所以他就將這座正房取名為‘遂初堂’。”
青青對我講完遂初堂名字的來歷后,我和十只御貓,再加上這只活起來的“貓”,一共十一只可愛貓咪又帶我進入到遂初堂的里面,這座堂內(nèi)有一套印箋宣紙屏,每一幅長為198.9厘米,寬為49.8厘米,也是乾隆時期的一套通景屏,這套宣紙屏一共有四幅,可以組合成為一套“四扇屏”,屏上采用的宣紙都是棕黃色的,上面都印有白色山水圖案,并且每幅屏上畫的規(guī)格、顏色,以及品質(zhì)都是相同,不僅可以單獨成為一幅畫,而且也可以將四幅屏上的畫串聯(lián)成一幅大型、完整的山水畫作,這種連景圖在古代人們稱為“海幔”,也被稱為“通景屏”。其中在第三幅的右上角貼有宣紙條,上面有朱紅色篆文的印章,印章上有“乾隆五十有七年(1792年)遂初堂初氏記”的一共十三個字。看到這套印箋宣紙屏,我在這套屏的面前注視了很久,它太美了,宣紙上的山水的景色也太優(yōu)雅了吧!
我們從遂初堂內(nèi)出來后,十一只貓咪接著陪我走完配房、轉(zhuǎn)角廊、倒座廊這幾座第二進院落里的建筑,并游覽完寧壽宮花里這座最為整齊、空間比較稀疏敞亮的院落后,我和十只貓咪們就來到院落內(nèi)到處都是假山的第三進院落,也就是說這座院落的主要景色是山景,這些假山層層疊疊,峰巒疊嶂,變化多端,姿態(tài)萬千。假山間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橋,聳秀亭座落于山頂,并且這座院落的北邊有萃賞樓,西邊有延趣樓,東南麓有一座北面南的三友軒,這座軒三面出廊,東邊緊靠著樂壽堂的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