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閨女愁死個人。
普遍撒網重點培養,桂枝娘逢人便誠懇的說:俺家老二閨女長得好,家務做得好,針線做的好······總之就像賣東西一樣各方面都好。她也成了話。每每這時,話不多的張全有也會順上幾嘴。
一天,方萬年的鄰居小七要刻個章,在街上沒有找到張全有,找到了家。小七臨走時,張全有老倆一再重復:俺家的二妮還沒找下婆家,多留點兒意。
說來也巧,小七回家的路上正好遇見鄰居方圓娘(方萬年的妻子)。
方圓娘見小七走著手里擺弄著印章,她約摸小七定是找張全有刻章了。搭訕間,方圓娘直奔主題,問:你知不知道反字張(張全有的綽號)的二閨女出門(結婚)了沒?
方圓娘是奉老頭之命前去打聽,想讓桂枝做他的侄媳婦。
昨天,在外地工作的方清給叔父來信說,他離婚了,想叫叔父在家里給他物色對象。
如今的方萬年是縣衛校校長兼中醫老師。
多年來他堅持每天練一個小時的大字,雷打不動,一天不練、不寫就像吃饃不就菜一樣乏味。
那天,他正在興頭上,方清的一封家書,讓他把“嗜好”束之高閣。
這次,方清的書信非同尋常。
叔父:您好!
代問嬸娘好!弟弟、妹妹好!
近段工作繁忙,疏于寫信,求叔父免侄兒之罪。
今日書信一封,有要事相告。
半年前,我和徐蕓離婚,群一隨他媽,我每月出生活費。
說到這,您是不是該罵我沒良心了。叔,您先不要罵我,我知道,沒有徐蕓她爸的扶持就沒有我的今天。
原由見面后,詳說。
近日,我深思熟慮,決定在老家找個媳婦,這樣可以讓她在老家侍奉風燭殘年的爹娘,省的我牽腸掛肚。
求叔父托親朋好友為不孝侄子尋找有文化,相貌好,人品好,勤勞善良的女子為媳。
別不多說,見面細敘。
此致
敬禮
方清給叔父寫信一貫是簡明扼要,不寒暄、不拉雜。彼此懂得。
方萬年讀罷,立刻坐直,眉頭緊鎖,摘掉眼鏡在屋里踱著方步。他想起來方清那句話:孩子隨他媽!心里不是滋味。
片刻的沉思,他又默默地點點頭,侄子做的對!一個有事業的男人帶著孩子不行,他感同身受。
說實在的方清是方萬年的驕傲,在學校有些獻媚的老師說:方校長,您家侄子了不起呀!才38都就是處長。
他淡定的說:千里為官,只為吃穿。其實,他在心里高興著呢。
走著走著,他撩了一下長袍,又放下,又背抄著手走了兩圈,然后,坐回到太師椅上,兩腿松散的伸著,兩胳膊抱在胸前,頭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陷入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