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中學生版(全二冊)
- 范子燁 賈驕陽注解
- 967字
- 2023-05-31 09:14:18
士之典范
陳仲舉言為士則①,行為世范。登車攬轡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③,至,便問徐孺子所在④,欲先看之。主簿白⑤:“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⑦,席不暇暖⑧。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德行1)
【注釋】
①陳仲舉:陳蕃,字仲舉,東漢桓帝末年任太傅。當時宦官專權,他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事未成而被害。士:指讀書人。則:準則。 ②登車攬轡(pèi):坐上車,拿起韁繩,代指官員走馬上任。轡,馬的嚼子和韁繩。 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④徐孺子:名稚,字孺子,為當時隱居的名士。 ⑤主簿:主管文書簿籍的官員,是屬官之首。白:陳述,稟報。 ⑥群情:眾人的意見。府君:對太守的稱呼。太守辦公的地方稱府,所以稱太守為府君。廨(xiè):指衙門,官員辦公之處。 ⑦式商容之閭:式,行車途中在車上向人表示敬意的禮節,即在車上跪拜或低頭撫軾。閭(lǘ),里巷的門,指住處。 ⑧席:座席。暇:空閑。
【必備文言詞匯】
之 “吾之禮賢”中的“之”有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翻譯時不體現。在現代漢語中,一個長句中是可以存在完整的短句的,如:“我禮敬賢士有什么不可以呢?”這句話中,“我禮敬賢士”是一個完整的短句,作為整個長句的主語。但在古代漢語中,這是不可以的,如“吾禮賢有何不可”就是錯誤的,因為“吾禮賢”是完整的句子,不可作為長句的一部分。因此必須用“之”將其獨立性取消,寫作“吾之禮賢,有何不可”。這是“之”字較為常見的用法,判斷的關鍵就是分辨“之”前后的兩個部分的語法性質,如果兩個部分構成完整的主謂結構,并且構成的短句又是整個長句的一部分,就能判斷“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譯文】
陳仲舉的言談是讀書人的準則,行為是當世的典范。他初次為官,便有使國家政治清明的壯志。他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中,就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大家希望府君先到官署。”陳仲舉說:“周武王乘車經過商容的住處時,低頭撫軾致敬,連座席都來不及坐暖。我禮敬賢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解讀】
東漢末年,漸漸有禮崩樂壞之狀,所謂“危難思良將,國難思忠臣”,越是在黑暗的時代,越能見出人格的光輝。陳仲舉雖然并未真正滌蕩東漢政治,然而其端方之德行、禮賢之姿態,以及最終慷慨就義的偉岸身姿,對后世知識分子有著強烈的感召力。
【寫作運用】
主題:擔當 立志 對賢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