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亂了愛的方向
- 因為愛所以愛
- 鋼本喜利多
- 5679字
- 2023-05-13 15:23:50
幾千年來的燦爛文明,的確令人驚嘆,讓國人驕傲!可是這世上并不存在著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而傳統觀念里,必然有精華,亦必定有糟粕。特別是糟粕的力量,有些時候正如俗話所說“學壞容易學好難,說到容易做到難。”
環顧這些年的高速發展,經濟的持續騰飛,物資的不斷富足,在這個快速的過程中,特別是以實用主義為前提指引的職業教育領域,可說是哪個行當火了,就開設哪個專業,正應了俗話說的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快速且短時期帶來的膨脹般的發展成果,看起來那一剎那是極其引人矚目和歡欣鼓舞的,催生的則是更多的后來人,浮想、浮躁似的翹首以盼和蜂擁而至,形成的是鋪天蓋地的效仿和大同小異的培訓內容,在職業教育領域,學校的學科普遍化,進而同質化,對應的是學子們領受的教育則如機器般的標準化、流水線式的大規模、成批量產出。你會計算機?哦,他也會;你會電算化?哦,他也會;你會畫圖做設計?哦,他也會;諸如此類的相差無幾,就一定會帶來大面積的平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進入到社會,進入到職場以后,不僅僅是給如今的內卷埋下了深厚的基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更帶來的是社會逐漸地失去著活力、大部分的青年沒有體現英氣、大部分人的青春失去了熱情洋溢。這里我又要提一下陳丹青老師,據他在演講里提到,在他2002年就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的近3年時間里,正如他所說,一個學生都沒有招收到,后來他憤然辭職。先不說清華大學教職工的優厚待遇,放眼目下有幾名老師可以任性辭職、斷然舍棄?再看看歷史上的為人師者、讀書人提倡和具有的風骨、氣節,結合當下大多數唯唯諾諾的教師群體現實情況下,陳丹青做的決絕的抉擇,倒是再現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文人的風骨,且在當今社會里面,是那樣的彌足珍貴。當然總有什么陳丹青家境殷實等說辭,可殷實卻又敢對不合理、不合情現象進行揭露、敢于批判,實則是憂國憂民之心的表露,又有幾人呢?而他從清華大學離職的根本原因正如他所說:“政治差1分不行、英語差1分不行,數學差1分不行,政治、數學和英語等高考課程,與他所教授的美學、美術,能有多大的關聯性和必然性呢?”他還說過“偉大如梵高、塞尚,即便參加這樣的高考,必定是連起碼的準考證都難以實現”。正如《銀河補習班》這樣的電影,無不是抨擊著當代的教育路線!而傳統糟粕思想里“槍打出頭鳥”,要的效果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所以,陳丹青攜原創的《牧羊人》取得中國油畫界最高拍賣價的現實情況下,依然被評為不入流、太偏執的業余畫家,《銀河補習班》里反傳統教育、反流水式育人機制的探索,不但引不來熱議、贊譽、推行,反而在電影排行榜里評分極低,抹殺著它的輸出概率。這樣我們老生常談、常年憂心、長期徒嘆,又峰回路轉到無力改變、再次沉默、掉頭逢迎、輩輩適應到生生不息,最終,與各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離想要的社會環境,越來越遠。反之,只要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我們容忍“出頭鳥”的環境多么的寬厚,人文思想多么的包容,社會環境多么的寬大,則會催生更多的創新、創意,出頭鳥們的銳意,就會創造出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和現實環境,多姿多彩的生活,五彩斑斕的世界,必定如期而至。
