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人間清醒

鈴聲響起,神獸歸籠,謝欒卻獨自穿過一條小路,悄悄離開學校。

他輟學了。

回想當初,初來大城市乍到,托三叔的福,進入一所還算不錯的中學。

學校每天七節半課,沒有早晚自習,可以說在學習上沒有任何壓力,課余時間豐富,校園氛圍好。

他本以為只要好好學習,日后定能進入重點高中,一步飛黃騰達,誰知中考當天被人陷害,致使考試第一天失利。

拿成績單那天,他傻眼了。

成績要么不及格,要么滿分或接近滿分,以至于同學們認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學渣,滿分卷子是抄襲來的。

或許謝欒注定不是一塊讀書的料。

一年以來愧疚于此,帶著壓抑進入現在就讀的這所高中,某市第八學校,連九流都算不上,隨后生活費又遭老爹強行縮減。為了讀完高中,不得不省吃儉用、扣扣搜搜。

有一次,因保護班花被壞學生當眾羞辱,在被揭穿暗戀班花事實后,要求從別人胯下鉆過去。

遭遇過同樣境況的學生都知道,在校園,這種霸凌是不會被得到很好保護的。

終于,他開始變得暴躁,加入了社團,逐漸參與一些集體活動,無法專一讀書,等花光了生活費,不得不離開學校。

為了不留下遺憾,提前向老師說明情況,整理行囊,告別好友。

像一陣輕輕的風,來去匆匆。

離開學校時,他以為很容易接受,回眸時卻撞見了她轉身時淚水豆子般掉落的一幕,狼狽逃回教室。

謝欒不敢回憶,伴隨著內心傳來的悸動,一路上安安靜靜,心低卻仿佛刀絞。

或許早該如此,也不至于多浪費幾年光陰。

然后邁著沉重步伐,擠上長途大巴車,從城市回到鄉下,為了省下兩元錢公交費,頭頂著烈日,步行數里路,穿越一片片枯萎的玉米田,終于見到了熟悉的家鄉。

這是一個恬靜的小鄉村。

位于廣袤的田野中央,有小橋流水人家,時不時傳來幼兒啼哭,更有雞鳴犬吠、母牛喚子之聲,無數的房屋緊密排列,參差不齊的白楊樹分布其中,就這樣矗立在藍天之下。

謝欒曾在這里長大,學會為人處事,見過新生,遇過凋零,見證了它從破敗不堪到欣欣向榮。

如今,似乎都變了。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的。

或許得從十余年前的打工熱吧!

那時候,外出打工掙錢養家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一部分人嘗到了甜頭,影響了其他人,最后帶動了整個鄉村,人口大量流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少量土地出現荒廢,加之外界新文化輸入,電視機取代收音機,人們生活取向偏移,變得偏激,辱罵、偷雞摸狗、賭博和打架成了家常便飯。

因為出生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這些年因此受盡苦楚,挨過毒打,沒什么值得留戀,但心里沒有任何怨言,還是回來了,畢竟是自己的家。

謝欒迫不及待推開大門,進入小院。

外出求學過去四年有余,如今小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重新翻新了院墻;小瓦房換成了兩層小樓;原本龜裂腐朽的混凝土地面也經過翻新;牛屋被拆除了,移成平地,曾經為這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老水牛不見了,估計早就上了別人餐桌。

很遺憾,那棵棗樹也消失了。

棗樹曾給這個家帶來了無數恩惠。樹的巨冠在炎炎夏日遮蔽烈日,帶來清涼;樹的果實曾在食物匱乏時期起到關鍵作用,是日常最佳零食。

如今,消失的沒有一絲痕跡。

庭院堆滿了青玉米,像一座座小山,讓人無處騰身,所有人忙碌著撕玉米葉。

面對久違的家,滿地的農活兒,沒有任何語言能表謝欒的心情,于是放下行囊,一頭扎進玉米堆。

一個個玉米被撕開外衣,捋掉胡須,捆扎成坨兒,再一捆捆疊放在院墻上以及木頭橫梁上,不一會兒就金黃一片。

隨著墻上的玉米增多,青玉米堆逐漸變小,謝欒的動作也逐漸放松。

在學校,他曾是一個黃毛小子。

自習課時一句警告讓全班同學瑟瑟發抖,整節課噤若寒蟬;在寢室一句大喝,能讓整層宿舍安靜,提前進入夢想。

回到鄉下,卸下那一道“光環”,他不過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農二代,卑微到不受人待見的爬蟲,任人宰割。

“嘭!”

