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秦暗疾
- 醫秦
- 吃玉米的禿子
- 2141字
- 2023-04-23 02:25:43
“方侍醫若讀百家之言,可有心頭所愛?”
果然,面對讀過書的人,扶蘇不知不覺便想與其互相交換想法,交流一番。
聽到這里,方衍心中一愣,但思考之后,他先反問:
“公子可知諸子百家從何而來?”
扶蘇沉吟道:“此番事因,扶蘇倒不曾了解,方侍醫可否為我解惑?”
馬車滾滾向前。
方衍說:“春秋當時,禮樂崩壞,諸國僭越、征討之勢不息,才是百家的由來之始。”
扶蘇道:“此言有理,當年孔子之所以要推行周禮,便是要恢復往昔的秩序,并以仁禮勸慰天下。”
說起儒學,扶蘇來了興致。
方衍道:“若大秦可以實施文治,公子當如何?”
談及此事,扶蘇緊了緊拳頭,似乎是想起了李斯與他說的,自己日后實行文治,必當否定父皇昔日以武功打下的帝國基石,這便是不孝。
方衍見狀,趕緊說:“公子可是想起了李斯的蠱惑之言?公子不若想想,當初陛下為何要為您尋淳于越博士做老師呢?”
此言一出,扶蘇立馬渾身一愣。
他心中思索萬千,到嘴邊,便成了一句:“是啊,父皇明明不喜儒學,為何在我幼時要為我尋來淳于越博士?”
方衍說道:“公子不必如此多想,陛下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小臣只是做出一番假設而已。”
扶蘇深吸一口氣,還是繼續與方衍論說:
“若大秦實行文治,扶蘇必然要先使得大秦子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最好。”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公子大仁,是大秦之福。然,公子所想,卻難得推行。”
扶蘇抬眉問道:
“方侍醫言之為何?”
方衍說:“大秦七十萬囚徒,其中一半人無地可耕,若放其歸家,公子可有千萬畝良田于這數十萬囚徒分配?公子若要輕徭薄賦,長此以往,大秦百官俸祿、百萬士卒糧餉該如何發放?
至于公子所提減輕刑罰,小臣認為秦法無缺,但其懲戒方式應該予以適度改良。”
果然,方衍的回答,讓扶蘇立馬啞口無言。
大秦如今的情況,以方衍的眼光來看,相當于已經是癌癥晚期。
可以說,從嬴政天下一統的第一天,大秦帝國身上的癌細胞便已經開始瘋狂滋生了。
對于在后世看來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這種千秋偉業,在這個時代的其余六國之人看來,個個都是弊政與的毒藥。
先是書同文,直接廢除六國的文字,這一下,其余六國的文化人都要重學,直接就是將六國的文化人都得罪了。
再是統一度量衡,六國百姓傳承了上百年的度量規則,被迫換成了不順手的秦國的,這下又把六國百姓也都得罪了。
最后加上原本的七國七相,變成了一國一相,社會之中,大量的士人施展不開拳腳,只要六國余孽運作得當,六國百姓能對秦國有好感就怪了!
可以說,現在大秦之所以能夠安然運作,完全就是靠的它那嚴峻的刑罰,包括嬴政的威信才治得住的。
半晌后,扶蘇將方衍的話來回回味,問道:“方侍醫所言,句句在理,扶蘇受教了。”
方衍道:“義父曾說過,病患言身上之疾,醫者才能對癥下藥,其中不論治病之法如何,病患能夠康復便是成功。
小臣竊以為,治國也便如同治病一般,對癥下藥即可。公子認為大秦身上可有患病之處?”
方衍循循善誘的話語,讓扶蘇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尤其是說到治國如治病這處,扶蘇眼睛一亮,繼續談論:
“大秦如今,患病于囚徒眾多、律法嚴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扶蘇很清晰明確的指出了自己觀點。
當然,這話從一個皇帝長子的口中說出,頗為荒誕與戲劇。
方衍便又問:“公子此言,只是表面之病,而非大秦之暗疾也。”
扶蘇一驚,便急忙追問:
“方侍醫可如實相告扶蘇。”
方衍說:
“小臣認為,大秦暗疾有三:一是六國貴族未除,六國舊地百姓心難歸大秦。
當年陛下攻下六國之后,不想再起干戈,便與六國貴族簽訂協議,依舊是保留六國貴族原有的土地與權利。
然而,六國在各自百年的發展中,這些貴族手中,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土地得不到釋放。
再加上大秦抑商,六國舊地的商人就轉為地主,將手中金錢全部轉換為良田。
長此以往,六國舊地百姓人多地寡,這就會進一步加劇六國舊地百姓與大秦中央的矛盾。
畢竟,大秦來過一遍,帶來了律法與規范,卻沒有為百姓帶來土地,那這些百姓心中定然會對大秦心懷不滿。
若此暗疾祛除,便可得六國百姓之心也!”
畢竟這個時代,土地決定一切。
扶蘇在聽完方衍這條分析之后,更是驚覺。
他將方衍話中條理邏輯理清,越想越是覺得有道理。
根據扶蘇自己掌握的情報,在秦法推進的過程中,秦地這邊是十分順利便開始展開。
而到了山東六國舊地百姓那邊,卻是十分抗拒。
尤其是大面積的盜匪,一茬又一茬,根本除不干凈,當年馮去疾還恨批地方官員不作為。
如果再算上六年前父皇推行“使黔首自實田”的政策后,也是關中推行順利,關中百姓每一畝田地都會上報清楚,沒有地的還有補助。
然而,到了山東六國舊地,那邊又開始各種大大小小的叛亂。
想到此處,扶蘇覺得自己的腦海也是越來越清明——這一切,這些百姓的抗拒與盜匪的猖獗,非秦法也,乃土地也!
方衍樂于見扶蘇如此。
他也感慨,幸好自己沒有穿到嬴政剛登基那幾年。
自己的這話要是給嬴政說了,非得被拉出去砍了不成。
因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秦土地只有三種方式獲得:律法中每個人成人后地方的分配、從軍升爵的賞賜、嬴政的親自賞賜。
如果讓六國百姓無緣無故拿到土地,那就是和秦法相違。
以韓非為首的法家集大成者的著作,之所以受到嬴政的喜歡,那就是韓非所有的律法理論,從來都是為君主所服務的!
深受法家影響的嬴政眼中,下層百姓對他而言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尤其是六國的百姓。
但對于扶蘇來說,他還是將百姓當成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