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讀透一本書:給孩子的文學精讀課
- 郭初陽
- 5字
- 2023-05-30 14:23:55
二 書單三頁
福樓拜的書單
詹姆斯·伍德《臧否福樓拜》一文中說:“從福樓拜開始,便有了當代寫作的兩大脈絡:風格至上的美學主義,或者說‘無所事事’的書(新小說,先鋒派,等等);另一脈則推崇沉默的細節,或者說完全由一連串細節構成的書,強調冷眼旁觀,實事求是(這包括了范圍很廣的一批小說,從精耕細作的海明威和佩雷克,到樸實無華的卡佛和羅伯特?斯通)。哲學層面,這份遺產應作如是觀:一方面福樓拜是唯美派和象征派之父;另一方面,他是文學實證主義之父……福樓拜發明了硬核唯美主義和軟調唯美主義。更進一步看,雖然或許這個頭銜對福樓拜而言太重了,他其實也是喬伊斯之父……”
福樓拜對現代文學影響深遠,他的書信集跨度長達半個世紀,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也提到了他深愛的經典作品,以下書單,選自《福樓拜文學書簡》(丁世中、劉方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月)。
·《老實人》
我承認,我熱愛伏爾泰的散文,他的短篇小說是我的精美調味品。我讀過二十遍《老實人》,我把此書譯成了英文,而且還不時重讀。目前我正在閱讀塔西佗的書。過些時候,我身體好些,我要再讀荷馬和莎士比亞。荷馬和莎士比亞,什么都在其中了!其余的詩人,哪怕再偉大的詩人,在他們旁邊都似乎顯得矮小。(1844年6月7日)
·莎士比亞
唯一的一個可以替代其他所有人的人,我的老莎士比亞。我即將開始從頭到尾重讀他的作品,這次只會在我能隨意找出我要找的書頁才肯罷休。——我一讀莎士比亞的書就會感到自己變得更高尚、更聰明、更純潔。每當我攀登上他作品的高峰時,我仿佛登上了一座高山。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出現了。人已經不再是人,他成了眼睛。(1846年9月27日)
·《伊利亞特》
我準備重讀《伊利亞特》。半月之后,將去特洛亞作短期旅行。一月份將到希臘。恨自己學識如此貧乏。至少,希臘文略懂一點也好啊!時間浪費得何其多啊!(1850年11月14日)
·《金驢記》
這本書乃是杰作。這部小說令我贊嘆,令我眼花繚亂。大自然本身、風景、事物的真正別致的一面,這一切都處理得很現代,而字里行間又充滿古代的靈感和基督教氣息。這本書同時散發著乳香和尿味,在那里,人的獸性和神秘主義緊密結合。(1852年6月27日)
·《巨人傳》《堂吉訶德》
星期天,我和布耶不會不讀拉伯雷的書和《堂吉訶德》。那是怎樣難以抗拒的書呀!你越出神地欣賞,它們變得越高大,猶如看埃及的金字塔,你最后幾乎會感到害怕。《堂吉訶德》里最神奇的地方是沒有技巧,是幻想和現實持續不斷的融合,這種融合使書變得非常詼諧,非常有詩意。在他們旁邊,其余的人顯得多么矮小!大家感到自己多渺小,上帝,大家感到自己多渺小!(1852年11月22日)
·《蒙田隨筆全集》
我不可能再找到蒙田關于比科德拉米蘭多拉的引語(這證明我對蒙田還不夠熟悉)。為此我得重讀而不是翻閱(因為我已經翻閱過了)《蒙田全集》。(1853年9月16日)
·《包法利夫人》
有像夫人這樣充滿同情的讀者,我理應坦率。我的回答是:《包法利夫人》中沒有一點真實的東西。全然是虛構的故事。沒有摻入我的感情和境況。如有如真的感覺,那恰恰來自作品的客觀性。我的原則,是不寫自己。藝術家在作品中,猶如上帝在創世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強大無比。其存在處處能感到,卻無處能看到。(1857年3月18日)
·《圣經》
問題不是改變人類,而是認識人類。少想想自己。放棄迎刃而解的奢望。解決辦法,存在于上帝胸中。唯上帝握有良策,但秘不示人……生活是一樁討厭的事,唯一忍受之法,就是逃避。閱讀大師,掌握其手法及實質;研讀之余,覺得眼前閃亮,心情愉快。一如走下西奈山的摩西,因為尊仰上帝,臉龐四周放出光芒。(1857年5月18日)
·《惡之花》
大作《惡之花》我從頭到尾拜讀了一遍,細心猶如廚娘做菜。一周來,一讀再讀,一句句,一字字,坦白說,我喜歡,我極為滿意。(185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