隨著一個玉米棒重重落地,破碎的玉米粒在空中肆意散開。小雞們剛剛在撿蟲吃,下一刻“嘎噠噠”亂叫,撲騰翅膀,倉惶逃離現場。

小院兒氣氛陡然緊張。

男人拾起凳子,怒發沖冠,眼睛狠狠瞪著親兒子:“混賬東西,說吧,上學蓋的棉被丟哪兒了?”

“棉被在三叔家,沒丟?!?

謝欒知道自己曾經有過一段不堪的往事,他老爹也都知道,于是低著頭,任由謾罵。

“孽種,既然不上學了,為什么不帶回來,為什么?你身上衣服是我買的,鞋是我買的,命也是我給的,今天非打死……!”

說罷,手中凳子掄向謝欒天靈蓋,頓時眼前一片黑白雪花,身體踉踉蹌蹌,仿佛看見了太爺爺在招手。

……

數十年前,老謝家是一個很有排場的大家庭。

當時社會風氣較為保守,農民過著捕魚和農耕的生活,生活輕松緩慢。但凡事也講究個規矩,尤其是在自個兒家,圖個家和萬事興。

因為出了家門,社會中除了窮人就剩下達官貴人和富裕家庭的老爺,他們從來不會施舍窮人,只會壓榨。

無論朝代更迭,風水輪轉,這些人對雕刻藝術情有獨鐘。

誰若在自家門口擺放一對精美石像,或者在墻壁上鑲嵌一面雕花石壁,都是展現家族繁榮和財富象征。

時間久了,在當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俗和傳統。

因此,石匠在當時是一門不錯的營生。

我大太爺也曾是一名石匠,手藝頗為精湛,在雕刻圈還算名氣,方圓十里的老爺們都愿意請他雕刻。

好景不長。

1944年底,鬼子策劃進攻河谷縣城,大太爺毅然拋下生計,投身國民軍,進城打鬼子。

當時,窮輝大隊距離縣城二十余里,炮聲清晰可聞,雙方交火陣地從一直延伸到河對岸,葬送了無數人。

從那時起,我家再也沒有收到關于大太爺任何消息。

好在家里還有個二太爺,后來成了家,完成了家族傳宗接代任務。

可二太爺龍體欠佳,體弱多病,小兒子剛出生不久,他便英年早逝。

由于當時物資匱乏,太奶獨自拉扯兩個孩子,雖然條件有限,孩子倒也爭氣,順利長大成人。

我爺爺排行老大,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由于家窮,成年后娶了一個成分不好的老婆,也就是我奶奶。

和我家虛有名頭的不同,她出生于地主家庭,祖上當過官,家世顯赫,子孫輩輩享福,算是真正的大家閨秀,不過后來被紅小兵抄了家。

雖然現今娘家落魄了,可氣質不輸村里任何姑娘。

不談十里挑一的姑娘長啥模樣,她出閣前的模樣起碼得是百里挑一。背上背著一條又黑又長的辮子,骨子里透著一股傲嬌勁,要家教有家教,要長相有長相。

雖然沒讀過私塾,講話頗有水平。

吾爺人送外號“矮冬瓜”、“大老粗”,和她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若不是碰上娘家人敗落,這個便宜恐怕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吾爺頭上。

嫁人之前,她從來不用做家務,日常生活有人伺候,也未下地做過農活兒,僅在閨閣做做女紅,學學唱戲,聽聽說書等。

她聽人說起未來婆家的情況,說:“那男人是個窮石匠,家徒四壁,并且是單親家庭,除了老母,還有個弟弟,你嫁過去恐怕要遭罪?!?

“遠嫁總比待在這里好?!?

