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糾紛案例評析
- 北京市律師協會組織編寫
- 1504字
- 2025-04-01 16:11:35
序言
“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非邏輯。”法律案例研究對法律實務工作有著很強的指引和參考價值,對法律理論研究有著獨特的借鑒意義;同時,案例研究對于社會大眾來說也是最真實、生動和權威的普法方式。
秩序并非來源于自然,而是來源于共同的原始、樸素的約定。合同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和工具,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和維度,與企業經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合同在商事交易中發揮著重要而基礎的作用。與此同時,合同糾紛案件在我國民商事審判實踐和律師代理業務中也占據著重要位置。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法院每年審理的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中,合同糾紛案件就占據了半壁江山,案件數量和案件標的額都遠超其他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并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因此,對合同糾紛案件裁判思維和律師代理思路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和研究,將會對合同糾紛實務工作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和參考價值。
目前法律案例研究類的書籍并不少見,但大多從裁判者的視角出發,即從法院裁判文書中抽象出同類案件的裁判思維,進而對案件審判工作和律師代理工作進行實務指引。我們還缺少專門從代理律師角度就合同案例進行分析的書籍,而能從裁判者和代理律師雙視角出發研究的書籍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鑒于此,北京市律師協會合同法專業委員會決定從裁判者和代理律師雙視角出發,編寫一本合同糾紛案件的案例研究書籍,希冀能夠帶給律師同仁一點點啟發和參考價值,希望律師同行更加了解裁判者思維,在案件代理中更加有的放矢,當然,更希望律師的代理思路更多地被裁判者所了解、所采納。
本書中匯編的案例反映了律師一線實戰經驗,選取的案例都是律師們親自承辦和參與的真實而精彩的案件,這些案例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書在對這些案例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提煉出適用于同類或類似案件的裁判思維;同時,本書也通過收集代理律師們完整的代理意見,將每個案件的代理思路一覽無余地呈現給讀者,以便于律師同仁對同一案件的律師代理思路和法官裁判思維進行橫向地分析和比對,全方位地了解在面臨同一法律問題時律師代理思路和法官裁判思維之間的共性和差異,特別是各自的關注點和思維亮點,引導律師同仁在未來的法律實踐工作中進一步整合代理思路和方向,使代理思路進一步貼合于裁判思維,同時,也引導律師同仁通過靈活而恰當的方式將代理思路亮點呈現給法庭,使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工作和代理工作更加高效、全面而和諧,進而為中國社會的法治進步貢獻一點力量。
本書匯集了近八十位律師的精彩代理意見,非常難得。北京市律師協會合同法專業委員會希望通過本書進一步加強律師同仁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汲取其他律師案件代理中的精華和亮點,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更希望能夠對青年律師的業務成長產生一點點激勵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我國雖是成文法國家,但是近年來裁判案例的指導作用顯得越發重要。本書中匯編的案例,涉及經濟交往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合同糾紛,編者也希望通過一個個直觀而鮮活的案例,讓社會大眾了解相應領域的法律適用規則,指引社會活動參與主體遵守法律、尊重合同,使社會公眾的契約精神和法律意識進一步加強。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收編案例,均為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前的案例,涉及法律法規可能已被《民法典》吸收或者已被修訂,但這絲毫不減損本書的參考價值和研究價值,因為從中可以窺探律師的代理思路和法官的裁判思維,這是最為重要的。
成書之際,特別感謝阮國盛、馬遷、楊文茂、張曉黎、張星五位合同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所做的大量組織、篩選、校對等工作,特別感謝北京市律師協會秘書處對本書的順利出版提供的寶貴支持。
以上是編寫本書的初衷和期待,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同學習和交流,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