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大量彈劾高霖的奏折經過有心人的安排出現在了朱元璋的的桌上。
這里面有彈劾高霖生性暴虐,想通過秦法的實施來毀掉大明的基業的。也有彈劾高霖本屬蒙元遺民,有可能是北元的間人。更有造謠高霖在北平府是個紈绔浪蕩子,霸占人家良田,搶奪人家女兒為妾的。
一時間五花八門,畢竟這是彈劾么,連高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犯過的事情一件件,一樁樁的出現了。就差給高霖也整出個明朝版的九十二項罪名,將他凌遲處死。
起先看到這些彈劾的奏折,朱元璋還是覺得不用太在意。但當彈劾的奏章越來越多后,他開始憤怒了。
朱元璋是一個對臣下很有控制欲的皇帝,當這么多奏章同時出現的時候,他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是有人在借題發揮,而這個人正是自己十分寵信的丞相胡惟庸。
皇權與相權再一次發生了碰撞,這是華夏古代政治史的致命缺陷。從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開始,就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逃脫這樣的歷史宿命。
“那個高霖在最近在干什么?”
太監聞言走了出來回道:“啟稟皇上,燕王殿下給高副僉事找了個先生,回到苦寒樓后就沒有再出來,奴才想應該是在讀書。”、
朱元璋頷首,很是滿意高霖的聽話,道:“老四有心了。”
隨即朱元璋起身大袖一擺:“命人傳旨,北平府高霖雖為蒙元遺民,然知漢人忠義。建延慶衛有功于國,又親率此衛在遼地斬殺斡朵憐部萬戶長猛哥帖木兒,現又諫言治理遼地之策,其功不可不賞,升為遼東都司副僉事配合燕王治理遼東都司。”
此時朱元璋還沒有設置司禮監,這事要等到洪武十七年。于是旁邊隨侍的太監將圣旨寫好后,就直接交給了朱元璋過目。
很快經過朱元璋親手蓋印的圣旨就出了宮,而消息也傳到了胡惟庸那里。
你不是想攔嗎?俺老朱直接給高霖升官加印,我看你怎么辦。你要是再接著鬧,那下次領圣旨的就是你。朱元璋這種直球對決的態勢搞得胡惟庸是措手不及,以勢壓人那真是用的爐火純青。
此時的高霖還在拿著論語一個字一個字的對照,他不是文盲,只是對有些繁體字不太熟悉,所以只能靠猜。這現在有了個識字的先生,所以學起來特別快。這其實就是個熟練度的問題,比上大學考英語四級要簡單多了。
此時,初九大呼:“少爺,不好了。有宮內的公公找您,說是讓您接旨。”
高霖當場愣住了,接旨?這就見了一面就給自己升官了?難不成是又罰自家倆萬畝地來的,這這老朱也太黑心了吧。
喚兒見“少爺?”
高霖這才回過神來:“去找客棧掌柜借下香案。”
傳旨的太監就在小院外等著,高霖沒敢耽擱時間就出來了。
“公公稍待片刻,我已叫人去準備香案。”
太監淡淡道:“不必了,皇帝特意交代了不用多禮,接旨吧。”
見對方這么說,高霖只好跪下準備接旨,而一旁的初九、喚兒及駱慶科也是連忙跪地。
太監打開黃綢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延慶衛兵馬副僉事高霖,出淤泥而知忠義,求治在外族于遼地。教忠勵資,業可開先式榖,乃宣猷之本。茲以覃恩封爾為“遼東都司副僉事”欽此!”
念完圣旨,太監朝高霖笑道:“高副僉事,接旨吧。”
被提醒了高霖趕緊叩謝:“臣高霖,叩謝皇上圣恩。”
太監仔細端詳了下面前這個還不滿十三歲就已為副五品官員少年后道:“嗯,皇帝還叫雜家給高副僉事帶句話,皇帝說了等到了遼地讓你好好輔政燕王。”
高霖嘴角笑著答應道:“請皇上放心,臣一定做好分內之事。”
當太監帶人走后,喚兒第一個上前,臉色潮紅的盯著高霖道:“少爺,皇帝是給你升官了么?”
高霖此時雖然覺得突然,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還是喚兒嘿嘿一笑:“是啊,這次少爺可是當大官了呢。”
“是么?能有多大?”喚兒歪著腦袋問道,她是打心底為少爺高興。
高霖故作謙虛之態:“沒有多大啦,就是比之前的管大了一兩級而已。”
初九這時在一旁心思活絡起來,趕緊上前提醒道:“少爺,是不是給老爺去封信,將您升官的好事通知一下老爺。”
高霖背著手往小院里走去,同時并說道:“不用了,估計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回去了,這時候寄信也提前不了幾天。”、
中書省內,下官見丞相的值房里面沒有外人。便觀察了下四周后,走了進去。
他是胡惟庸的心腹,一直都幫其留意朝內的大小事情,有緊急情況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面前稟報。
來到書案前,下官并沒有耽擱,壓低聲音后道:“丞相大人,剛剛陛下封了那個小子遼東都司副僉事的官職,您看咱們是不是要收手?”
說完他就站在一旁等著胡惟庸的示下。
胡惟庸心里咯噔了一下,沒想到皇帝陛下這次是鐵了心了。要不然也不會以提前封官的手段來彰顯自己的權威,想到這里雖說有些不情愿。但是胡惟庸還是勉強的抬起頭,皺著眉頭道:“警告一下下面的官員,不要過加苛責北方的將領,尤其是那些有功勛的。朝廷畢竟還在和北元打仗,要是這個時候耽擱了朝廷的大事,那就送他們去北方。”
下官聽了渾身打了個哆嗦,去北方和蒙古韃子打仗,那還不如發配嶺南呢。
雖然看出了丞相大人的失望,下官還是笑吟吟地點頭道:“明白了,那我這就去斥責他們。”
待下官出了值房,胡惟庸抬起了頭,只見一道冷意從他的目光襲出。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沒想到到了自己這里,淪落為一個被皇帝拿來用的擋箭牌而已,這讓心高氣傲的胡惟庸豈能受的了。
當然,胡惟庸生氣歸生氣,卻也未必會因此事直接跟朱元璋翻臉。
起身在房內轉了兩圈,胡惟庸目光一閃,這下他倒要看看皇帝怎么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