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繡帕
- 絕代佳佞
- 含光
- 2942字
- 2008-09-06 19:46:06
當天午后,繼謝聆春離開之后,楚歌一行人,也踏上了北去的征程。
不過不同的是,楚歌離開隆興府,是異常的隆重,江西官員,三教九流,都來江邊送行。而欽差大人孫公公,更是和楚歌一起,乘舟去見武青。
代鎮南軍都督何長安,執住楚歌的手,依依切切,“小侯爺這就走了么?咱哥兒兩個才談得投機,還有好多問題要向小侯爺請教呢……路上千萬要小心,有武將軍的三百親衛在,安全自然無虞,我說的是要小心自己的身子,不要過于勞累了,冷熱都要注意……你說你病還沒有好利索,為什么這么急著就要走呢?”
楚歌有些好笑,才知道這個武將,居然也有這樣婆媽的一面。只得一一應了,又解釋了一番不得不走的原因,承諾以后會經常聯絡;這才哄得何長安略停了啰嗦,說起正事來。
其實正事,主要是楚歌早間塞給何長安的面值二十萬兩銀票究竟如何用。雖然楚歌已經說明,是要補上隆興府那批發給兵士賞銀的缺口,但兩個人彼此都明白,其實那筆錢,是絕對不用還的了。
早先是何長安打算棄城,用了這筆錢自然不用還;現在是皇帝陛下大張旗鼓支持他們“造反”,更加沒人敢同他們提那筆錢的問題,何況銀子是實實在在用在了守城上頭,更是理由充分,至少目前不會有文官不長眼地來問銀子使用的手續合法不合法的問題。
但楚歌這二十萬還是毫不猶豫地給了。她早在從京城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計劃好了二十萬銀子的歸屬——交給隆興府。畢竟,這二十萬都是當初隆興府賑災的款項中的一部分,被戶部截留貪墨了下來,最終又都交到了她的手里。
當然,二十萬給是要給,但怎么給,給誰,她也是要有個計較的,至少,她不能白白讓二十萬兩白銀從自己手里過一回,卻一個響兒也聽不見不是?
楚歌和何長安簡單計議了一會兒,又說了說隆興之役保奏什么人的功勞之類的話,這才告辭過來,請孫公公先行登上中央大船,然后又看著武青的三百親衛分散上了周圍幾只官船,這才登舟而上,揮手致意,讓水手啟帆而行。
站在甲板上,看著漸漸遠去的隆興府,看著遠觀依舊巍峨壯美的滕王閣,楚歌心中浮出些說不清的滋味來,她在這里住了有些時日,來的時候,舟中何等熱鬧?現如今離開,卻顯得冷冷清清了。
辛鋒寒和謝聆春的離開,最是令她悵惘。
“小侯爺?”身后的流丹輕輕喚了她一聲,自言自語似地感嘆:“真沒想到在隆興府,居然住了這么些日子,發生了那么多的事……現在還真是說走就走了。”
楚歌微微勾了勾唇角,沒有回頭,“是啊,說走就走了,你的送禮大業,還沒有完成呢!”
流丹聽出她玩笑的口氣,卻一本正經地回答:“是啊,送禮還沒送完呢,圣旨就來了,真是郁悶!不過一夜功夫,就有多少官員趕著要把禮物送回來,還預備了幾倍的銀子想孝敬小侯爺呢……不過還是砸銀子的感覺好啊,逛街買東西的感覺也不錯!”
“感覺不錯么?”楚歌轉頭來,眉眼彎彎,“那你可以開心了——送孫公公去江夏傳旨,會繞很多路,正好你就一路走,一路送吧!”
“真的?!”流丹唬了一跳,想想又搖搖頭,“圣旨傳了之后,江西的官員都不敢收咱的禮了,別處的也都一樣吧?哪里還送得出去呢?!”
“我是說真的。”楚歌沉思似地,“各處官員有禮來,你就收著,禮太重的記下來,等我處理。但不管給咱們送了沒有,你還是象往常一樣給他送,以前沒送過的,要送;送過了的,保持聯絡,接著送!也不用太多,但要持之以恒才好……”
流丹瞠目結舌,“哪有這么倒著送禮的?!以前咱們求人家,人家會收,現在,敢收么?”