那會兒講究越窮越光榮,礙于娘家成分原因,這幾年受盡屈辱,默默忍受,巴不得盡早擺脫影響,便匆匆忙忙嫁了。

未曾想婚后居住在漏風漏雨的老房,屋里老鼠橫行,廚房米缸見底,吃不起食鹽,柴火也經常不夠使喚。

打柴的地方有三五里路程,路不好走。首先劃船至河對岸,爬到山林里,再一捆捆背回來,期間還得時刻警惕野狼窺視,以及蚊蟲蛇蟻。

這個家不僅窮,人還邋遢。

在生活上從不打理,不善于收拾內務,還愛亂丟東西,換下來的衣物要等到下次穿時清洗,人在三伏天也不勤洗澡。

吾爺不在乎這些,成家之后也懂得了勤勞致富這個道理。

為了實現家族興旺,避免走他爹老路,吾爺三天兩頭打罵老婆,還把陪嫁過來的那口大瓦缸給砸爛了。

有時候,早上起床,吾爺發現保溫瓶空了,又或者早餐油水使喚多了,都會先發一頓脾氣。

后來,奶奶又想跟著滿倉大師傅學唱戲、拉二胡,這樣不僅某了一份工作,還能以此補貼家用。

畢竟她有基礎,多年前便有所涉獵,懂得些竅門,應該很快能學會,并上臺出戲,可最后還是被無情地制止了。

吾爺讓她老老實實做農家女人,專心種地,不要胡思亂想。

當時石雕這門手藝剛好走向落寞,掙不到錢,等賣掉了庫存石料,二人將所有精力用在種好莊稼這門事情上。

我家十余畝良田,種的有小麥、水稻、芝麻、紅薯、玉米、油菜、棉花、紅枸杞等。

每當農忙,工作量相當大。

好在經過二人努力,莊稼種的順風順水,養家糊口沒問題,后來一共生育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家里人口多了,氣也順暢了,二人在生活上配合的越來越默契,不再打架。

或許是經歷過兩家人的悲慘遭遇,吸取了足夠多教訓,從此我家流傳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傻兒養老。

意思是說男孩兒不必多讀書,也不必有多大出息,只要會數錢,會種莊稼,當個傻娃,將來給父母養老即可。

在鄉下人眼中,也稱這種為“傻兒防老”。

老一輩人經歷過戰亂,故有了這種想法。長輩不希望孩子想著出人頭地,遠走高飛,最后弄得馬革裹尸還。

吾奶奶屬于典型的這一類人,不情愿孩子讀書,寧愿守在老家,當個農民,種一輩子莊稼。

吾爺有不同的見解,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老人家的思路很清晰,不期盼孩子們成龍成鳳,只要不做文盲,能看懂農藥袋子上面的說明書就行。

隨著我老爹他們四兄妹一天天長大,三兄弟學習格外出眾,四姑沒有像她的哥哥們那般優秀,好在懂事早,學會分擔家務。

可能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孩子們身體還算皮實,身高長相都隨了我奶奶,鄰居都說孩子們長得好看,是得益于她的功勞。

由于莊稼地在河灘上,容易發生內澇,造成糧食減產,收上來的糧食不夠繳納農業稅,到時候就沒法交差,更別說自個家留著吃的了。

那會兒種地全靠人力,餓肚子可不是一件說忍就能忍的事兒。

每年收枸杞、割小麥、移秧苗、種紅薯苗、割水稻、除草、板玉米、砍玉米桿、打芝麻、摘棉花等等,得用掉大量勞動力。

那些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除蟲,為了剩下農藥錢,得一片片翻開葉子檢查。

用手捉蟲,用手捏掉蟲卵。

如此一來,家庭生活的重擔不得不早早地傾瀉在孩子們身上。

兄妹四人放學后經常跑來地里搶農活兒。

后來,四姑輟了學,總算順了吾奶奶心意。

轉身準備了昂貴的禮物,帶著四姑跟滿倉大師傅拜師學藝去了。

四姑學了幾天,還算有模有樣,可一上臺成了啞巴,無論如何也張不開金口,最后硬是不去了。

聽說吾奶奶當年對學藝有天賦,記性好,嗓子清亮,可惜沒那個命學。如今到了四姑這里,有命卻不好好學,她便恨鐵不成鋼,舉著棒槌滿院子追四姑,不讓進家門。

三兄弟則惦記起了我太爺的傳家寶,經常拎著錘子和鋼釬,在石頭上叮叮當當地敲,還真有模有樣地雕刻出半副石磨來,氣的吾爺鼻子都歪了,說什么也不同意自己這三個崽子去當石匠。

吾爺就說了:“磨坊都用上電了,老爺們也倒臺了,你們要去給人家刻石碑嗎?”

