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th,莉莉絲,惡魔之母。
一提起這個名字,我眼前頓時浮現了那副畫:畫上的女人手中拿著鮮紅誘人的蘋果,對著面前的長發少女低聲說著些什么。
邪惡的惡魔誘惑著未知的少女,讓她走向了萬丈深淵。
“你怎么知道莉莉絲的。”我問道,馬克并不在展覽館里,我也不覺得他是那種會翻閱宗教書籍的人。
莉莉絲屬于圣經與民間傳說的結合體,不去仔細研究,就憑學校老師的教授內容是很難了解到這個角色的。
“游戲。”他說道,“許多游戲的背景設計都會對宗教有或多或少的參考。而網上也有很多解析和考據視頻。”
“所以你覺得LIL指向線索為lilith?”
“嗯,而且惡魔之母。死者都是女人,并且孩子都是曾經的猖狂的殺人犯。”
“她們孕育了惡魔,讓無數人死在了那些槍口之下。”
“是的,所以惡魔之母……覺得這些女性有罪的人,便認為這些受害者擔得起這個名號。”
“馬克?”
“?”
“我有個推測。”
“什么推測?”
“殺人犯是曾經的一起槍擊案的受害者。”
“報復?”
“差不多。”
“連環殺人,被害者特征零散,的共同特征是和槍擊犯有關,你的推測蠻明顯的,莫娜。而且警方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注意到了。”
“那他們有往這個角度推進嗎?”
“會議上,有人提出了這個推論。警方調查也顯示推論的基本正確性,但是。”
“什么但是。”我可能有些急迫了,畢竟終于有個可以順藤摸瓜的線索了。
“但是,你要知道,一起嚴重的槍擊案的受害人很多。有受了重傷被搶救回來的,有因為親朋好友去世而遭受打擊的,有因為目睹了屠殺而留下了嚴重心理陰影的路人。一個一個追查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警方說他們會從一些比較大型的槍擊案中進行調查,因為那些造成的傷害更嚴重,也更容易誕生出這種偏激的人。”
“比如?”
“格倫拜恩。”
格倫拜恩,“第一起”校園槍擊案,也是后續的各種無差別槍殺案的代名詞。
“其實,受害人特質并不是唯一的線索。其實,還有一條線索。”
我抬起了頭:“什么線索?”
“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