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中的政治謀略(兩晉—五代)
- 殷嘯虎
- 4027字
- 2023-04-20 17:24:10
05 “鶴唳華亭”的悲劇
李白在《行路難》(其三)中寫道:
其中“陸機雄才豈自保”“華亭鶴唳詎可聞”兩句,道出了陸機這位冠絕一時的才子,因卷入了西晉亂世的政治斗爭而死于非命,給后世留下“鶴唳華亭”哀嘆的悲劇人生。
出身名門,文才冠絕一時
陸機是西晉時期的著名文人,他的詩歌、文章和書法都獨步天下、冠絕一時。論詩,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以陸機、潘岳為代表的西晉詩風,講究形式,辭采華麗;論文,陸機的文章音律諧美,講求排比對偶,開創了駢文的先河。西晉大臣張華曾對他說:“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备鸷樵跁蟹Q贊他的文章說:“(陸)機文猶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麗妍贍,英銳漂逸,亦一代之絕乎!”而他的書法更是一時之選,其章草作品《平復帖》是中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唐太宗李世民在《陸機傳論》中,對他的文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古人云:雖楚有才,晉實用之。觀夫陸機、陸云,實荊、衡之杞梓,挺圭璋于秀實,馳英華于早年,風鑒澄爽,神情俊邁。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回舒,若重巖之積秀。千條析理,則電坼霜開;一緒連文,則珠流璧合。其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遠超枚、馬,高躡王、劉,百代文宗,一人而已?!?/p>
陸機出身于吳郡橫山(今江蘇昆山)的名門士族,他的祖父是東吳的丞相陸遜,曾經在夷陵之戰中火燒七百里連營,大敗劉備;父親是東吳的大司馬陸抗,駐守荊州,多次擊退西晉的進攻,堪稱東吳最后的中流砥柱。陸抗去世六年后,東吳滅亡。因此,陸機既享盡了一個官宦子弟、將相家人的榮華富貴,也承受了亡國之痛。在東吳滅亡后的10年時間里,陸機退居舊里,閉門勤學。
作為一個青年才俊,陸機自然也耐不住寂寞。晉太康十年(289),陸機與弟弟陸云一同來到京師洛陽,拜訪當時的名士張華。張華對陸機兄弟極為欣賞,將他們向朝廷推薦。楊皇后的父親、太傅楊駿慕名聘陸機為祭酒。次年司馬炎去世,楊駿篡改遺詔,獨掌了朝廷大權。繼位的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以“何不食肉糜”而聞名后世的白癡皇帝,他的皇后賈南風有很強的政治野心,想以皇后身份干預朝政,但被楊駿阻止,這樣一來,楊駿和賈南風之間便不可避免地直接發生了對抗。賈南風聯絡了楚王司馬瑋帶兵進入洛陽,發動政變,殺死了楊駿,誅滅了楊氏家族,一舉控制了朝廷大權。而陸機作為楊駿的部屬,在這場宮廷政變中,卻幸運地躲過了,并未受到牽連。
賈南風掌控了朝政大權后,把她的親人都提拔到重要崗位。她的外甥賈謐是一個文學青年,雖然憑借椒房之親,權過人主,威福無比,但依舊喜好舞文弄墨、附庸風雅。他網羅了一批知名的文人士大夫,搞了一個文人小圈子,號稱“二十四友”,陸機兄弟也在其中。這樣一來,陸機又無形之中成為賈南風一黨的人了。
賈南風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利用司馬氏家族諸王之間的矛盾,排除異己,甚至還挑唆司馬衷廢掉了太子,從而導致“眾情憤怒”,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晉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以謀害太子的罪名廢掉并殺死了賈南風,自封為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司馬倫為擴大自己的影響,網羅了一批所謂“海內名德之士”。陸機也在其中,被任命為相國參軍;后又因參與誅討賈謐有功,被賜爵關中侯。
謀求功名,卷入八王之亂
司馬倫掌握了朝廷大權后,并不知足,又逼司馬衷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做起了皇帝,陸機也被任命為中書郎。司馬倫的這一舉動引發了眾怒,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常山王司馬乂也發兵響應。一些朝廷大臣趁機發動政變,迎司馬衷復位,司馬倫被賜死。在清理司馬倫余黨時,齊王司馬冏認為陸機執掌中書,有關司馬倫加九錫以及惠帝司馬衷“禪位”詔書的撰寫等肯定都參與了,因此將陸機逮捕入獄,交由廷尉治罪。好在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很欣賞陸機的才華,出面替他說情,這才得以減死流放。不久,陸機因遇大赦而免罪,又一次逃過了一劫。
這時,陸機的朋友、同為名士的顧榮和戴淵等人認為國家多難,官場險惡,勸陸機辭官回鄉。但陸機認為司馬穎對自己有救命之恩,而且又有很高的聲望,跟著他可以建立功名,同時又自認為有經邦濟世的才能,因而拒絕了朋友的勸說,留在了司馬穎的身邊。這樣一來,他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八王之亂”的政治漩渦,埋下了悲劇結局的禍根。
司馬冏迎司馬衷復位后,他也被任命為大司馬,加九錫之命,總理朝政。司馬冏執掌朝廷大權后,居功自傲,“驕奢擅權,大起府第”,而且“耽于宴樂,不入朝見”。陸機非常不滿,寫了一篇《豪士賦》,其中這樣寫道:“身危由于勢過,而不知去勢以求安;禍積起于寵盛,而不知辭寵以招福。見百姓之謀己,則申宮警守,以崇不畜之威;懼萬民之不服,則嚴刑峻制,以賈傷心之怨。然后威窮乎震主,而怨行乎上下,眾心日陊,危機將發,而方偃仰瞪眄,謂足以夸世,笑古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是以事窮運盡,必于顛仆;風起塵合,而禍至??嵋病Jト思晒γ^己,惡寵祿之逾量,蓋為此也。”并暗示司馬冏要“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則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而大欲不乏于身,至樂無愆乎舊,節彌效而德彌廣,身逾逸而名逾劭”。
文章雖好,但司馬冏并未加以理會;而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陸機在文章中所說的“身危由于勢過,而不知去勢以求安;禍積起于寵盛,而不知辭寵以招?!?,恰恰成為日后自己招致禍敗的原因!
