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珠海名片

珠海的名片

改革開放及建市40年,珠海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巨變?

只說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有許多亮麗的名片——

最浪漫的名片是情侶路。

一邊是碧海、藍天、銀灘;一邊是青山、綠樹、白樓。

100里的風光,100里的仙境。

徜徉著情人、家人、親人,流連著友人、游人、旅人。

輕風傳遞著千般恩愛,長路流淌著萬種風情。

最知名的名片是漁女雕像。

自從1982年屹立在香爐灣,就成了城市的標志。

腰系網具,表明了她的以往;手捧珍珠,昭示著她的奉獻。

體態婀娜,風姿綽約,一位傳說與現實結晶的女神。

她與城市一起,永葆活力與青春。

最古老的名片是寶鏡灣巖畫。

說它古老,是因為它誕生在5000年前。

說它不老,是因為它1989年才被發現。

一幅中國沿海史前巖畫代表作,史前“珠海的《清明上河圖》”。

告訴著40多歲的珠海市,60多歲的珠海縣,有著5000多歲的珠海人。

最轟動的名片是珠海航展。

也是中國航展、國際航展,位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代表國際航空航天先進科技主流,展示當今世界的發展水平。

1996年以來每兩年一屆,一次次全城空巷,全國蜂擁,全球睜大了眼睛。

見證了世界的東方,一個航空航天強國的輝煌。

最歡樂的名片是長隆海洋王國。

2014年,珠海有了世界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

在海洋館,看15000條珍稀魚同游;在海底餐廳,與鯨鯊等動物共餐。

在新奇的表演中大開眼界;在驚險的體驗中挑戰極限。

繚亂了雙眼,休閑了身心,萬眾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最開放的名片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2015年起,它成了“特區中的特區”。

珠三角核心區最后一塊開發中的處女地,迎來了大展宏圖的機遇。

“一國兩制”的交匯點,內外輻射的結合部。

粵港澳大灣區的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最藝術的名片是日月貝大劇院。

兩只貝殼在野貍島亭亭玉立,2017年元旦,成了中國第一座海上大劇院。

日貝,1600人的大劇場;月貝,500人的音樂廳。

披著陽光則金光閃閃,灑下月色則晶瑩剔透,打開燈光則如夢如幻。

擁抱海洋,面向世界,它與珠海的品位一脈相承。

最驚世的名片是港珠澳大橋。

一橋飛架大海,讓珠海成了唯一陸橋連港澳之地。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戰略性的大橋,創新性的大橋,環保性的大橋,景觀性的大橋……

宣告著:世界上再也沒有中國造不出的大橋了!

有人說,也許這稱得上是“珠海新八景”了。

不過,日新月異的珠海,還會不斷涌現出嶄新的名片……

(2019年3月,2022年3月)

港珠澳大橋——“課外讀本”

一座港珠澳大橋,一部百科全書。

不只是學生,每個人都可以到此收獲取之不盡的知識。

地理課:一橋連接港珠澳,成了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內行人稱它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外國人稱之為“新世界七大奇跡”。

歷史課:這里傾聽過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悲嘆,見證過南宋王朝的覆滅。

作為今天與明天的背景,一面鏡子鑒出了古今。

語文課:名詞、動詞、形容詞,成語、故事與段子,都在這里閃耀。

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它的美,卻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數學課:全長55公里,建設9個春秋,投資1269億元……

看得見的是數字,看不見的是心血,則無法計算。

物理課:斜拉橋,大沉管,拍海浪,抗臺風,到處都有流體力學。

需要創新的是前所未有的科技,需要保持的是攻堅的毅力與信心。

化學課:鋼材、石料、油漆,千變萬化的、數不清的化合物。

卻無法化驗,風雨兼程中的建設者,是什么特殊材料所合成。

生物課:鳥在橋頂飛,魚在橋下游,鮮花在人工島綻放。

一切都各得其所,自由,自然,自在,保持著原生態。

外語課:英、日、俄、法、葡、西……大橋上流行著世界各地的語言。

當然,也可以用普通話與粵語,做出最貼切的翻譯。

美術課:美在大橋,美在隧道,美在風光,美在色彩,美無處不在。

美景任你畫,美圖任你采,畫筆畫不盡,相機拍不完。

音樂課:從雄壯之歌到優美之歌,從交響樂到小夜曲,想唱就唱。

最動聽的,是心中之歌,是我和我的祖國。

體育課:健壯的身材,健美的姿勢,健康的體魄。

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家,都應有像這座大橋一樣的品格。

政治課:國家工程,國之重器。科技實力,綜合國力。

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橋啊!

