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蹂躪的文字
- 因為愛所以愛
- 鋼本喜利多
- 2684字
- 2023-05-16 11:18:03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并不愛著我們的中國字,相反英文在現有體系考試制度里和日常興趣班、培訓課的分量還越來越重要,再看看我們自己對待幾千年來中華文明中的符號—漢字的尊重度,更是無處話凄涼。
丹青老師在演講里的這么一段話,不僅敢說,而且說的在理。可就是這么一個油畫家,卻說出了對中文擔憂的心事,讓我總認為調侃似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是有預見性的。“告訴大家,中文教育、中文水準也是江河日下,大家可能知道我10年前提出了清華的辭職,我完全氣瘋掉了,因為我四年招不到一個研究生,英語差一分不可以,政治考試差一分不可以,所以我對兩課考試,就是政治統一考試和英語統一考試,我深惡痛絕。我最后的決定就是老子不干了,我不干了。因為我發現我的所有考生,所謂研究生博士生考生,一篇文章寫不下來,一張字條寫不清楚,我回國這么多年,至少在三十所大學有過講演,所有的提問,所有的錯別字,所有的筆誤,所有的文句不通,幾乎是一樣的,無論是雙一流知名院校,還是地方上完全無名的大學,一模一樣。”
某一年的5月份,博物院副院長紀姓領導等相關負責人來到某市公安局贈送錦旗,對市公安局迅速破獲博物院展品被盜案表示感謝。然而,一面寫有“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的錦旗卻招來了不亞于針對博物院安保水平的質疑:堂堂國家博物院,難道也寫錯別字,而且還是意思截然相反的錯別字?有網友揶揄,僅僅10個字就有10%的差錯率,博物院安保的差錯率會有多大?
粗略一看,錦旗上兩句話的字頭合拼成“撼衛”,但稍一細想,“捍衛”之捍并非撼動之“撼”。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捍”的解釋是保衛、防御;而“撼”則是搖,搖動。用在“祖國強盛”之前,一個的意思是保衛祖國的強盛局面;另一個則是讓祖國強盛的局面“搖晃”起來。
據報道,博物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撼”字沒錯,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胡風之女、作家張曉風說,在語言文字的問題上,很難說誰是真正的權威,只有字典才是權威。“無論是公眾還是博物院方面,如果要對此作出解釋,只能以字典為準,其他的解釋都是無力的。”
趙所生說到“錯別字沒水平,死不認錯的解釋更沒水平”!
“通假?這兩個字在中古時代,連音都不一樣,怎么會通假?”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主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韓敬體老先生得知故宮錦旗事件后,同樣頗為詫異。他說,“撼”與“捍”實際上是兩個“寫對了容易,寫錯了難”的字,這樣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連小學生都不應該犯錯。這只能說博物院平時太不認真了,太不重視文字工作了。最后他認為,從這個事情上看出,無論硬件多么強,思想方面不注意,出這種事故肯定是難免的。
難免的事故,又出現了。
某某名牌大學是某某省和某某市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位列“雙一流”,是985大學也是211高校,在全國實力非常強大,尤其以美麗的校園環境著稱,是很多高考學生的夢想院校。2022年的某一日,有網友發現一張名牌大學的廣告牌上出現了一個低級錯誤,將“莘莘學子”寫成“悻悻學子”,而且這張“悻悻學子,前程似錦”的照片在網絡上已經流傳很久,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對此知名大學作出回應:廣告牌上的文字錯誤早已獲得更正。
去年一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當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按照流程,其合作的首都某某大型律師事務所發布相關法律意見書。但在意見書的大標題處,“臨時股東大會”被寫成了“臨死股東大會”。
該公告一經發布便被網民截圖傳播到股吧、論壇、微博等社交媒體上,也正是這個低級錯誤讓上市公司和泰意外走紅,網民紛紛調侃稱,大標題也會出現如此離譜的低級錯誤?
比比皆是的各類錯別字引發的現象,不但有損漢字的根本,更是不斷地摧殘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錯別字等現象、事故,無論是民間的、社會的還是公職機構的,究其根本,是我們看起來不那么愛我們的漢字,不那么尊重我們傳統里那些至今優秀的部分。各個時期以來不斷的對漢字翻來覆去的創新、造詞兒,給予了“錯別字”的生長空間。無論是公職機構還是社會、民間蔓延的這一股子創新氛圍,不僅抹殺了對文字的尊重,更是打擊了漢字應有的常識和普及。
十來年前的春季,休假式的治療,這一新詞兒的發明,伴隨互聯網在我國的迅猛發展而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而伴隨信息化延伸到華夏大地、四面八方的當下,帶來了更多的各種發明、創造。文字,也就變成了一種自娛自樂的游戲。我不得不提到一個,最近我敏感的一個詞組,“管理服務”,服務、管理,明明是兩個領域的詞,我個人認為,管理是向內,管理的對象是自己的隊伍、所謂的自己人,或者說一個機構、一個組織里的人;而服務,我認為是向外,就是不屬于一個組織、一個機構的人;當這兩個詞兒疊加在一起,一并使用著的時候,概念被模糊了,思路就出現了問題,應用的人分不清界限,而換來的結果就是哪里都管完了,內外都在管,管天、管地、管空氣,既包含服務又包括管理,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扎扎實實、自欺欺人似的糊弄著我們自己,而應獨立區分的定義、領域將這本不該合并在一起的兩個詞,我們把它弄到一起,混淆著自己,也愚弄了自己及未來的自己。我們的新發明、造新詞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科技,在我看來,依然是兩個詞,一個是科學,一個是技術。科學是無形的知識累積形成的一種思路,思想上的淬煉,技術是通過豐富、扎實的科學知識匯聚成的思想轉化成有形的展示方法。無形加有形,才能夠稱之為科學的技術;近些年,我常常聽到基礎知識、基礎學科、基礎管理、基礎信息等等,而我們提倡著、宣傳著、相互奔走相告著,但是,我們認為的基礎,如果并不是基礎,怎么辦?漢語言的獨特魅力,被我們抱著各種目的,雜糅進各種技術再以想要的文字傳遞出來后,我認為,我們離想要的基礎,越來越遠。因為我們把漢字,整成了一種隨心所欲,隨時變化的一種載體、工具,忽略了類似于“科學”、“技術”本身具有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含義,而且我們把它們倆同時湊在一塊兒,是極其不嚴謹的。更違背了我們提倡的基礎知識、基礎學科等概念里最基本的基礎。當基礎都出現了問題,大樓肯定隨之而來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當這種隨時變化、隨心拼湊的文字,普遍地應用進我們的生存環境、人文環境時,按這個趨勢,不盡快扭轉且長此以往下去的話,呈現給我們自己的狀態就是混淆視聽、概念模糊到無所適從,直到越來越多的有關于走向、趨勢、未來的太多太多不確定。而最讓我反感的一個詞兒,出現在了過去的一年里,各地地方管理者一夜之間催生出來的“時空伴隨”、“時空伴隨者”更是讓我驚掉了下巴,嚇尿了褲襠。這樣的引領方向和變革趨勢,只會越來越群體性迷失、越來越集體性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