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對于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種控制能力在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有些人能夠有規律地節食,而有些人明明害怕長胖卻又無法抵御食物的誘惑。又如,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問題與自控力有關,自控力的生理基礎源于大腦前額葉皮質,它決定了人的認知控制。在認知控制的過程中,大腦通過監測干擾或沖突來動態調整個體的行為,因此個體對沖突的適應與調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自我控制的能力。平時,當一個孩子或者成年人明知不對,卻控制不住自己去做錯事的時候,家人會萬分焦急。有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用各種方法糾正孩子,甚至用語言暴力,他們期待通過施壓讓孩子控制住自己,不再做錯事。但是,如果我們能閱讀一些關于大腦自控的腦神經研究和試驗,就會冷靜下來,分析意志力偏低的原因,重新思考有效的方法。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個體差異便是認知控制能力的差異。認知控制能力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監測干擾或沖突來動態調整個體的行為,從而完成目標導向的行為(Botvinick,Braver,Barch,Carter,& Cohen,2001;Egner,2011)。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沖突適應效應”對這種動態調整過程進行研究。

比如,在色詞Stroop任務中,給被試呈現顏色詞,其中顏色和詞的意義一致(如紅色的“紅”,記為一致試次C)或者不一致(如綠色的“紅”,記為不一致試次I),要求被試識別字體顏色而忽視詞的意義。通常由于詞的意義對顏色辨別的干擾,被試對不一致試次的反應更慢,這就是所謂的干擾效應,計算公式為I-C。而沖突適應效應是指不一致試次之后的干擾效應(II-IC)小于一致試次之后的干擾效應(CI-CC),即沖突誘發了動態調整(Gratton et al.,1992;Mansouri,Tanaka,& Buckley,2009),而沖突適應效應量的大小就用[(CI-CC)-(II-IC)]來表示(Egner,2011)。沖突適應效應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可能反映了個體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異(Wolff,Kronke,& Goschke,2015),對于個體的日常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同時,沖突適應效應的個體差異與精神分裂癥特質有密切關系(Volter et al.,2012)。因此,研究沖突適應效應的個體差異對于理解正常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理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以及尋找患者認知功能紊亂的準確生物學靶點具有重要意義(Egner,2011)。

本書第一章是沖突適應效應現有研究的綜述。第二章探討了不同個體間沖突適應效應的差異性。第三至五章研究了沖突適應效應個體差異的神經基礎。第六章結合沖突適應效應與自我控制能力,探討了沖突適應效應涉及的腦區以及對個體自我控制能力的預測。第七章對沖突效應和個體自控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湄潭县| 合阳县| 墨玉县| 嘉鱼县| 宕昌县| 交口县| 云浮市| 菏泽市| 彭阳县| 西贡区| 肇东市| 大足县| 高陵县| 嘉禾县| 安顺市| 安顺市| 白玉县| 岳阳市| 神农架林区| 民丰县| 建阳市| 始兴县| 澜沧| 托克逊县| 固阳县| 庆城县| 什邡市| 禹州市| 宁陵县| 兴城市| 江城| 安化县| 北票市| 揭东县| 涞源县| 六枝特区| 孝感市| 马公市| 高阳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