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何人為帥?(下)(求PK票)
- 鳳在上
- 大暖
- 2386字
- 2008-09-25 20:13:01
【如果您手里還有猶豫不決的票票,如果您心愛的大神這月沒有PK,請把PK票票賜給我吧……】
……………………………………俺是求票滴分割線……………………………………
先帝大行、姬檀登基這半年來,恐怕是天朝立國以來軍務政務最混亂的一段日子。
按道理來說,西南六城經歷了寒云關那樣慘烈的一場死戰,終于將烏蘭部重新打回了老家,朝廷必然應該趁勝追擊,徹底打掉烏蘭部的叛亂之心,就算一時無力舉兵,也應該在第一時間派遣欽差與鎮守將軍跟進,扎住西南六城城防,一者收束民眾慌亂之心,二者震懾無功而返的烏蘭殘部。——偏偏這些已經是成例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做。或者說,一件都沒有做成。
正是因為朝廷內耗造成的疏忽,釀成了今日驚變的慘禍:烏蘭大汗在寒云關戰死之后,殘部灰溜溜地回到了屬地,沒多久,這個驍勇好戰卻被迫沉寂了數十年的部族再次征調壯年男子,趁著西南六城群雄無主的時刻,逆襲千里,一口氣連下六城,殺得朝廷措手不及。
以蕭彤的身份,原本是不必每天都在北書房當值的。前幾天聽何瀧與姬檀聊天,議論的對象就是這位“天天蹲在北書房不知道圖謀什么”的太尉大人,當時姬檀還為蕭彤的居心很是計較了一番,現在想起來,這位大人應該是早就對無人鎮守的西南六城憂心忡忡卻無力阻止朝廷內耗,只好整日整日守在北書房里,以期第一時間收拾殘局。
姬檀固然尷尬得說不出話來,徐倉和原牧野也各自有些氣息不穩。只有天風宿砰砰拍著桌子,霍地站了起來,說:“太尉大人,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我老宿還剩一把老骨頭,拼得埋骨西南,絕不使寸土有失。如今陛下和你蕭太尉都在此處,調兵與否,也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把董英奇的兩萬輕騎調給我!我老宿倒要去問問烏蘭納爾的子孫,當初在溯源郡與我歃血拜天的誓言還算不算?!毀諾反叛,我讓他子孫血脈應誓而絕!”
一直聽說內閣議事和朝議不同,皇帝對議事大臣是相當容忍的,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天風宿說了要調京畿大營董英奇屬下的兩萬輕騎,這件事原本是皇帝點頭、太尉府用印就可以算數的,偏偏他一番劈云裂石的狂放之語下來,整個北書房都安靜得宛如陵寢,透著一股子陰森森的味道。
過了很久之后,一直沒吭聲的原牧野才緩緩說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老了就要服老。烏蘭納爾都死了二十幾年了,現在領兵的是他的孫子,哦,打完了人家爺爺,連孫子也一起打?……不說離著上京最近的董小六,鮮于微,桂枝巷里不是還住著平涼王么?數來數去也輪不著你這把老骨頭去跋涉賣命。坐下,哎,坐下。”
他是重傷之后才從戍邊軍退下來的,身體不如天風宿硬朗,說話也有些中氣不足。
北書房僵持的氣氛因為他這幾句話稍微緩和了一些,不過,這番話也更加掣肘了姬檀與蕭彤的決斷。董小六就是董英奇,國丈府的六爺;鮮于微曾為帝師,自然是中堅的保皇派;再來一個態度曖mei不明,戰功赫赫,朝野威望甚高的平涼王……好好琢磨下這事兒該怎么辦吧。
一時間,書房里眾人喝水的喝水,換姿勢的換姿勢,玩衣擺的玩衣擺,就是沒人說話。
最終仍是姬檀說了話,他用很溫柔地聲音詢問道:“蕭太尉,你的意思呢?”
蕭彤不溫不火的聲音,道:“臣舉薦平涼王。”
……
在掛帥西南平叛的人選上,蕭彤與姬檀達成了一致。
這個倒是不難明白為什么。平息烏蘭部叛變一事已然迫在眉睫,不管是董國丈府還是姬檀,力保西南不失才是正理,真的讓烏蘭部侵占了古齊云山西部,重新建立烏蘭汗國,姬檀這個剛剛登基不久的皇帝固然逃不過春秋筆重,身為太尉府首席的蕭彤同樣要第一個謝罪請辭,兩邊都負擔不起這個責任。
然而,誰來掛帥?這個才是北書房乃至朝野最關心的問題。甭管馳援西南的兵馬是從哪里抽調出來的,總而言之,這一支新編的人馬必然就代表著一個全新的籌碼。姬檀不會讓董國丈府握在手里,董國丈府也絕對不會讓皇帝的親信去掛帥——南太平?兵權上他基本就說不上話。
剛剛將平涼王府內遷上京的曲星河,無疑就成了最好的人選:他有足夠高的名聲和威望,他在西涼還有十萬戍邊軍,他本身就是足以令人托付江山安危的不世名將。簡直就是上天賜給北書房的一個絕佳人選啊。讓平涼王掛帥,既不用擔心此戰的勝敗,也不必擔心此戰會給各方勢力造成巨大的沖擊影響——平涼王的十萬戍邊軍就在西涼,直接命他一紙王令率部南下,連抽調兵力這種頭疼事都不必考慮了。
姬檀和蕭彤敲定了這個人選之后,北書房余下的幾個人也都沒有異議。
接下來,他們討論的就是我完全聽不明白的東西了……什么西涼軍南下大約行軍多少天需要多少輜重補給,古齊云山正月時分氣候如何,唧唧歪歪唧唧歪歪,大多數時候姬檀都是靜靜地聽著,偶然才出口問一句,很謙遜虛心的姿態。
我聽得打瞌睡,直到后來他們一起討論戶部今年給工部多少銀子,給禮部多少銀子,給吏部多少銀子……戶部肯定還有多少多少銀子的時候,才頗感興趣地打起了精神。北書房里兩個老將軍,一個小將軍,長史、少史帶著一個太尉,算計起戶部的銀子來,姿態和小戶人家操心柴米油鹽的小婦人沒什么兩樣。
姬檀原本還以為他們是政事倦了,開開玩笑,哪曉得議到最后,少史崔聞櫻竟然真的結論了一個數字出來,放在桌面上和蕭彤、天風宿、原牧野、蕭賜怡認真地討論著勒索銀子的手段,驚得姬檀話都說不利索了:“這……這個……”
蕭彤仍是不溫不火地聲音,淡淡說道:“多要一百兩銀子,將士們也能多吃一餐飯。”
文武不和竟然已經到了這樣觸目驚心的地步!
.........
大暖有話說:
還有1章晚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