深厚的農耕文化對應而來的就有了所謂的小農思想,小農思想里,有一個核心就是“見不得人好”,所以“槍打出頭鳥”才有了發展空間和壯大的土壤,又以這兩種價值取向,來更好的維護著社會的日常,最終讓人們在一面“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愿景下,揮舞著“黃金棍”鞭打著我們的孝子賢孫,讓他們“常聽老人言,不吃眼前虧”般千人一面的規整劃一,那么的默守陳規、終其一生、循環輪回著,聽起來,看上去,形成了我們想要的規律、規矩,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的周而復始的勞作,接受著它、歡呼著它,更慶幸這一生擁抱著它。
前段時間,岳父術后出院,我驅車陪伴爸爸媽媽,我老婆和孩子們前去探望他。當晚,大姐夫買了好多食材,一大家子分成兩桌,小孩子們一桌,大人們一桌,氣氛熱騰騰的,小孩們喝著飲料,我和爸爸、大姐夫、小舅子四人則喝著白酒,喝著、聊著。大家都趁著酒意,熱聊了起來。期間,就數我的話最多,最熱烈的表達著。接近9點,在晚飯也吃的差不多時,我們一家人就分別起身與岳父等道別著。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后排的父親,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對我訓誡般說道,往后還是要低調些,說話更謹慎點兒等等指引。當晚也許是酒意正濃,我沉默不語,看起來是在接受著。第二天,上班后,坐在辦公室里,朦朧的回想著,回想著昨晚的場景。心中卻反問到:“自家人一起聊天,不發自內心的話語,難道要當演員嗎?難道要像那70歲的老者一樣,躺在地上哭鬧,來愉悅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家人面前,還不能通過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思想,來展示自己所學所練所應用的價值觀,發自肺腑的交流,起于心靈的互動,那還叫什么家人?親人?”借由這些反思、反問,我在探索到答案,并想進一步看看能不能找尋到解決的方法。
高調與低調
沒有使用語言、腔調、姿態去攻擊他人或者傷害他人的表現和趨勢,沒有利用道德綁架的企圖去損傷他人的想法和行動。高調,有什么不好?無非,高調,在大多數人眼里,犯了忌,看起來不那么聽話,且常常高調以后,如出現“調門”崩塌了等反面教材,引發“落井下石”般的群嘲后果,倒是安撫著人們規矩些、安份點兒,大抵如此吧。而告誡你低調一點兒的背后意思,其實質是,延伸表現出來的一種控制人、改變人的幾千年來封建思想里的慣性思維,必須聽話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取向。而高調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行為方式,即使沒有惡意的情況下,依然在人海中那么的個性化、另類、小眾等等,統稱為特立獨行吧,而特立獨行帶來的封建思想里乃至蔓延于社會中的不包容性,就產生了被嘲諷、被蹂躪、甚至被消滅的空間和局面。也就此扼殺了創新的想法催生的創新的行動等一系列發展方向,而綿延數千年歷史上那些前赴后繼的小眾人士的慘痛下場,就得以借鑒,形成了更有利于封建統治的思想環境和價值觀念,由此而興起隨大流、從眾,聽話,乖等等千人一面的人為環境,生生不息的延續至今。而又由封建統治階層鋪陳開來的權勢機構又更好地利用了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進一步的帶來了人在性格方面的改變,在歷史不斷向前的高速發展趨勢中,滔天的權勢,看起來更能體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生活的豐富多彩的映襯;相形就會產生更多的對那些特立獨行越來越嚴重的偏見和越來越沒有包容的空間,以此來鞏固權勢,實則就又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而想要得到權勢的垂青,則必然會站在特立獨行的對立面。