不只是學生,每個人都可以到此收獲取之不盡的知識。

一座港珠澳大橋,一部百科全書。

(2019年3月3日)

珠海航展

最讓珠海的賓館酒店欣喜若狂的是珠海航展。

最讓珠海市民又憂又喜的也是珠海航展。

怎能不憂?

到處都是人,客人。到處都是車,外地車。

把通往機場的道路、橋梁塞得滿滿的,把珠海的賓館、酒店、商場、大街塞得滿滿的,塞出一條條凍結的車河,塞成一個個堰塞湖。

怎能不喜?

全中國都在傳頌珠海的大名,全世界都在張著羨慕的眼睛。怎不令珠海歡欣鼓舞,怎不叫珠海人喜出望外!

更不要說賺得盆滿缽滿的賓館酒店了。

其實,它不叫珠海航展,而叫中國航展。全名是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這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航展,全世界也只有5個。

一個代表著當今國際航空航天業先進科技的主流,展示著當今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藍天盛會啊。

1996年揭幕、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2021年已是第13屆。

看,藍天白云間飄揚著五彩煙帶,“八一”和“紅鷹”飛行表演隊帶來了目不暇接的精彩與驚險。

在轟鳴中掠過長空的戰機群,翻轉倒扣,“鷂子翻身”,驚險俯沖,“天女散花”,更有“一箭穿心”的絕技,掀起了觀眾們狂風般的歡呼與喝彩。

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這條會飛的船,會游泳的飛機,搭載了9噸水從天而降,刷亮了眾人的雙眼。

展館中,國產“20”家族的三代飛機——殲-20、運-20和直-20,聚集了超高的人氣。

海軍的國產航母山東艦的大比例模型,陸軍的無人作戰車輛,顯示了保家衛國的雄心。

在地面,坦克及履帶裝甲車、防護型突擊車、越野車,演示了爬縱坡、過壕溝等場景,似乎讓人走進了“戰爭大片”。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來的國旗、月球土壤和巖石樣品,以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讓人們的視野進入了太空……

這一次,參展的有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家企業。

簽訂的合作協議書總值超過125億美元,成交了各種型號的飛機159架。

來自世界各國及地區的312家媒體、2630名記者來到航展現場采訪。

一位波音公司高層評價說:“中國航展等于活力、科技和全球化視野。”

為了把機會讓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只是在電視機前陪伴了這次為期6天的航展。

我看到了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的風采,看到了中國和平崛起的形象,看到了強大祖國的神采。

看到世界航展的地圖上,有一個國家叫中國,有一個城市叫珠海。

正是航展改變了這座城,航展托起了這座城。

它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面貌,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無限的活力。

看到一架波音737-800客機“青春珠海號”掠過漁女塑像與日月貝上空,掠過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上空——

作為珠海人,我深深感到了榮幸,與榮耀。

(2021年10月20—21日)

珠海情侶路

走過十里海灘,未見盡頭。又走過十里濤聲,未見盡頭。再走過十里椰風,未見盡頭。

歡聲笑語的野貍島說,路在前頭。手捧珠寶的漁女雕像說,景在前頭。

如魚得水的海濱浴場說,樂在前頭。滿載希望的九洲港說,福在前頭。

走過青的山、綠的島,走過左邊的林帶與右邊的樓群,走過不會枯竭的大海與永遠不爛的礁石。

這條路太長了,一天又一天,都走不到頭。

寬闊平坦的路,蜿蜒曲折的路,風景如畫的路,如夢如幻的路,情深意長的路,沒有盡頭。

即使沒有海誓山盟與甜言蜜語,沒有心潮澎湃或含情脈脈,甚至不一定要手牽著手。

只要兩個人相依相伴,在這里就可以一直從晨曦走到月夜,從生龍活虎走到步履蹣跚。

從面若桃花走到白雪滿頭。

(2014年12月)

