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江一口氣跑出幾百米,來到曾阿牛他們等待的地方。
看了后面沒人追上來,他松了一口氣,一屁股坐在地上。
“三哥,被狗追了?”
曾阿牛一張碩大的牛頭突然出現在他視野中,把他嚇了一跳。
李三江毫不客氣的直接一個大兜逼過去。
“滾犢子,你才被狗追了呢,還是被母狗追的呢。”
曾阿牛回頭看了看沒人,撓了撓頭道,
“沒狗啊。”
李三江翻了翻白眼。
這貨就是個夯貨,說話直來直去的,只要稍微繞個彎,他半天都鉆不出來。
李三江怕那女的繼續追上來,于是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從地上爬起來。
“山下的女人真可怕,咱們還是回去吧。”
說完,拎包就走。
“三哥,眼見著天快黑了,咱們是不是先找個地兒住下來?”
陳胖子追上來道。
李三江突然停了下來,答非所問道,
“你倆會游泳嗎?”
兩人同時點了點頭。
“小時候經常在什剎海玩,能游五個來回呢。”
李三江翻了翻白眼。
“水性不錯,晚上帶你們體驗一下海峽的月光浴。”
偷渡是不可能的,他還沒活夠呢。
……
兩天后,李三江帶著他們兩個來到了高第街。
1980年十月,第一個正式開設工業品市場的街區,也是全國第一條經營服裝的個體戶集貿市場,靈活的經營方式以及新潮的服裝款式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倒爺。
這條街經營種類繁多,服裝、電子產品、百貨什么的應有盡有。
檔口里擁擠的掛著各式各樣的商品,看得李三江三人一陣眼熱。
錄音機、電子手表、尼龍折傘、刻錄機……
街面上時不時地能看見飛馳而過的單車,那是送貨的小哥,花上幾塊錢找上相熟的小哥,就省下一大筆運輸費。
盡管現在臨近春節,但是這里已經擁擠的不行,大家都想趁著過年進一批貨回去發財過個肥年。
李三江讓他們兩個不要隨便講話,店老板如果發現你是外地人,估計價格能上漲三成。
“老板,這褲子怎么賣?”
來到一家服裝批發店,李三江詢問價格。
這種微喇叭褲很潮流,拿回去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八塊錢一件。”
李三江沒說什么,倒把身后的曾阿牛二人嚇了一跳。
“八塊錢夠買兩件的了,誰會花這么多錢買這么個玩意兒。”
二人雖然嘀咕著,但是李三江瞪了他們一眼后,他們就連忙住嘴。
“我們是京城來的,能不能長期合作?”李三江問道。
“怎么個長期合作法子?”店老板感興趣道。
“我付款,你發貨,郵費你包。”
李三江想著找一個長期的合作商,免得北上南下來回的折騰。
別看倒爺挺賺錢的,但是花的也多,除去來回吃喝路費,剩下的還要打點關系,也所剩不多了,所以,李三江想找一個可靠的合作供應商,這樣的話,就能節省一大筆錢。
店老板一聽運費讓他承包,立馬擺手搖頭。
“不行,不行。”
說完,就自個兒忙去了。
李三江三人見狀,也只能向下一家看去。
這個年代的物流遠沒有后世那么發達,讓商家承擔運費風險,人家肯定不樂意的。
別的不說,現代運輸部門只管運輸,至于包裹損害與否、數量、品質與他們無關,即使包裹丟了,你也沒地方說理去。
當然,相關部門也會查的比較嚴。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他們也只會找相熟的長途司機帶貨,也不會專門去郵電局寄東西。
后面,李三江又問了幾家,一聽說承包運費,人家二話不說全都搖頭拒絕了。
給再高的價格人家也不干。
上午跑遍了整條街,一項生意都沒達成。
李三江帶著他們兩個吃了東西后,下午接著開始買貨。
既然店家不承包運費,那衣服他是不可能做的。
總不能來來回回跑幾千公里,帶一大包又笨又重的衣服回去吧,賺那點小錢,這也不符合資本運作的規律啊。
李三江覺得要做就做最賺錢的。
什么最賺錢,肯定是電子表啊。
他特意找了幾家賣電子表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那些手表工藝粗糙,還不如他自己組裝的精致,一塊仿卡西歐的電子表竟然要一百七。
活脫脫的搶錢啊。
別人不知道,李三江知道啊,這種電子表成本不到十元錢,甚至連十元錢都不值,如果真的買回去了,價錢至少能翻一番,不過他也懶得去搞這種東西。
他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在港城注冊一家離岸公司,至于進貨什么的倒是其次。
又逛了一下午,還是一無所有獲。
三人回到招待所躺平。
吃完晚飯后,正準備休息,突然聽到敲門聲。
三人頓時緊張起來。
互相對視一眼,李三江讓他們看好錢袋子,他則去開門。
敲門的是招待所的老板,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前兩年把招待所盤下后,稍微改變一下服務的風格,招待所的生意就火爆起來。
招待所老板除了招待來往住宿的客人外,還幫客人找貨源,如果事情能成,給點辛苦費就成。
和招待所老板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中年人,三十來歲的年紀,身上有種混江湖的氣息。
“陳老板,您這是?”
李三江把門開了一條縫,警惕道。
姓陳的老板見他這么緊張,早已習以為常,出門在外的人,警惕高點不是什么壞事。
“李老板,是這樣的,前兩天你不是讓我幫你尋找……那方面的人嗎,今天我把方先生給你叫了過來。”
說完,就把身后那個姓方的引薦給他。
“方老板經常出入港城,在我們這邊很有本事的,你的事他一準能幫上忙。”
李三江愣了一下。
經過陳老板的提醒,他才想起確實有這么一檔子的事,當時隨口跟陳老板提了一嘴,沒想到還真的把這人給他帶跟前來了。
“兩位老板里面請。”
李三江把門打開,讓他們進來。
等他們進來后,李三江示意曾阿牛守住房門,一旦發生什么變故,還有轉圜的余地。
陳老板見狀,只是笑笑。
他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出門在外的,誰身上不帶著一大筆錢,小心謹慎點是人之常情。
“李生,你好啊。”
那個方先生一開口就滿滿的港味,穿著個黑色的風衣,一副優雅的樣子。
港人稱呼別人往往這個生那個生的,中間那個‘先’字往往省略掉。
“我叫方誠,你可以叫我阿方或者阿誠都行。”
方誠首先伸出手。
李三江兩世為人,也是見過世面的好不,總不能被一個港佬嚇趴下吧。
“您好,方生,叫我老李就成。”
李三江學他說話的口吻道。
“老李?哈哈!”
方誠和那個陳老板相視而笑,面對這個只有十來歲的小伙子,兩人什么都沒說。
出門在外的,都想把自己說得老成一點,以此顯得自己是經常跑江湖的人。
那意思告訴別人,我也是混江湖的,甭想蒙我。
“老李,你們談著,我外面還有點事,先出去了。”
招待所的陳老板介紹完他們認識后,就識趣的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