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領導力革命作者名: 蔡曉清本章字數: 1234字更新時間: 2023-07-07 18:12:29
什么是領導力
領導力是領導者的共性。但對領導力的定義卻是歷史演進+版本各異的過程。領導力學者拉爾夫·斯托格迪爾曾說:“有多少人試圖定義領導力,基本上就有多少種領導力的定義?!?/p>
我們總結自20世紀50年代起至21世紀初的領導力定義,從中總結出一些共性:
(1)通過個人行為引導群體行動,完成共同目標的行為?!狧emphill&Coons(1957)
(2)人們調動組織的、制度的、心理的和其他資源,喚起、預備、滿足被領導者的動機?!狟urns(1978)
(3)引領或影響一個有組織的團體,為實現目標而活動的過程。——Rauch&Behling(1984)
(4)闡明愿景,體現價值觀,合力創建能夠取得成果的環境?!猂ichards&Engle(1986)
(5)主動走出現有文化,促使組織進化變革,使之更具有適應性的能力。——Schein(1992)
(6)個人影響、激勵、調動、賦能他人為組織的效率和成功做出貢獻的過程?!狧ouse and colleagues(1999)
(7)影響他人,使他人了解并認同需要完成的任務及高效完成任務的方法,推動個人和群體努力完成目標的過程?!猋ukl(2002)
領導力的定義絕不止上述七種,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出。我們通過對以上定義的解讀,可以發現領導力的核心共性是行動。無論是引導、調動、影響、創建,還是變革、激勵、賦能、推動,這些在定義中反復出現的詞匯,都說明了領導力是行動。
領導力是怎樣的行動呢?概括而言,就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任何領導力的定義都是圍繞“帶領團隊實現目標”的變體。
根據帶領團隊實現目標的定義,一個清晰的領導力模型呈現出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和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見圖1-1)。
通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領導力包含兩個維度:一是實現目標的任務行為,二是帶領他人的關系行為。
任務行為更多涉及領導者的能力。能力可以細分為技能和特質兩類,技能全部由后天習得,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可以在長時間內鞏固、精進;特質既有先天形成,也有后天改變,但后天改變需要長時間的作用。

圖1-1 領導力模型
關系行為更多建立在領導者的職位之上,領導者往往是擔任職位的人。領導力研究者羅伯特·凱賽爾曾寫道:“領導力通常通過在組織或者部門中掌權的人來定義。根據定義,這些人是領導者?!?/p>
將任務行為和關系行為串聯在一起的是行動。如果一個領導者發揮出了領導力,一定是因為他做了什么!
能力、職位和行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將三者看成一個環,無論內環還是外環,都是閉環。職位要求具備能力,能力支持采取行動,行動可能帶來職位;職位要求采取行動,行動可以培養能力,能力可能帶來職位。
和領導力定義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的變體一樣,各類領導力模型都是圖1-1的變體。可以在其中加入環境因素,因為環境對于領導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組織結構由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共同組成,組織結構決定了個體的行為與相互間的關系。
如果領導者能夠有意識地運用領導力模型(不限于圖1-1的領導力模型),可以使自己對領導力的思考更加清晰,對于各種能力的運用更加明確,如戰略能力可以駕馭環境和實現目標,洞察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變革能力能夠促進組織內部革新升級,影響力是關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