珠海漁女

可以說她土,身上掮著漁網。

可以說她洋,頸上掛著珠鏈。

最令世界矚目的,是她那雙高舉的手,是手上捧著的那顆晶瑩璀璨的珍珠。

一位漁女從海邊走來,站在香爐灣的一塊石頭上,成了一座新興城市的見證。

從漁農社會走向工業化、信息化的見證。

從一個邊陲小鎮走向中國懷抱中一座明珠城市的見證。

那時我見到她,年輕,漂亮,婀娜的身姿充滿活力,可掬的笑容沁人心脾,炯炯的眼神閃爍著希望。

那時我也年輕,也有活力。一晃30年過去,我已垂垂老矣。

可是30年后我再見她,漁女還是那么年輕,那么漂亮,身姿與笑容不減往日,活力與希望更勝當年。

手捧的那顆珍珠,閃爍著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些東西是可以永葆青春的。

這座漁女雕像是這樣。

她所代表的一座城市,更是這樣。

(2014年12月)

寶鏡灣

珠海市只有30多歲,珠海縣也才60多歲,可是珠海人有5000歲了。

這是寶鏡灣告訴我們的。

高欄島寶鏡灣的5處7幅史前巖畫,出堂做證。

在藏寶洞東壁的5米長、2.9米高的巖壁上,一支大型船隊正在乘風破浪。

大坪石的巖壁上,先民正沿著踏板攀上船頭,鄉親們牽著手載歌載舞。

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啊。同舟共濟,激流勇進啊。歡天喜地,慶賀豐收啊。

粗糙的石鑿,刻下了先民向海洋進軍的激情,鑿響了中國海洋文化的先聲。

同在寶鏡灣,大批玉玦、水晶玦、石圭、石鉞、石網墜從沉睡中醒來。

還用一塊37斤重的石錨,宣告著一項史前紀錄的誕生。在淇澳后沙灣,在三灶草堂灣,在南水大基灣,在唐家大塢環,在拱北關閘西瓜鋪,在前山南沙灣,在北水營地山,在斗門繒船埔……

到處是沙丘遺址,到處有陶片、石斧、石鑿、石砧、石錛。

夾沙陶片訴說著人類的童年,磨光石斧、彩陶圈足盤、刻劃紋白陶豆講述著新石器時代。

依山面海,防風避浪,天生的風景,天然的選擇。

凡有淡水流過的沙灘,都是詩意的棲居地,漁獵與采集的好地方。

現在都說珠海是最宜居城市。其實,5000年前的珠海人——

早就知道。

(2015年6月)

伶仃洋

想當年,文天祥也是從這里經過。

率領的南宋官兵在這里被元軍打敗,他的詩,是被俘后囚禁在一條船上寫的。

“零丁洋里嘆零丁”,望洋興嘆,嘆不盡一片丹心隨一個王朝被海水淹沒的苦痛。

“山河破碎風飄絮”,800年前的恥辱,就隨著波濤在這里沉浮。

這一天,我過伶仃洋,坐著大巴車在港珠澳大橋上飛馳。

從伶仃洋上世界最長的鋼鐵大橋駛過,從伶仃洋下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穿過,從“新世界七大奇跡”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飛過。

聽海風從身邊呼嘯,看海景在眼前倒著飛跑。

此刻,文天祥和他的詩從腦中一閃而過。

我不禁抬起頭,挺了挺胸膛。

我們終于有了這樣的大橋。

我們畢竟能造這樣別人沒有的大橋。

況且,世界上已經沒有中國人不能造的橋了。

(2018年11月)

白石街

一條石板街與街口的土炮臺,把我帶到1833年10月15日,整整180年前。

面對來勢洶洶的英國鴉片販子10多條武裝舢板,土炮筒怒吼了淇澳島的萬眾一心,打響了中國人自發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第一發炮聲。

花崗巖條石鋪出的1000多米石板街,就是見證。

它是用英國人的3000兩白銀賠款修筑的。

我腦中,浮現出一部中國近代史,每一頁都是斑斑血淚。

每一頁都寫滿了不平等條約,寫滿了割地、賠款。

而這條白石街,鋪寫著中國近代以來,因勝利得到的第一筆賠款。

走在白石街上,我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真是孤陋寡聞啊,遲至今天來到白石街,我才知道這段歷史。

