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冷汗直流的朱元璋
書名: 大明:被朱棣曝光,老朱求不退婚作者名: 維度螞蟻本章字數: 3625字更新時間: 2023-06-01 22:57:31
因為前一日是慶功宴。
文武百官,很多都喝多了。
所以第二日只要沒有大事,一般是不上朝的。
這早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律。
因此劉伯溫和朱棣兩人完全放飛了自我。
一個個喝的爛醉如泥。
反倒是馬三刀作為主人家,懷中還有美人。
心里有著其他心思。
并沒有喝多少。
劉伯溫和朱棣喝醉之后,馬三刀讓人將兩人安排在客房。
以前劉伯溫經常在馬三刀府上喝醉。
所以馬府之中單獨給劉伯溫留了一間客房。
至于朱棣,剛開始還很靦腆。
后來借著酒勁。
膽子也大了起來。
對懷中的美人開始上下其手。
至于所謂的美食,劉伯溫多吃了幾口。
朱棣根本一口沒吃。
沒那個心思。
第二日一早,朱英饒也聽說了昨天秋蘭前往馬府之事。
頓時一股惡氣涌上心頭。
氣不過的朱英饒來到臨安的住處。
“大姐,這個馬樺也太肆無忌憚了,根本沒把皇家,也沒把大姐放在眼中。”
看著義憤填膺的朱英饒,臨安淡然一笑。
朱英饒為何生氣,臨安自然清楚。
昨天秋蘭的動靜鬧的挺大的。
臨安想不知道也難。
“何必動怒呢,所謂風流才子,不就是這樣嗎?”
臨安之所以淡然,不是因為多看重馬樺。
相反,在臨安眼中,嫁給誰都一樣。
所有男人不都這個德行嗎。
自己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動氣,只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自己對商業上的判斷。
所以臨安心中很平靜。
“就他?一個紈绔子罷了,狗屁才子,我看是下流還差不多。”
朱英饒滿臉不屑道。
“哪有你說的這般不堪,那秋蘭作為花魁,聽說多少公子哥想一睹芳容而不得,卻只對馬樺情有獨鐘。”
臨安說這話的時候,仿佛在說別人的事。
馬樺作為她未來的夫君。
臨安自然要打聽清楚。
其中秋蘭的事,金陵人盡皆知。
臨安想不知道也難。
“那你還沒事人一樣?”
朱英饒一臉不解的看著臨安說道。
“不然我要怎么辦?一哭二鬧三上吊嗎?”
臨安一邊說著,一邊接過旁邊侍女遞過來的昨天皇商的匯總,看了起來。
“你就別看這些了,真不知道你咋看的下去的,我一看這些東西就頭大。”
朱英饒心情煩躁的將臨安手中的紙張按在桌子上,說道。
“那一會吃完飯,就去馬府看看吧。”
臨安性格一向溫潤如水,沒有和朱英饒犟。
這也是朱英饒喜歡和自己這個大姐在一起玩的原因。
別人都受不了她這一驚一乍的性格。
“我和你一起去。”
朱英饒滿臉興奮道。
她已經開始幻想,一會到了馬府,好好教訓一下馬樺,為大姐出口惡氣。
朱元璋凌晨就醒了。
雖然今天沒有朝會。
但朱元璋畢竟五十了。
本身覺就少。
昨天也沒喝多。
到點自然就睡不著了。
在太監宮女的伺候下,洗漱完畢。
看了一眼天還沒亮。
“讓人去把老四叫過來。”
朱元璋說道。
“是,陛下。”
太監不敢怠慢,急忙叫了一個小太監去燕王府傳旨。
很快,小太監就回來了。
“老四呢?”
