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板娘走過去指了指右下角:“開關在這里,內外相通。”
沒想到胡偵探立馬反問:“你說什么?!”
唐不明所以:“我說‘開關內外相通’啊!”說完將開關從右側推到左側,窗戶的下緣便自動彈開了。
“也就是說……知道開關構造的人完全可以從外面打開窗戶?”胡偵探的語氣有一種圖窮匕見的奪命緊迫感。
“為什么要做這種設計?這不是太不安全了嗎?!”厲喊道。
“是這樣的。”唐老板娘再次指了指開關的金屬柄,“這個窗戶設計時因為沒有考慮安裝問題,使用了翻轉式建筑用窗。但是安裝之后發現窗體太大太重,翻轉裝置會有操作不靈乃至長時間受力后可能導致的安全問題,就加裝了一個包含內框、鎖件的安全裝置——于是便有了‘內外相通’的功能。不過‘內外相通’的功能是可以手動關閉的——就是旋轉這個金屬柄到6點的位置,就是現在的位置——使內框、鎖件固定。這種情況下外面無法打開,只有先從里面再次轉動金屬柄到12點的位置,‘內外相通’功能才能重新開啟;但是我們也考慮過重新訂做,不過因為這窗戶的材料是用經過鋼化處理的光伏玻璃制成的,而且其水晶飾面、透光率,以及耐高溫、耐腐蝕的特性很難被其它材料替代,尤為關鍵的是它是客棧電力系統的一部分,老夏設計時在那里【唐指了指窗頂的位置】使用了無碳電力系統,這家客棧的一部分能源是靠窗戶立面收集的太陽能供電的……”
“哦?!”這下連黃警官也按捺不住了,他好奇的看著唐所指的位置。
“窗戶的安全性應該不成問題,因為這個金屬柄一直是這樣。”唐老板娘指向金屬柄的6點位置。
“你確定?!”黃警官問。
“至少我上次檢查的時候……”唐老板娘在回憶,她瞬間記起了警方之前在窗臺外發現的腳印,頓時猶豫起來。
“應該是的。”唐老板娘咬了咬嘴唇。
“這正是奇怪的地方。”胡偵探說。
他嘗試著搞清楚了窗戶開關的機械原理之后,忽然問黃警官:“槍擊案你調查的怎么樣了?我想聽你的結論。”
“沒有結論,目前為止我唯一能確定的結論就只是——兇手應該不止一人。”黃警官說。
“未必!”胡偵探似乎并不同意,“客觀上可能如此,但主觀上兇手應該是單獨作案的,只不過鬼使神差、陰差陽錯,事情就正好趕巧了。”
“什么意思?”黃警官再次問。
“沒什么。”胡偵探已經在抬頭看窗頂的無碳電力系統了,他邊看邊說,“不應該啊!出現這種設計問題,不像是夏老板的風格!”
“那你的意見呢?!”胡警官問的是胡偵探關于槍擊案的看法。
“案件嘛,我的假設是現場不止出現過一個‘兇手’,所以才會有你提供的資料里顯示的玻璃杯上出現除了程教授外的另一個人指紋的情形。不過真正導致程教授中毒的‘兇手’和知道程教授逃過一劫、又一定要致其于死地的‘兇手’是否是同一人,我無法推斷,也想不出一個唯一合理的假設。”胡偵探說。
“所以你認為當時不止一個‘兇手’出現在案發現場?!”黃警官問。
我聽到這個問題后忽然想到了謝的解釋。
沒想到胡偵探卻說:“我跟你要案件資料是為了找人,不是為了破案。況且這三起案件作為‘人員失蹤難題’的附加題來說,屬于‘既缺乏解題所需的基本知識儲備,又缺乏學習教材’的情形,要我憑空想象找答案,那跟盲人摸象沒有太大區別。”
又聊了一會兒,終于聽到外面有動靜。大家透過窗戶遠遠望去,原來是馬師傅開了一輛攜帶傳送帶裝置的卡車。
胡偵探出去指揮他將車停在了合適位置,之后我們幫忙將傳送帶裝置弄好,我才突然意識到胡偵探說的“失蹤人員難題”的“共同題干”為什么是客棧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