其實許多中國人,還不知道這段歷史。

(2013年10月)

會同村

名叫會同村,其實會有許多不同。

三座祠堂,講著嶺南方言。兩座碉樓,說出西洋腔調。

灰瓦、青磚、飛檐,典型的嶺南風格。方正規矩的三街八巷,西方的規劃理念。

清代民居,掛著西式時鐘,裝飾歐式壁畫。室內雕梁畫棟,墻外嵌著百葉窗。

這座中西合璧的村莊,早在170年前,就開始與眾不同。

村民紛赴港澳與海外謀生。著名的莫氏三祖孫,相繼操持香港太古洋行61年,帶了1000多個鄉親走出鄉門。

一批新興的民族工商企業,在中國香港、廣州、上海、福建風起云涌,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早在1922年,它是全縣第一個用電的村子,他們是最早在電影中認識了卓別林的中國村民。

走進這座村莊,可以走進中國近代工商史。

走出去,走出了開放的步伐。留下來,用建筑群記錄歲月的腳印。

即使有再多的不同,它還是叫作會同村。

即使花果開遍五洲四海,根還是扎在珠海鳳凰山麓。

(2016年3月13日)

石福姑

千年萬年,這一塊無名的巨石就端坐在珠海石景山上。

千人萬人,多少年來就從景山公園門口走過,卻沒人發現她的秘密、她的美。

直到7年前的一天,一粒沙子走進了老作家陳老師的鞋子。他蹲下來的時候,一個奇跡出現了。

一個天然的女神!

瀑布般的長發。端莊的臉龐。

高挺的鼻梁。抿著笑容的嘴。

炯炯有神的眼。甚至,美妙的睫毛!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幾步,女神還在。當然,走偏一些,女神就消失了。

美,是需要發現的。

發現美,需要時機,需要距離,也需要角度。

陳老師的驚天發現,轟動了全城。千人萬人用相機與腳步投票,確認了珠海的又一個名勝。

現在,被陳老師叫作石福姑的女神的名字,就刻在一塊石頭上。另一塊石頭,刻著他講的她的故事。

有人說,她,正是珠海漁女的母親。

(2016年3月12日)

鳳凰南路

鳳凰南路坐落在老城區香洲的中心,一條珠海最繁華的老街。

最熱鬧的是揚名廣場。

一座8層樓的商城,滿載著應有盡有的吃穿玩樂,以及川流不息的笑聲笑臉。

最寂靜的是烈士陵園。

近百年為國家、為民族獻身的先烈,在這里默默地保佑,默默地守望。

兩座地標性的建筑,在大街兩旁分立,面對面相視,無言地交流。

讓商城里喜笑顏開的人們,珍惜幸福的來之不易。

讓陵園里不時回眸的先烈,感到奮斗的無怨無悔。

是的,他們當年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人們今天理想的生活……

我經常帶著孫子在這條路上走。

鳳凰南路似在無聲地指引——

你是從哪里走來,又要到哪里去……

奧迪車激起千層浪

一輛白色奧迪小汽車,開進了珠海博物館一樓的展廳。

有人說它是一塊石頭,一塊能激起千層浪的大石頭。

哦,原來它正是當年珠海百萬重獎的獎品。

站在它的面前,我腦海里頓時浮現了那條轟動全國的新聞——

那是1992年3月9日,珠海市給三名科技功臣各獎了一套大房子、一輛奧迪車和一大筆獎金。

而面前這輛車,是第二年獲得同樣獎品的特等獎得主游景玉,向珠海市檔案館捐贈的。

30年前,能有包括轎車、住房這樣的緊缺資源在內的百萬元重獎,真是破天荒的大事件啊!

豈止是在中國傳統體制的一潭死水里,丟下的一塊巨石?

站在這塊“石頭”面前,我仿佛看到它的沖擊波從珠海沖向全國,從科技界沖到全社會。

看到珠海又一次吸引了全國甚至全球的目光。

看到一撥撥海內外人才擁進珠海的可喜情景。

看到這塊“石頭”激起的無窮創造力,在珠海、在全國開花結果。

現在的珠海,也正是它結出的果。

30年了,它的沖擊波還在我的心中激蕩。

我想起30年前,珠海市市委書記向鄧小平匯報重獎科技功臣的打算時,鄧公伸出大拇指說:“我贊成!”