司馬冏大權獨攬,同司馬颙等人之間的矛盾也不斷激化。司馬颙聯合了司馬穎一同出兵,并要長沙王司馬乂在京城為內應。司馬冏同司馬乂大戰,結果兵敗被殺。司馬冏死后,司馬乂獨攬了朝廷大權,同司馬穎和司馬颙等人之間的矛盾又開始激化。此時,陸機因感念司馬穎的救命之恩,同時也認為司馬穎“推功不居,勞謙下士”,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便委身投靠了司馬穎。而司馬穎對陸機也極為信任和重用,聘請他參大將軍軍事,并任命為平原內史。
河橋鼓哀,不復鶴唳華亭
晉太安二年(303),司馬穎聯合司馬颙起兵討伐司馬乂,任命陸機代理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督率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中護軍石超等各路兵馬共二十多萬人。但陸機覺得自己“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且王粹、牽秀這些宿將并不買自己的賬,自己也指揮不動他們,因此請求辭去都督之職,可司馬穎不答應。這時,陸機的同鄉孫惠也勸他干脆把都督之職讓給王粹。但陸機擔心,這樣一來司馬穎會認為自己“首鼠兩端,適所以速禍也”,于是被迫接受了任命。
司馬穎對陸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臨行前對他說:“若功成事定,當爵為郡公,位以臺司(三公宰輔之職),將軍勉之矣!”可陸機的書呆子氣又犯了,回應說:當年齊桓公信任管仲,所以能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功;而燕惠王懷疑樂毅,所以功敗垂成;因此,“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機也”。司馬穎的左長史盧志本來就嫉恨陸機得寵,這時趁機進讒言,說:陸機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而把你比作昏君,“自古命將遣師,未有臣凌其君而可以濟事者也”。司馬穎聽了沉默不語。
陸機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隊伍從朝歌直到洛陽河橋,鼓角聲綿延數百里,聲勢浩大,據說自從漢魏以來,還不曾有過如此盛大的出兵場面。陸機屯兵河橋,司馬乂則挾持惠帝司馬衷御駕親征。初次交戰陸機就不順利,冠軍將軍牽秀被擊敗。司馬穎派將軍馬咸協助陸機,兩軍陣前大戰,司馬乂的部將王瑚將戟綁在馬匹身上,向陸機統率的軍隊發起進攻,陸機大敗,16員大將被殺,“赴七里澗而死者如積焉,水為之不流”。
陸機麾下有一個叫孟超的將領,他的哥哥是太監孟玖。孟玖曾想讓自己的父親擔任邯鄲令,但被陸機的弟弟右司馬陸云拒絕。陸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職位,太監的父親不適合擔任,這樣一來就同孟玖結下了梁子。孟超在陸機麾下督率萬余人的部隊,還未開戰,就縱兵大肆搶劫。陸機將為首者抓了起來準備法辦,孟超居然帶了百余騎闖入陸機的中軍大營,將犯人搶走,還公然威脅陸機說:“貉奴(北方人對南方人的蔑稱)也能作都督?”陸機的司馬孫拯勸他將孟超處死,以正軍紀;但陸機考慮到孟超的哥哥孟玖是司馬穎寵信的太監,不敢殺他。但孟超卻公開造謠說陸機要謀反,還給孟玖寫信,誣告陸機有二心。
開戰后,孟超又不聽指揮,輕兵冒進,結果兵敗被殺。孟玖懷疑是陸機在背后下的黑手,便對司馬穎誣告陸機暗中同長沙王司馬乂私通。冠軍將軍牽秀素來巴結孟玖,加上又不服陸機,便和那些靠孟玖關系提拔的將領一同證明陸機確實懷有二心。司馬穎大怒,命牽秀去逮捕陸機。參軍王彰勸諫司馬穎說:陸機是南方人,你過于信任和重用他,北方的舊將自然不滿,所以才會誣告他謀反。但司馬穎在氣頭上,聽不進去,下令將陸機處死。臨刑前,陸機懷念起早年在家鄉悠閑自在的生活,感慨道:“華亭鶴唳,可復聞乎!”但悔之已晚。
司馬穎殺了陸機后,還要以謀反的罪名連坐陸云。部屬江統等人上書勸諫;蔡克等僚屬數十人也叩頭流血,流涕苦勸說:“(陸)云為孟玖所怨,遠近莫不聞;今果見殺,竊為明公惜之?!彼抉R穎這時也有些猶豫了。但孟玖為報私仇,不斷催促,結果司馬穎最終還是將陸云也處死了,并將陸機一家滿門抄斬。
陸機作為一代文人,抵擋不住權勢的誘惑,誤入政壇;但又不懂官場權術,不諳官場風險,關鍵時刻不能全身而退,臨陣指揮又無大將之才,從而招致失敗,上演了一出“鶴唳華亭”的悲劇。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談到此事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士有詞翰之美,而樂以之自見,遂以累其生平而喪之,陸機其左鑒已。(陸)機之身名兩隕,瀕死而悔,發為華亭鶴唳之悲,惟其陷身于司馬穎,不能自拔,而勢不容中止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