朱元璋看著只身一人的小太監,皺眉道。
小太監一看朱元璋這副神態,頓時嚇壞了。
“啟稟陛下,燕王昨日并未回府。”
小太監哆哆嗦嗦的說道。
聽到這話,朱元璋頓時意識到,朱棣昨晚大概率是夜宿馬府了。
朱元璋的貼身太監沖著小太監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小太監這才松了口氣。
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亦步亦趨的往后退。
朱元璋心想老四這小子真不靠譜。
昨天咱還和他說好了今天一起去馬府。
既然如此,朱元璋只能只身前往了。
剛好此時天還未亮。
想來馬樺那個臭小子還沒睡醒。
一念及此,朱元璋眼睛頓時亮了。
有了一個巧妙的想法。
朱元璋讓人叫來了錦衣衛指揮使。
“臣王洪拜見陛下。”
錦衣衛指揮使恭敬道。
“咱問你,你能不能讓咱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馬三刀的府上?”
朱元璋饒有興致的看著王洪說道。
王洪聽到這話,心中一苦。
心想這事怎么攤到自己頭上了。
倒不是說這事有多難辦。
只是這件事對皇帝而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王洪也是個人精。
很清楚知道這些,對自己一點好處沒有。
萬一眼前的洪武皇帝,日后想起此時,想起自己知情。
把自己弄死。
自己找誰說理去?
“臣倒是可以做到。”
王洪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那就行,你隨咱一起去馬三刀府上。”
馬府并沒有多少人值守。
侍女倒是有不少。
原本還有一個張玉,但昨晚張玉在朱棣和馬樺的慫恿下,也喝多了。
此時還沒醒酒。
趙敏在馬樺的調教下,一身功夫也非同尋常。
只是此時在馬樺屋子里伺候著,就等著馬樺睡醒,伺候馬樺起床。
所以朱元璋在王洪的帶領下,很快就潛入了馬府大堂旁邊的一個側廳之中。
朱元璋甚至讓王洪查看了一下通往馬府后門的路,一會好悄無聲息的出去。
王洪站在朱元璋身邊,猶如百爪撓心一般,一點都不自在。
但皇命在身。
只能硬著頭皮站著幫朱元璋警戒。
天剛亮沒多久,馬樺揉了揉腦袋,睜開了雙眼。
旁邊的秋蘭身心疲憊,還在睡夢之中。
趙敏早已經打好了熱水,在一旁伺候著。
馬樺接過臉帕,擦了擦臉。
隨后在趙敏的伺候下,穿上了衣服。
此時秋蘭睡眼惺忪的睜開雙眼,不過還是有些疲憊,懶得起身。
“你再睡會吧。”
馬樺看著秋蘭,說道。
秋蘭聽到這話,滿臉幸福。
馬樺收拾停當之后,來到客廳大堂。
趙敏端著泡好的茶水放在馬樺面前。
馬樺剛端起茶杯,劉伯溫走了進來。
“劉大人起這么早?”
馬樺有些意外道。
一旁的朱元璋聽到馬樺的這話,頓時來了精神。
劉伯溫這老小子昨晚也喝醉了?
“年紀大了,覺少。”
劉伯溫接過另一個侍女泡的茶,抿了一口道。
“我尋思劉大人這個年紀了,身體不一定吃得消呢。”
馬樺似笑非笑道。
劉伯溫聽到這話,腰桿一挺。
“這你小子就不懂了吧,道家有這方面的保養方法,別說我這個歲數,就算是八十,都不會吃不消。”
劉伯溫不服輸道。
“就會吹牛。”
馬樺一臉不屑道。
“還真不是吹牛,古代有個老將軍,八十了還夜御十女,用的就是我這個方法。”
劉伯溫一臉傲然道。
旁邊的朱元璋聽到這話,頓時來了精神。
心想回頭問劉伯溫這老小子把這個方法要過來。
“我當什么方法呢,這方法我也在用,確實好用。”
馬樺作為穿越者,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
當初無意間知道了這個方法。
一直在用。
馬樺這話,更是讓朱元璋心癢難耐。
劉伯溫聽到這話,有些意外。
“沒想到你小子還懂這些。”
隨后劉伯溫不再嬉鬧,一臉正色的看著馬樺。
“現在大明的稅制改革的差不多了,科舉也已經改革了,接下來該怎么做?”
