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千叟宴”和恩佑寺、恩慕寺山門

自民國以來,關于康熙暢春園的野史傳說很多,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大概要數雍正奪宮案和康熙死亡之謎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中旬,康熙南苑行圍回園即一病不起,不久便駕崩于暢春園。由于在廢掉太子胤礽后再未立太子,且一直到病逝都沒有明示傳位于哪個兒子,于是便留下“世宗奪嫡”之疑案。關于皇四子清世宗雍正繼位大體有三種說法:一說康熙臨終前寫有“傳位十四子”胤禵的遺囑,四子胤禛通過其舅父隆科多得到遺囑,改“十”為“于”,這樣“傳位十四子”就變為“傳位于四子”了;一說康熙病重時,胤禛用一碗人參湯將父皇毒死而得位;還有一說,謂康熙特別喜歡他的皇孫——胤禛之子弘歷(后來的乾隆帝),因而傳位給胤禛。

雍正皇帝

對這三種說法,后人眾說紛紜。對于第一種說法,有的影視劇就表現過,但可信度并不高:康熙遺囑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即便將漢文“十”改為“于”,滿、蒙兩種文字依然為“十四”,豈能服眾? 對于第二種說法,贊同者認為“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如張淑媛等著《北京深處》一書就云: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駕崩后葬于西陵。順治和康熙都葬在東陵,他何以葬于西陵呢? 原因就在于他曾毒殺父皇,嗜殺骨肉兄弟,無顏面見地下父祖。因而,他不惜違背不輕易改變祖墳基業的祖制,生前就在遠離康熙帝的易縣另選了墓地。有專家說,他另辟西陵是因為東陵再也找不到滿足這位皇帝爭強好勝的風水寶地了。這個理由不免牽強,因為他之后依然有三個清帝和他們的皇后葬于東陵。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其實應該明白其中的真情,但本著子為父隱的孝道不便說破。最后,乾隆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昭穆而建。”意即:老祖宗居中,左為昭,安排兒子位;右為穆,安排孫子位。第二個昭位是重孫,穆位為重孫的兒子。以后依此類推。此說表面上掩蓋了父親遷陵真相,卻也有巨大的漏洞:昭穆有了,祖宗的位置卻遠在東北沈陽的福陵。實際上,乾隆的內心并沒有因此“高招”而平靜。據說他曾經替雍正為爭奪皇位殘殺同胞兄弟的罪惡寫過懺悔錄,放置在養心殿西廂佛殿內的佛龕里,以期替父親贖罪。懺悔祈禱文用紅紙包好,外面寫著“子孫不得打開,誰打開誰不是我的子孫!”語氣十分嚴厲,顯見得是一封絕密到頂的宮廷文件。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一百二十年后,竟然被小宣統溥儀和進宮陪他讀書的弟弟溥杰小哥兒倆無意中發現,并且打開看了,這才驗證了關于雍正篡位的結論。

清西陵

當代史家則比較多地傾向第三種看法。這自然是有道理的,康熙帝的確很喜歡小弘歷。但是應該看到,弘歷后來之所以能隨康熙帝讀書,其實還是胤禛費盡心機造就的。乾隆皇帝晚年在巡游避暑山莊所題《游獅子園》一詩的注解中說了這樣一段事:“康熙六十年我十一歲,隨皇考(雍正皇帝)至山莊觀蓮所廊下,皇考命我背誦所讀經書,不遺一字。當時皇祖(康熙皇帝)近侍皆在旁環聽,都很驚異。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我隨侍學習。”由此可見,胤禛早就有讓弘歷隨侍康熙讀書之心。而在此前,胤禛又冒欺騙康熙皇帝之大不韙,為兒子弘歷卜選了八字,按照命相家的說法,其命相出奇的好。此事確實,在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29年首批公布的內閣大庫檔案中,就有乾隆的八字,并附有康熙六十一年時人的批語。那年三月,弘歷第一次在牡丹臺拜謁皇祖康熙皇帝時,果然以其靈秀、聰慧和知禮贏得了康熙皇帝的喜愛,這也就使胤禛有機會將弘歷的八字進呈康熙皇帝。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胤禛在與諸兄弟進行奪嫡斗爭過程中,雖然假裝超脫,以念佛使自己隱藏于其他皇子攻擊目標之外,實際上卻時刻都在處心積慮地加重自己在父親康熙皇帝心中的分量。既然如此,在他認為緊急或必要時,采取非常手段奪宮也并不讓人意外。

當然,雍正奪宮這一類軼事,可以讓史家和史迷們去繼續考辨。我們今天更感興趣的是昔日暢春園里康熙皇帝以及他的繼承人的文化遺存,如他舉行過兩次的“千叟宴”以及雍、乾二帝的恩佑、恩慕兩寺。

為了體現自己“與民同樂”“尊老敬賢”的圣君風范,康熙帝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自己六十大壽時,下詔于三月下旬在暢春園正門前,宴賞65歲以上前來祝壽的老人。二十五日,參加御宴的官吏士庶達4240人。二十七日,又有2605人。宴會上,由皇子、皇孫和宗室人員執爵敬酒,對年過八十的老人,康熙還親自攙扶,賜酒。二十八日,又召集滿、蒙、漢七十歲以上的婦人在暢春園太后宮前參加御宴,由皇太后和康熙帝親賜茶果酒食。每次宴畢,又各賞白銀,并諭告老人們回鄉后要廣弘中華孝悌之道。

清千叟宴文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又先后召群臣耆老一千余人,宴賞于乾清宮。康熙還即席賦《千叟宴》一詩。被后人譽為“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的“千叟宴”由是定名。

此后諸帝,只有乾隆在乾清宮、寧壽宮皇極殿和國子監辟雍先后再舉行過三次“千叟宴”。可見,康乾盛世后,大清國力和親民意識已漸趨衰減了。

敬老尊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我們這個民族能夠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清王朝定鼎初期能有所作為,后來日漸衰落,至晚清則慘遭西方列強蹂躪宰割,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對傳統的漠視,肯定也是腐朽沒落的一個重要文化原因。

恩佑寺、恩慕寺山門

恩佑寺、恩慕寺兩座山門,要告訴我們的,或許也是同樣的道理。

肅穆莊嚴的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是雍正皇帝為供奉其父康熙的遺像而建,正殿供奉三世佛。乾隆八年(1743),康熙像移奉于新建的圓明園安佑宮;今存山門“敕建恩佑寺”額,為雍正帝書。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的母親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為紀念其母,在恩佑寺南側建恩慕寺,正殿供奉藥師佛,其規模與恩佑寺相同。此前,康熙帝曾在南苑建永慕寺,供其母禮佛。恩慕寺即兼取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寺名。今遺存的恩慕寺山門“敕建恩慕寺”額,為乾隆帝書。

這兩座山門于1984年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世界喧嘩,山門無語,但我們內心不能沒有波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扎赉特旗| 恭城| 太湖县| 孝昌县| 新田县| 皋兰县| 永宁县| 墨江| 香港 | 临西县| 洪江市| 繁峙县| 清原| 类乌齐县| 蓝田县| 门头沟区| 得荣县| 松潘县| 武城县| 抚宁县| 米易县| 崇明县| 江达县| 高雄县| 七台河市| 宁强县| 手机| 金湖县| 崇仁县| 贞丰县| 钟山县| 贵阳市| 墨竹工卡县| 嘉峪关市| 资溪县| 沅陵县| 湖南省| 宜昌市| 桓仁|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