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小小的心理學入門書
- 小熊編著
- 2016字
- 2023-07-07 19:50:06
02 嫉妒和進步
“嫉妒”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人在嫉妒的心理作用下,很容易有情緒的波動。人們經常說一句話“你為什么老是見不得別人好”,說的就是嫉妒心理。
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嫉妒等負面情緒研究專家理查德·史密斯在其論文《嫉妒及其演變》中認為,嫉妒的產生需要幾個必要條件:
(1)對方與我們相像。
我們會和與自己相似的人進行對比,如果比不上對方,就會產生嫉妒。我們下意識地認為,我們應該獲得和自己水平一樣的人同樣的待遇或者其他生活的反饋。如果沒有,我們就會感到傷心、難過,這就是嫉妒在起作用。
(2)這件事和自己相關。
我們都有著自己渴求的和自我價值相關的事物,會在比較中處于劣勢時感到痛苦。如果和我們本身的價值不相關,我們就不會那么介意。因此,我們總是會被我們關注的東西傷害,而在不介意的人或事面前不會有任何情緒的變化。
(3)主觀的不公平感。
說的就是運氣問題。別人預期比我們好,我們就會感到不高興,這就是嫉妒。我們對所有事物都有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對做每件事都會有一個預期的估值,如果結果低于我們的估值,我們就會覺得不公平。如果類似的事情別人取得了更好的回報,我們就會感覺受到了傷害。
在每日科學網站上的一篇名為《Neuroscience of envy:Activated brain region when others are rewarded revealed》(嫉妒的神經科學:當別人得到獎勵時激活的大腦區域揭示)提到了一項美國國家生理科學研究所的嫉妒實驗。該實驗發現獼猴的某個大腦區域會因其他獼猴獲得獎勵而發生變化。當同伴獼猴得到的獎勵增加而自己的獎勵沒有發生變化時,獼猴同樣對自己不滿意。不過,如果將獎勵比如水放到水桶里而不是給其他同伴時,獼猴并沒有產生嫉妒情緒。這個實驗表明,動物產生嫉妒是因為比較,與同類的比較。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們就不會有多或少的想法。
俗話說得好,嫉妒會讓人面目全非。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把嫉妒歸為人性的惡。嫉妒多來源于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也就是自己對價值的判斷不是自己的價值多少,而是與他人比較的相對值。我們主觀認為,社會資源就像一塊大蛋糕,別人得到獎勵就意味著我們得不到獎勵,有人吃飽就有人挨餓,我們不想讓自己成為挨餓的那一方,所以我們會時時刻刻盯著別人的蛋糕,這也是我們痛苦的來源。
原北京大學教授周曉林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情景想象法,發現戀人在熱戀中越甜蜜,則在有失戀可能的情況下嫉妒感越強,而曖昧階段的嫉妒感比成為戀人后的嫉妒感要弱。也就是說,我們有多愛對方,我們就有多容易嫉妒[2]。那些痛并快樂著,就是愛情給我們的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只要產生了另外一個競爭對手,大腦就會開始高速運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我們不斷改善自己、超越別人。換一句話來說,我們之所以努力思考并且持續進步,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嫉妒的情緒在作怪,嫉妒讓我們更加努力。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進步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而人會因為環境的變化和心理的調節產生各種行為。我們為了生存和繁衍會有爭搶的行為,比如領地、配偶、食物。我們由于追求安全感而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總是十分介意,而更多的物質資料可以讓我們更有安全感。
可是人類向善的心理又決定了我們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別人過得好,所以我們還是希望盡可能地公平,這樣彼此的關系才會更加融洽。因此,現代文明提倡公平、公正、自由,以法律條文或者倫理道德將行為規范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嫉妒朝好的方向走,可以讓人們更加專注自我的提升。正因為這群人不甘心落后,所以會不斷要求提高自己,表現在更努力地學習,更積極地工作,或者通過外在和內在的修煉,變得更加迷人而富有競爭力。比如有人成了技術大咖,寫了別人寫不出的代碼被企業高薪聘請;有人成了健身達人,擁有讓其他人流口水的身材;有人情商很高,通達人情世故,因而結交了很多人脈,在社會上比別人更容易獲得信息,從而搶占市場的制高點;有人通過不斷學習提高知識儲備和調動更多的潛能,因而成了自己命運的主人、時代的巨人,比如科學家和歷史偉人等。
值得一提的是,嫉妒朝不好的方向發展確實害人害己。這種嫉妒除了會給嫉妒者本身帶來焦慮,還會產生不受自己控制的暴力行為和極端言語,比如:網絡上的仇富。因為嫉妒,弱勢的一方會不斷地對強勢的一方施加各種言語暴力或者行動暴力,直到自己的情緒宣泄完為止,這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個人的發展是十分有害的。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嫉妒讓我們變得面目可憎、喪失初心呢?很簡單,用積極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成功。
前面說了我們會犯一個叫作“運氣”的毛病。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但是運氣不好所以失敗,別人總是不用怎么努力但是運氣很好所以成功。關于努力和運氣,我們會在之后的章節詳細講述。在這里,我勸大家放平心態,認真生活,不要過分期待結果,防止因為對別人的錯誤認識導致嫉妒心理,影響自己的生活。
對生活充滿希望,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對別人的成功誠摯地祝福,積極向別人學習經驗。幸福需要彼此理解,我們只有往好的方面想自己、想別人,才能得到更多正面的回饋和正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