感到珠海人真是了不起,真是有膽識,有遠見。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真是名副其實。

現在,這輛奧迪車停在博物館里,給歷史做了見證。

這塊“大石頭”,也成了一塊——紀念碑。

(2022年3月)

日月貝

小的是月貝,60米高。大的是日貝,90米高。

也許是世界上最高的貝殼了。

月貝是音樂廳,坐500人。日貝是大劇場,坐1600人。

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貝殼了。

白天,半通透的珠貝耀眼奪目。夜晚,絢爛的珠貝五彩變幻。

貝殼里面,美妙的聲音繞梁飄蕩。

貝殼張開,敞開胸懷去擁抱世界。

在野貍島上席地而坐,同漁女雕像隔水相望。

一座浮在海上的歌劇院。

一座新的珠海的城徽。

(2018年3月22日)

橫琴是一把琴

老年人說,它曾是兩把古琴。

就橫在南海的碧波上,一個大橫琴島,一個小橫琴島。

千萬年來,奏的是山之歌,海之歌,風之歌。

中年人說,后來,它成了一把新琴。

幾十年前圍海造地,兩個島填成了一個島。

奏響的是兩支歌——

一支美景之歌:山不奇水奇,樹不奇石奇,地不奇島奇;雨后處處是瀑布,塊塊奇石都是景。

一支美食之歌:橫琴蠔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還有無核雞心柿、中心溝鯇魚,還有知名或不知名的山珍與海味。

年輕人說,現在,它是一把現代化的琴。

正奏響著一曲多樂章、多聲部的大合唱,曲名叫“粵澳深度合作區”。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正書聲瑯瑯,長隆海洋王國已笑語喧天。

粵澳合作產業園、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橫琴總部大廈、銀河娛樂體育休閑度假項目,正熱火朝天地推進。

港珠澳大橋伸出的兩條手臂,已把三地攏得更緊。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此高度聚合,高效流動。

一個匯聚全球吸引力的旅游度假綜合體正在建造。

一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已經確立。

一座現代化城市初露崢嶸。

橫琴,一座融古今中外為一體的琴,正在日夜奏鳴。

永無休止符,一部進行曲。

(2022年3月)

東澳島的色彩

這里的色彩是不是過于單調了?

除了藍色,蔚藍的天空;

還是藍色,碧藍的大海;

以及一邊是伶仃洋一邊是南海的與天相接的水天一色的藍。

除了白色,天上的云朵,種在空中的純棉;

還是白色,浪濤輕拍的海灘,鋪滿銀光的沙子。

再有就只有綠色了。漫山遍野的小葉榕、小竹子、野菠蘿與龍飛鳳舞的野藤的世界。

再有就是看不到的無色了。那是透明的空氣,只有心肺才能感受到……

這里的色彩著實單調了一些。不過,已經足夠了。

這都是原生態的色彩啊,不是人工所能克隆的色彩。

單調得如此豐富,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很難找得到。

(2018年12月)

名花玉堂春

滿樹都是花!

為了表示興高采烈,把綠葉都省略了。

外紅內粉,半開半合,有的含笑,有的狂歡。

它是名花玉堂春,又叫木蘭花。

長在珠海南屏北山村楊氏大宗祠里,清代同治年間種的,距今150年了。

這地方我曾來過多次,它的花容卻是第一次幸會。

昨天,掛在身上的燈籠、紅包把它映得滿面通紅。

其實,我想屏蔽那些掛件,只愛它的清純與淡雅。

也許,它自己也未必喜歡那些身外之物吧?

不過它也別無他法,生來就與喜慶密不可分。

開在元宵前后,花期只有10天。

(2018年3月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康平县| 山丹县| 广河县| 攀枝花市| 庆安县| 福州市| 双流县| 内丘县| 蒙城县| 九江县| 齐河县| 焦作市| 汤阴县| 呈贡县| 甘德县| 芒康县| 江达县| 琼海市| 绵阳市| 兴仁县| 永靖县| 万州区| 三原县| 尼木县| 津南区| 谢通门县| 米易县| 镇江市| 昌黎县| 阿坝| 京山县| 徐闻县| 克什克腾旗| 宜兰市| 赤水市| 特克斯县| 南宁市| 山阴县| 宜州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