后來,我爹相親成功,帶著未婚妻外出營生,當起了一名小小的豬肉販。

不過僅堅持了一年多,突然回到老家,同時帶回來的還有兩個咿咿呀呀的孩子。

一個是麗姐,一個是我。

因為間隔時間緊,鄰居掐指一算,議論紛紛,說我是撿來的孩子。

吾爺不管旁人的閑言碎語,每次瞧見孫女、孫子和外孫,老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由于我年齡小,發育遲緩,走路晃晃悠悠,一直未開口講話,被一家人嫌棄,好在四姑待我如自出,經常接回她家撫養。

早晨,四姑忙著做早飯,我拽出窯堂里的火鉗,那火鉗被燒的紅彤彤的,也不知道其中危險,就騎在了上面。

四姑聞見了一股肉香味,想著今天也沒拿肉出來,回頭看見令她震驚的一幕,只見親侄兒襠下一股青煙,咧揭著小身板往廚房門口跑。

她上前一看,發現大腿根燙出一條水泡,人竟然跟沒事一樣,不知道哭。

我媽脾氣有些顛,非說生了個啞巴,從此不管不問,只負責喂奶,喂完喊一句“滾”,圖個清凈自然;

我爹則在村辦學校當起了老師,整天待在學校,把所有心思花在學生身上;

爺奶一看這架勢是指望不上了,欣然負責起了自己孫子孫女起居。

洗澡時,吾奶奶把我放進滾燙的熱水盆里,手壓住后腦勺就往水里摁,任由咕嘟嘟冒泡也不怕,反正時間短,連續摁上三五比,也就學會閉氣了。

誰能想到在丫丫學語的年齡能鍛煉出水性。

看我們一天天長大,當初的小牛犢也能套韁繩了,于是經常將姐弟倆拉到地里做農活兒,說種地得從娃娃抓起,鍛煉農民品質。

為你推薦
吞噬星空

繼《九鼎記》《盤龍》《星辰變》《寸芒》《星峰傳說》后,番茄的第六本書!——————簡介:星空中?!斑@顆星球,通體土黃色,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直徑21000公里,咦,竟然蘊含‘星淚金’礦脈,真是天助我也,將這顆星球吞噬掉后,我的實力應該能恢復到受傷前的80%。”臉色蒼白的羅峰盤膝坐在一顆飛行的隕石上,遙看遠處的一顆無生命存在的行星。——————番茄第六部小說《吞噬星空》,將為大家展現出一個浩瀚廣闊、神秘莫測的未來世界。。

我吃西紅柿 578萬讀過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現,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蒼天霸主 47.4萬讀過
港片:你洪興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關祖穿越成為洪興大佬b手下小弟,結果獲得「慈善之王系統」。我這身份,要我做慈善?【叮,你扶老奶奶過馬路,獲得獎勵5000港幣!】【叮,你捐款100萬,獲得獎勵「VCD技術」!】【叮,成立困難家庭救濟慈善會,獲得獎勵「封于修實力」、受益市民支持率+10%!】【叮,讓社團兄弟賺大錢,有飯吃,獲得獎勵「手機技術」、社團兄弟支持率+10%!】關祖:“……”抱歉,我剛剛說話太大聲!我這個人最喜歡做善事了!他成為了全港知名的慈善大王,還成為了全港市民支持率最高的議員。……選洪興龍頭時,關祖竟叼著煙,翹著二郎腿:“蔣天養,洪興十二堂主,4萬藍燈籠,全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斗!”蔣天養:“…………”世紀商戰時,關祖以勢強壓黃瓜人:“全港市民都是我的支持者,信不信我一句話,你超市就沒人逛,樓盤沒人買?”黃瓜人:“…………”關祖: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你好我也好!

皮皮樹 44.1萬讀過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靈異小說。

純潔滴小龍 31.2萬讀過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

這是番茄的第12本小說。也是《吞噬星空》后續的第二部小說。**羅峰帶著界獸摩羅撒闖過輪回,來到了起源大陸……

我吃西紅柿 36.2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永兴县| 元氏县| 从化市| 高安市| 龙井市| 甘德县| 古交市| 罗田县| 宽甸| 平潭县| 兴山县| 定结县| 绥化市| 宜阳县| 雅江县| 仁布县| 香港| 成都市| 绥化市| 松江区| 蒙阴县| 宁蒗| 阳曲县| 阳原县| 科技| 新宾| 玉树县| 永胜县| 象州县| 高要市| 陆川县| 资中县| 望城县| 诸暨市| 乌兰察布市| 防城港市| 泸西县| 克东县| 娱乐|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