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品檢測分析技術手冊
- (荷)米爾科·登萊烏
- 1170字
- 2023-08-04 19:13:30
紫外(UV)照相術
米爾科·登萊烏(Milko den Leeuw)
1.分類
紫外(ultraviolet, UV)照相術屬于非侵入式成像技術。它所利用的紫外線屬于電磁頻譜中非可見光波段。
2.說明
紫外照相術是一種表面可視化技術,利用顏料表面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的熒光色進行分析。構成顏料層的物質在紫外線作用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因此可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辨一些晝光下看上去相似的顏料。紫外光源在最大發射波長約為365 nm時可取得最佳成像。
3.應用
紫外照相術是非侵入性技術,用于顯示修復區域和全色區域,可以識別出非原作材料。這項技術可以區分不同時期涂施的有機材料或顏料。經過后期修改的畫面在紫外線照射下會表現出不連續的熒光反應,顯現出或暗或亮的斑塊,因此可以用紫外照相術來直觀鑒定原作的狀態。紫外照相術也是鑒定光油相對老化年齡的最有效工具之一。隨著光油老化,它的熒光反應會逐漸增強,這個變化規律可用來比較同一幅畫作表面不同時期光油涂層的相對老化年齡。此外,紫外照相術可用于辨識未穿透顏料層的微裂紋。這種成像技術也可以檢測帶著有色光油或摻了顏料粉的光油的畫作,但這些光油層會對紫外線造成阻滯,使全色區域和復繪區域顯得模糊不清。
4.局限性
較厚或較暗的光油層會影響紫外照相術的客觀解讀,使這種方法的實用性受到局限。因此,紫外照相術不應單一使用,必須結合其他種類的分析。紫外照相術也無法給出光油的絕對年齡,只能區分不同時期光油的相對年齡,因此應配合使用可識別紫外阻滯層的技術,如紅外照相術、紅外反射成像、紅外假彩色照相術,以便更明確地顯示全色區域和復繪區域。因為參數差異和視覺分析結果的多樣性,紫外照相術無法設立對照標準。
警示:紫外線輻射對使用者極為有害,會造成皮膚和眼睛永久損害。長時間紫外線照射對光油層和顏料層有害。
5.補充技術
晝光照相術、紅外照相術、紅外反射成像、紅外假彩色照相術、X射線照相術、X射線熒光成像、K-edge成像以及同步輻射X射線熒光成像。
6.技術規范與注意事項
—相機/設備
—鏡頭
—曝光時間
—感光度(ISO)
—光源
—濾鏡
7.技術簡史
紫外線掃描研究是軍工行業在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開發的技術。第一臺紫外線燈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由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威廉·伍德(Robert William Wood,1868—1955)用濾光燈原理研制而成。詹姆斯·羅萊默(James Rorimer)在1931年前后開始將紫外照相術應用于繪畫研究領域。
8.文獻
[1] Carden M.L., ‘Use of Ultraviolet Light as an Aid to Pigment Identification’, APT Bulletin. (1991)
[2] Autenrieth H.P., A. Aldrovandi, P. Turck, ‘Die Praxis der UV Fluoreszenzfotografie’, Zeitschrift für Kunsttechnologie und Konservierung 4, pp. 215-234. (1990)
[3] Moles A., M. Matteini, P. Tiano, ‘Infrarosso a colori e altre tecniche fotografiche del tipo “remote sensing” per I’indagine delle opere d’arte’, Metodo e Scienza. Operativita’ e Ricerca nel Restauro, pp. 295-300. (1982)
[4] de la Rie R., ‘Fluorescence of paint and varnish layers (Part I)’,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7, pp. 1-7. (1982)
[5] de la Rie R., ‘Fluorescence of paint and varnish layers (Part. II)’,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7, pp. 65-69. (1982)
[6] de la Rie R., ‘Fluorescence of paint and varnish layers (Part. Ill)’,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7, pp. 102-108. (1982)
[7] Hours M., ‘La vie mysterieuse des chefi-d’oeuvre’, Paris: La Reunion des Musees Nationaux. (1980)
[8] Kodak, ‘Fotografia all’infrarosso, all’ultravioletto e in fluorescenza’. (1973)
[9] Rorimer J., ‘Ultra-Violet Rays and their Use in the Examination of Works of Art’,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31)
- GB50551-2010球團機械設備安裝工程質量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50713-2011板帶精整工藝設計規范(英文版)
- 電力調度數據網絡工程設計規程
- GB 50222-2017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 GB/T 51331-2018 煤焦化焦油加工工程設計標準
- GB/T 51132-2015 工業有色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
- GB 51176-2016 干混砂漿生產線設計規范
- 標準貫入試驗規程
- GB50427-2015高爐煉鐵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170-2016 航空工業工程設計規范
- DL/T 5028.3-2015 電力工程制圖標準 第3部分:電氣、儀表與控制部分
- 火力發電企業繼電保護技術監督手冊
- GB50474-2008隔熱耐磨襯里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 50390-2017 焦化機械設備安裝驗收規范
- GB 50477-2017 紡織工業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