控制人的封建糟粕思想
“我只是正常上個班,竟然說我泄露公司機密,要求查看我的手機微信聊天記錄和通訊錄,不讓查就辭退。”前不久在一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林女士,遇到了一件讓其氣憤的事。很多人留言,一小部分人說,為了吃飯,不得不配合。大部分人說,這是侵犯了人的隱私,是這家公司的任性和胡作非為,這類行為更是侮辱著現代法制。
這種類似的現象,我是親身經歷過的。
前些年在春夏交替時節,適逢我在外地出差,所在城市的一位年長朋友邀請我在晚飯后去一家歌廳喝酒。大約8點半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了那家歌廳4樓的一間包廂里落座,進來兩位女服務員,一位布置著水果盤、紙巾、酒具、調試著音響設備等工作,一位則幫著我們打開啤酒,斟入酒杯,程式化地遞到我倆落座沙發前的茶幾上,我和老大哥舉杯暢飲著,就當我點了一首歌,拿起麥克風準備獻唱時,包廂里突然沖進來兩名身穿制服的貌似治保員的人,手臂上還帶著紅袖章,莫名的我們,不知所以,在驚愕中,只聽到請配合檢查的命令式的口吻,隨后進來一名看起來是帶隊人似的壯漢叫囂著,把那兩個女服務員拷起來,你們兩位男的,把手機交出來!在先進來的兩名治保隊員把女服務員反手拷好后,即來收繳我們擺在桌上的手機,我立馬反駁并取回我的手機說道,憑什么收繳我的手機?我違法了嗎?你們是抓黃?還是抓毒?抓黃,我在黃嗎?抓毒,我在吸毒嗎?到哪里都要不僅講法,更要講理!看到我如此理直氣壯,帶隊人緩和道,手機,可以不收繳,但是你們必須配合,這是上級單位親自打的招呼,今晚是突擊檢查。帶隊人又回頭給那兩位治保隊員交涉著,你們留一人在這兒,不準任何人離開這個包廂!后來,我們被統一指揮著順著消防通道來到了歌廳的露天停車場區域,在夜色正濃的黑幕下,我們和那個歌廳里當晚所有的顧客、服務員、保潔員、外賣小哥、各式工作人員等等分成數列,整齊劃一的站在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夜風中,又被統一的大巴車,轉運到另一處地點,所有的人,在那一夜,站的站、坐的坐,被監管著,被馴服著,直到第二天凌晨,又坐上那個大巴車,分派到他們指定的各個地方。我身處的一小部分人,來到了某個值班樓,透過值班樓的窗戶,迎來了新初升的太陽,一夜的寒意,才漸覺有了一絲暖意。最后,我們被一個個叫進值班樓的會議室里,在治保隊員的親自操作下,忍著有別于護士手法的疼痛,做了血常規檢查后,留下了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碼以后,各回各家!而與我們分道的另外一大部分從歌廳出來的各式人們乘坐的其他數輛大巴車,在深沉的夜幕下,消失在凌晨的城市中,不知道他們被帶去何方,不知道他們是否如我一樣幸運,能夠回家,手機有沒有拿?事情已過去多年,可是,我永遠都忘不了那晚我們還沒有付過的包房費用和已經飲下的三瓶啤酒該付的酒錢,直至我完成出差任務即將離開那座城市前的一天,老大哥招待的送行酒飲完后,在代駕送我回酒店的路上,我們又路過了那一個歌廳,依然深沉的夜幕下,那個歌廳,門庭已然緊閉,霓虹和燈箱不再閃爍,巨大透亮的落地窗里,儼然沒有了生機。
流量明星、小鮮肉,是越來越火,網紅也越來越多,可是煩惱并不會遠離他們,亦或是更難以想象。而名人們的煩惱,恰好是大面積消費、詆毀、非議、爭論中掩蓋著的控制人的思想。所謂道德綁架。
小到一個明星換手機,特別是換成外國品牌的手機;什么國貨洋貨的區別,衍生出來愛國、民族自豪感等等花式綁架招數層出不窮、演化更迭到目不暇接。其思想、精神的核心,就是歷來很擅長、很熱衷的控制人的觀念作祟。