側廳的朱元璋聽到這話,心中一震。
心中頓時有了一個荒誕的猜測。
難道劉伯溫做的那些,也是出自這小子之手?
咱倒要聽聽這小子有什么高見。
然而馬樺的第一句話,就讓朱元璋差點破防。
“大明現在存在的問題太多了。”
馬樺有些無奈道。
朱元璋聽到這話,都忍不住想要破口大罵了。
自己勵精圖治。
在這小子口中居然成了這?
不過馬樺的下一句話,讓朱元璋變了臉色。
“不說別的,單單是如今的藩王制度,如果不改的話,大明國祚頂天也就三百年。”
此話一出,不只是朱元璋臉色變了。
連一向玩世不恭的劉伯溫臉色也變得無比凝重。
實際上劉伯溫心中一直不支持朱元璋分封藩王。
畢竟漢朝的七王之亂,還歷歷在目。
分封藩王,有利有弊。
不過劉伯溫也清楚,自己勸不動皇帝。
因為他清楚皇帝為何會堅持分封藩王。
“其實陛下這么做,自有陛下的考量。”
劉伯溫嘆了口氣道。
“分封藩王雖然危害很多,但凡事有利有弊。”
“當年大漢七王之亂,足以說明藩王的危害。”
“但后來漢武帝實行了推恩令,大漢的藩王力量被不斷削弱,最后幾近于無。”
“以至于后來,黃巾軍造反,天下群雄并起,但劉姓諸侯卻一個都沒有了,只剩下劉璋劉表之流,勉強維持。”
“如果當時天下仍然是劉姓諸侯王的,哪里輪得到其他人造反?”
“諸侯王若在,黃巾軍造反的時候,各諸侯王一擁而上,漢庭也不必把讓各地群雄招兵買馬。”
“屆時,天下還在劉家手中。”
“陛下分封藩王,想的無非是以后無論如何,天下都還姓朱。”
劉伯溫將朱元璋堅持分封藩王的原因分析的入木三分。
朱元璋聽到這話,心中很是欣慰。
心想總算有個人理解自己了。
當初朱元璋堅持分封藩王,無數人反對。
朱元璋殺了很多人,才把藩王制度推行下去。
沒想到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最懂自己的居然是劉伯溫。
馬樺聽到這話,搖了搖頭。
“我并非反對分封藩王,只是如今的藩王制度,為大明埋下了禍根,滅國的禍根。”
朱元璋聽到這話,都忍不住想要沖出去問馬樺,到底是什么禍根,不過還是忍住了。
他知道,劉伯溫會替自己問。
果然,劉伯溫開口了。
“此話怎講?”
劉伯溫一臉疑惑道。
“劉大人是道家之人,這算學,恐怕也是信手拈來吧。”
馬樺答非所問道。
“這是自然。”
劉伯溫滿臉自信道。
“那請問劉大人,如今陛下分封多少個藩王?”
馬樺繼續問道。
“二十五個。”
劉伯溫想都沒想,回答道。
“這二十五個藩王,多的不說,每個藩王生三個兒子,不多吧?”
馬樺笑道。
“不多,很少了。”
劉伯溫很清楚,富貴人家,生十幾個兒子都算是正常的。
除非身體有問題。
“根據陛下制定的藩王制度,這些藩王的子嗣,朝廷都要供奉,第三代的時候,就按七十五個算。”
“那么第四代,每個還是按照生三個兒子算,第四代會是多少人?”
馬樺問道。
“二百二十五人。”
劉伯溫不假思索道。
“那第五代呢?”
“六百七十五人。”
劉伯溫說到這里的時候,冷汗已經下來了。
他終于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第六代就是近兩千人。”
“第七代六千人。”
“如此一來,不出十代,朝廷需要供奉的朱家子孫,就超過十萬。”
“再多幾代,超過百萬。”
馬樺如數家珍道。
旁邊偷聽的朱元璋聽到這話,冷汗也下來了,他終于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