“誰說我不會求他們?”楚歌不知道她現在的笑,落在流丹的眼中,已經頗有了幾分楚郡侯當年的風采,“過些日子你就幫我給收了東西的那些人挨個寫些密函,弄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求求他們。具體怎么寫我會告訴你。”
流丹依舊是云里霧里,正要再問,忽然看見孫公公笑瞇瞇地出現在了甲板上,只得住了口。
“姑娘和小侯爺在聊什么?”孫公公搭訕著湊過來,“說得熱熱鬧鬧地,卻把老奴一個人丟在艙房里……”
他知道昨天晚上隆興府的宴請楚歌沒有出席,是在氣他宣口諭的事情;所以現在臉上陪著笑,滿是巴結的神色。
“在說送禮的事。”楚歌也不好真正怠慢了他,應了一句,又回頭對流丹說:“我又想起來一件:那績溪的老里正,聽說家里添了個小重孫,你記得替我備份厚禮,張揚著點兒送過去。”
流丹答應了,知道孫公公是有話要說,便告退下去了。
楚歌這才回頭隨便問了幾句孫公公京中的情況和他一路上的見聞。
兩人聊了一會兒,孫公公問道:“小侯爺,聽說武將軍現在正在江夏?”
“正是。”楚歌眺望著不遠處武青親衛所在的那幾艘官船,那些船正半揚了帆,拱衛著中央大船緩緩而行。“武將軍取了陸路,先行趕往江夏。聽說那邊他的家人已經病危,亟待一見。”
“武將軍還有家人么?”孫公公卻搖搖頭,“我聽陛下說起,似乎武將軍自小在軍中長大,是一個孤兒,并沒有什么家人在?”
楚歌點點頭,從血衣衛得來的消息也是這樣,武青是在十六年前京城陷落時留下來的孤兒,在邊境乞討時被收留軍中,開始時是在火頭軍打打雜,后來則因為勤奮和出色的武藝,很快便成了最年輕的兵士,接下來一件件軍功累積,年方弱冠,便擁有了現在的地位。可以說,武青的故事,幾乎已經是軍中的一個傳奇。
不過,這次武青轉輾奔赴江夏,去見“家人”的事兒,卻是血衣衛怎么也調查不出來的了,他那位神秘的家人,究竟是誰,怎么會住在江夏,也同樣是楚歌好奇的對象。
不過這次也算借了孫公公的光,楚歌得以借了護送圣旨的由頭,自己也前往江夏去親眼看一看,到底武青如此緊張的“家人”,是個什么來路。
孫公公見楚歌不答,悄悄看了眼她的表情,道:“這種探聽消息的事情,說起來還是血衣衛最為拿手,奴才臨來那天,看見陛下接到了謝公子的千里傳書,還連連嘆息,只說楚郡侯之后,血衣衛無人,可惜了一把利刃。”
楚歌知道他這是在示好,便笑笑,“現在謝公子入掌血衣衛,想必可以重現當初風采。”
孫公公連忙點頭,討好地笑,“說起來陛下對小侯爺的恩寵,還真是絲毫未減,傳下來這些圣旨口諭,哪個不是為小侯爺著想?連謝公子私自離京,陛下都毫不追究,就是怕查究下來會牽連到小侯爺呢!小侯爺都不知道這件事京里頭現在怎么傳——”
他又立刻頓住,改口說:“小侯爺離京這些日子,陛下常常念起小侯爺,便在綠綺閣獨坐,有時候一坐便是一夜,連奴才看著都心疼得緊哪!……”
楚歌略哼了一聲,心中暗道:那個端木興只怕又是在借著她的名頭,清凈下方便思考國家大事吧?即使是現在略有了小侯爺的記憶,也沒有記得她和他關系好到那個地步?!
不過,她探手到袖中,握住了那條黃綾“繡帕”;這個東西,真的是皇帝端木興繡的么?依稀印象里,是在侯府中的鳴鸞苑……一個梧桐深處秋日的午后,小侯爺剛剛失去了那個最親的親人,“巫女”夫人,真正是痛不欲生的時刻,見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