大面積的品評、熱議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寬泛的情景時,我們會發現一些做著實事、負有正念的人萌生“做的越多,錯的越多的”叛逆情緒;而吃瓜群眾的不斷擴大、恣意蔓延到無處不在的時候,社會一定會大面積的出現“做的不如說的,說的不如唱的,唱的不如跳的”無所適從的境況;到那時,社會會達到瘋癲似的浮躁,看客遍地都是,做客無處遁逃,打倒那些“做客”,我們就必定會迎來虛家伙、假大空、花架子的盛世,到那時,人人講道德,人人談道德,可就處處找不到付出道德行動的人,體現道德的事時。無淤泥,焉有荷花;真到那時,《道德經》所述的可能又是我們回頭需要研究、琢磨、醞釀那古樸的道理,大道至簡的道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話說一女子爬上大佛頭頂盤腿打坐被網友拍照、錄像上傳到網絡上,引來熱議。而景區的處理情況是人員已帶離現場,相關情況正調查核實。而新聞上追問的是該女子如何翻越防護欄桿,又為什么要坐到大佛頭頂上?是否會對其行為進行處理?這些問題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截至新聞記者發稿,大佛景區管委會及當地相關部門均未發布相關消息。
有網友拍照為證,有視頻為據,如景區有規定,禁止攀爬至佛像頭頂或佛像身體任一部分,違者處罰多少元人民幣等規定,依規而行即可!如沒有規定,我認為該遵循“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基本常識。又哪里引得出什么新聞追問的如何翻越防護欄桿,為什么坐到樂山大佛頭頂,是否對其行為進行處理?哪里需要呢?有這個必要嗎?我認為,就是如此故意的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而樂此不疲、群情激揚中,越搞越復雜,直至新的熱點資訊、奇葩新聞再次刷屏時,我們又轉向別處,從未拋開現象探本質,膚淺的如此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水軍、鍵盤俠、吃瓜群眾,實在是實至名歸,配得上這樣的稱謂!不過,這樣的群落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時候,多而大到一定會阻滯現代文明的進程。
上個月中旬的某一天晚上,在家里吃完飯后,老婆囑咐我帶兒子下樓去小區外面的診所拿點藥回來,兒子當天有些咳嗽、流鼻涕等等顯著癥狀,于是我牽著兒子的小手出了門,下樓后一拐彎就來到了小區外面的一家惠民診所,經過診所醫生查驗后,在處方單上鬼畫符似的走著筆,最終在他飄逸的落款后,交給了取藥的柜臺小妹。我牽著兒子站立著,靜靜的觀看著取藥小妹的熟練手法,只見她拿出了九張小紙袋,鋪陳在玻璃柜臺上,左手方擺放著處方單,右手拿一支鍍鉻的沾滿藥品粉塵的小勺子,左手熟練的拿起各類藥瓶,開蓋、取藥、一一的放在那九張小紙袋上,嫻熟而高效。當她把處方單上甲骨文似羅列的各種藥品平均地碼在那看起來整齊劃一、規規矩矩的九張小紙袋后,又重新拿出一張小紙袋,打開口,一一裝袋時。我忍不住問道:“這是開的幾天的藥?”小妹說:“開的三天的藥,一天吃三次,一共九次”。我慍怒起來:“一個小小的感冒、咳嗽,有必要開三天的藥嗎?即使開三天的藥,征求過我本人的意見嗎?如果小孩子的感冒和咳嗽,需要吃三天藥才能見效的話,那只能說明你們醫術不行!”小妹也怒氣地回道:“你說開幾天?”。“就一天的藥,三道,多少錢?”。小妹回著:“15塊。”隨后,我用微信支付了15塊錢,牽著兒子的小手,向家的方向走著,身后傳來的聲音碎碎的念叨著、語氣里帶著鄙夷,那發聲的嘴臉,用不著我去揣摩、想象,先哲們的各種書里,都有過生動、形象的描寫。那一刻,我強烈的感覺到傳統思想的精華離我越來越遠,而傳統思想里的糟粕卻無所不在、勢頭正濃,一天比一天泛濫。
回到家,老婆問詢著開了幾味藥?幾天的藥?我如實回答,接著我老婆理開小紙袋說著“兒子,快倒杯溫水,把藥吃了,這顆頭孢不要吃哈!”我默默地看著,走到電視柜下面的小藥匣子,理著、看著,看著孩子們從小到大去過的各種醫療機構收獲的各種沒有吃過的、開多了的、閑置的藥品,形式各異、品種繁多。我回想著我的小時候,直至長大以來,家里從沒堆積這么多的藥。當年裝藥的小紙袋樣式,到至今依然沒有多大變化,可變的是什么呢?避重就輕的說法很多,可我總以為,變的是心,變的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