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夫子
- 人在大唐,開局老弱病殘
- 印度神貓
- 1943字
- 2023-06-06 23:11:01
這天宋柏聰正拿著一卷竹簡細細翻閱,這是他同一位讀書人借的一本雜記。那人每日下學必來他家攤位上吃冰。
見宋柏聰談吐長相都不像普通商戶,問了才知道原來宋柏聰也是一位讀書人,兩人就這樣有了來往。
聽說宋柏聰要找關于端午節的一些習俗來源,便主動提出把這本雜記借給他看。
這里面確實有關于端午節的記載但是宋柏聰還是沒辦法和翟刺史那天的反應結合起來。
“大兄你在看什么書啊?”
宋柏聰從書里抬頭只看到兩只小蘿卜頭玩到他桌前面了,正一動不動的盯著書看。
“大兄再看一本雜記,”突然好像想起來什么問道:“你們兩個可有識字?”
只見兩人搖搖頭。
宋柏明一臉失落地說道:“爹爹去世前說要給我啟蒙的。”
柏明今年9歲了,9歲啟蒙確實晚了一些,但是鄉中貧寒子弟確實啟蒙晚,不過大多有錢給孩子念書的人家一般67歲也就給孩子啟蒙了。
想來要是宋秀才沒去世,也該給柏明啟蒙了。
又看向一邊站著的宋柏鈺,她今年5歲了,一向文靜少言,可能是家庭原因,不像后世那些這個年紀的小女生那般活潑開朗。
她抬起頭懵懵懂懂的說道:“阿耶說了,女孩子不用讀書。”
宋柏聰蹲下身摸了摸她的頭:“那告訴阿兄,你想讀書嗎?”
宋柏鈺抬頭看著他,她不知道讀書是干什么,但是她也想和大兄一樣,點了點頭。
“那好,過段時間阿兄請人給你們開蒙。”
“真的嗎!”
宋柏明開心的像要飛上天。
宋柏聰笑著點點頭,現在賺了些錢,生活搞好了,也是該讓他們兩個上學了。
說干就干,宋柏聰當即放下書找到劉三娘跟她商量。
“阿娘,我想給柏明和柏鈺請個夫子,給他們啟蒙。”
劉三娘看上去有些猶豫:“柏明就算了,柏鈺她一個姑娘需要讀書嗎?”
宋柏聰堅決的點了點頭:“當然了!您看這洛陽城里有錢人家哪家小娘子不讀書的,那先生教柏鈺一人也是教,教兩人也是教,而且柏鈺多讀點書,以后也就不會那么輕易被被別的登徒子騙走了。”
劉三娘聽他說的也有道理,點了點頭:“反正你是個有主意的,家里錢都是你賺的,你自己看著辦就是了。”
宋柏聰從他娘那邊走出來就在想,他該怎么去給兩兄妹找夫子呢?
這人得人品才學都能過關才行,尤其是人品,別給他兩個好好的弟妹給教歪了。
他對這些情況也不熟悉,于是又只得去請他結識的那位朋友。
靜亭說是亭實際上是這洛陽城里一處有名的酒樓,菜色美味環境清幽,城內許多人都愛此宴客。
“兆云兄!”
宋柏聰隔老遠看到來人就打招呼,示意他過來這邊。
“柏聰!”
兩人相視都拱了拱手,宋柏聰安排人坐在自己旁邊。
“柏聰今日怎么想到要請我吃酒了?”
既然他一來就這么坦坦蕩蕩的問了,宋柏聰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到:“其實是有一事想找兆云兄幫忙。”
“哦?你先說。”
宋柏聰給他倒了杯酒說道:“是這樣的,柏聰家中有一幼弟幼妹,現也到了該啟蒙的年紀了,柏聰自己對這洛陽城也不太熟悉,所以就想來問問兆云兄有沒有好的人選推薦?”
陶兆云喝了口酒說道:“原來是如此,柏聰作為兄長也是勞心勞力了。”
宋柏聰搖了搖頭,沒說話只是陪喝了一杯酒。
“這啟蒙老師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尋找啟蒙老師倒是不需要學問特別高深的,主要還是在于人品,得尋找那心地純善的才行,更何況聽柏聰說還有小娘子也要啟蒙,那就更不好找了,也難怪你會來尋我。”
“還是得麻煩兆云兄了。”說完又喝了一杯。
宋柏聰來大唐前就是博士了,還在學校任教,對這些酒桌文化已經很是熟悉了。
果不其然,陶兆云也馬上喝了一杯:“好說好說,也不是什么大事。”
說完就仔細思考起來,宋柏聰也不急,他就默默吃著菜。
沒一會兒,陶兆云就有了頭緒:“你看這樣的行不行,那人之前是在我家做帳房先生的,是個秀才,才學也還行,啟蒙是綽綽有余了,一手正楷寫的也不錯,之前他妻子重病他就辭了我家,一直照顧老妻,去歲他妻子去世了,現在一個人也得找個活計才行,你放心,人品我可以保證絕對是沒問題的。”
宋柏聰聽他這么說也點了點頭,能在妻子生病時照顧床前人品應該還行,而且上了年紀了教小女孩也不會有人說閑話:“那讓那位先生來試一試吧。”
“你放心,而且他會算賬,正好可以教小娘子,以后還要掌管家中的。”
宋柏聰解決了一件事情也開心的和他吃吃喝喝起來。
酒過三巡,陶兆云搭著宋柏聰的肩膀:“你何時讀書啊?我見你長得這般有靈氣。”
“過段時間就要讀書了。”宋柏聰也應和道。
“那你記得要多來參加詩會,沒名聲可不行。”
隋唐時期雖然已經是科舉制了,但是糊名制還要到武則天開創。
所以有才名的考生在科舉考試的時候,閱卷官會更加仔細也會更容易得高分。
宋柏聰是知道的,也點了點頭說:“那到時候也要有勞兆云兄了!”
宋柏聰回到家好好洗漱了一番,他以前喝白酒都沒問題,這古代的濁酒確實不能讓他喝醉。
跟柏明柏鈺說明天他們的夫子就要來給他們試講了,兩小孩激動的都要睡不著覺了,宋柏聰只得又好好給他們安撫好。
好一通折騰下來他也困得不行了,然后就去睡了,他也要準備準備明天去旁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