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會計資本與注冊資本的共性
無論是注冊資本還是會計確認的資本——實收資本(或股本)——都具有虛擬性。馬克思在分析虛擬資本的時候,注意到了虛擬資本具有自我復制、不斷膨脹的特點。虛擬資本可以為持有者帶來收益,可以出售變現,可以交易(進而形成金融市場)。[61]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資本與貨幣具有類似的功能,它們都屬于商業活動中人為創造的貨幣(“商業貨幣”)。
因此,人們通過觀念上、法律文本和會計賬務上的操作就可以創制注冊資本和會計資本,無限擴張注冊資本和會計資本。注冊資本和會計資本的這種抽象性、虛擬性和自我擴張能力,最終也會導致公司賬面資產規模的無限擴張。
首先,法律允許股東以非貨幣資產出資入股,而非貨幣資產要通過價值評估折算價格。一項專利權或一宗土地使用權,通過價值評估就有了自己的價格。不管這個評估價值是“客觀的”“不夠客觀的”還是“不客觀的”,它通過出資入股就轉變成為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或股本)金額。由此,人們對一項資產的價值估計(實際上是觀念的產物),通過投資入股就轉變成了公司資本。
其次,股東只要認繳出資或認購股份就可以創設公司注冊資本。在股東實際繳付出資財產之前,注冊資本就是建立在股東承諾基礎上的價值。股東的承諾就可以構筑、擴張注冊資本。
第三,通過轉投資,資本可以不斷擴張規模。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股東出資100萬元資金設立A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再假設法律上沒有轉投資限制,那么,A公司可以將其100萬元資產的1/2再投資設立B公司。B公司注冊資本50萬元,資產50萬元。B公司再以50萬元資產的1/2投資設立C公司。C公司注冊資本25萬元,資產25萬元。這樣,100萬元資產通過多次投資和轉投資就產生了注冊資本總計175萬元的三家公司。也可以說,100萬元資金創設了175萬元的注冊資本。如果C公司按同樣方法繼續注冊公司,注冊資本總量還會繼續放大。[62]假如A公司和B公司交互投資,100萬元資金在A、B公司之間循環出資,它們的注冊資本同樣會按照人們的意愿膨脹起來。[63]
第四,資本的擴張同時導致賬面資產規模擴張。投資者向公司投入資本,一方面令公司獲得賬面資產,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取得股權。公司可以拿資產對外投資(即轉投資),投資者則可以利用手中持有的股權再行投資(即以股權出資)——具有自我擴張能力的資本,最終也會不斷擴大賬面資產的規模。
本章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