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龜九頂城
-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
- 京西南路制置使
- 2003字
- 2023-07-24 18:00:00
船隊航行了四天之后,就到達紫云城外。紫云城地勢險要,在江面的戰船上難以攻打。
于是大軍在紫云城下游五里登岸,用騾馬拖著神炮在山路上前行,準備從陸路攻打紫云城。
郭破虜的騎兵也聞訊趕來匯合。
元軍潰敗的時候,一共大約逃走了八千人。包括也速答兒帶著四千騎兵;石抹不老帶著兩千水師將領及親兵;劉垓領著兩千人翻山逃走。
郭破虜的三千騎兵,在戰場和紫云城之間一百公里的范圍內四處攔截,共斬殺漏網潰兵兩千余人。
韃子得知北方有騎兵攔截,身后又有王安節領著兵窮追不舍,于是轉而向南,想辦法渡過瀘水,逃往大理去了。
有少數漏網之魚,穿過郭破虜的封鎖,逃到了紫云城中。因此紫云城已經得知了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
城中本來只剩一千守軍,守了五六日,不見劉垓、也速答兒逃回。如今卻等來了宋朝大軍。
眼見宋軍搬著神炮,漫山遍野的向著紫云城而來。守城的元軍將領,干脆一把火燒了府庫,帶著一千余人撤往嘉定府(樂山)。
呂家軍連忙占了紫云城,撲滅了城中的大火,大軍立即準備出征嘉定府。
王安節領著所部步卒,也聞訊趕到了紫云城。他的這一營本來有九千人,在真溪寨一個多月連番大戰,如今只剩下不到兩千人。
又在錦屏山中追擊敵軍四五天,如今各個衣衫襤褸,面色黝黑。
呂師圣便有意讓王安節所部將士守衛紫云城,在此處稍作休整和安歇。
沒想到這兩千士卒全部都士氣高漲,一致要求追隨主帥,打到成都去,驅除韃子兵。
“士卒有此壯志,何愁成都不克?”
呂師圣大喜,留下五百兵守紫云城,然后大軍上船,繼續向上游而去。
嘉定府(樂山)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匯處。離紫云城一百二十里,宋軍戰船兩日便抵達。
岷江在這一段已經是南北流向,大渡河從東面流過來與岷江交匯。交匯處的西側是嘉定府所在地樂山縣城。
在兩江交匯口的東側,有三座小山,分別是三龜山、九頂山、烏尤山,高約300多米。山上分別筑有三座城:三龜城、九頂城、烏尤城。
其中三龜城、九頂城最為有名,也被合稱為三龜九頂城。九頂山如今被稱作凌云山,也就是樂山大佛所在地了。
樂山縣城是成都的門戶,原來有兩千元軍駐守;三龜九頂城又有兩千元軍駐守,如今紫云城的一千人,也逃到此地。
西側的樂山縣城和東側的三龜九頂城兩面夾擊,厄守了岷江航道。兩城上都有投石車、火炮,宋軍的戰船也無法毫無阻礙的通過此處。
“呂帥,原嘉定府知府昝萬壽、都統候興,堅守此地十余年,多次與韃子血戰,還曾反攻成都等地。后來力戰不敵,被攻破城池,昝萬壽乞降。
本來樂山此處,只有昝萬壽和候興駐防。但是自從屬下獻城投降之后,元軍不再信任原來的宋朝降將。于是加派忽敦領兩千韃子兵前來。
如今昝萬壽、候興領軍兩千在樂山縣城,忽敦有三千兵在三龜九頂城。”
郭漢杰作為降將,在川蜀四路宋、元朝廷都任職多年,所以對各地的降將都十分了解。這也是呂師圣此次乘勝追擊帶著他的原因。
“郭將軍,那有沒有可能勸他歸降呢?”
呂師圣見三龜九頂城地勢險要,守軍又比較多,短期難以攻克。如果在這里遷延幾日,那兩萬騎兵退回到成都之后,就無法攻克成都了。
“末將只能盡力一試,并無把握。昝萬壽當年是城破之后,兵敗乞降。所以投降之后,主動給自己改名為昝順,表示歸順元朝的意思。所以難以預料他如今的心思。”
呂師圣沉思片刻,下定決心道:“我、陽頂天、郭破虜、空見裝作你的親兵,隨你一同入城。他若投降,那就歡迎;他若不降,我就親自和他講講道理。”
眾將聽說呂師圣要親自入城,都欲出言反對。呂師圣擺擺手:“我意已決,不要再勸。時不我待,必須快速拿下成都。”
當即命令郭襄在城外統領大軍,隨后穿上親兵盔甲。四人跟在郭漢杰的身后,繞道來到西門。
此時,
樂山城內的衙門中,昝萬壽正在和候興商議軍情。
“昝將軍,紫云城的守軍,是昨天晚上逃回來的,直接去對岸投奔了忽敦。今天宋軍的大隊戰船就追來了,看來劉垓全軍覆沒的消息,應該是真的。”
“自從敘州郭漢杰、李都統接連投降之后,蒙古人就開始對我們百般猜疑。如今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啊。”
“那我們怎么辦?宋軍如果要強行攻城的話,肯定會先打樂山城。”
昝萬壽沉思不語,眼神閃爍。忽然親兵來報,郭漢杰在西門外求見。
“勸降的人來了。放他進來,帶到此處。候將軍,你速去點齊兩百刀斧手,在衙門前列陣待命。”
呂師圣等人跟在郭漢杰的身后,被親兵帶到了衙門前。只見門前兩隊刀斧手,整齊的排列著,高舉戰斧,形成一道拱門。
這...這鬼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呢?為什么古人普遍喜歡搞這一套做派?不想投降就砍了使者,直接拿人頭去跟韃子表忠心;想投降就坐下來好好談條件。
郭漢杰毫不停頓,帶著幾人就要穿過了刀斧陣。卻被刀斧手攔了下來,示意親兵不能進府,只放郭漢杰一人進去。
郭漢杰便把親兵留在門外,自己走了進去。
“老昝,你在門口擺弄這個嚇唬誰呢?你要是不想投降,干脆把我砍了。人頭送到對面忽敦那去,正好表了你的忠心,跟我劃清界限。”
郭漢杰進門就開始數落昝萬壽,看得出來他倆的關系很熟絡。
兩人任職的州、府相鄰,先后投降元朝,已經共事十多年了,確實是老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