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為什么遠古的人能活一百多歲,而且動作一點都不顯衰弱?——“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在《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里,黃帝向他的老師岐伯請教:“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老師啊,我聽說在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都能活一百多歲,而他們的動作一點兒都不會顯得衰弱,為什么現在的人手腳活動就不太靈便了呢?

*“動”是動腳,“作”是五指張開,指動手

我們現在都是說動作,但古人的行文用字和我們不大一樣。什么叫“動”,什么叫“作”呢?

繁體字的“動”是這么寫的——“動”,左邊是“重”,右邊是“力”。它指的是用我們的腳發力。“重”的左邊加一個“足”,就是“踵”,腳后跟的意思。道家還有個說法叫“踵息”,意思是說腳后跟也會呼吸。

我們都知道,練武功的時候,腳尖一挑,腳后跟發的力全部到全身。我們在練一些內家功如太極拳的時候,有一個要求叫“力由足底起”。當腳后跟著地的時候,力量能通過脊柱傳遍全身。所以說,動是指動腳。而作呢,是五指張開,是指動手。作業、作品、作坊等指的都是動手。

黃帝觀察到,當時的人年紀不到五十,手腳就不那么靈活了。就是說,動作的頻率、幅度、力量都衰弱了。

“衰”是古人專門描寫人的力、氣、色的詞。我們說人年老色衰,指的就是這種感覺。

*“身”和“體”誰更重要?毫無疑問是“身”

大家看過蜥蜴嗎?當蜥蜴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怎么做?會自斷小尾巴逃生,就是舍去末端梢節來保護自己的身體。

人也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當氣血不夠的時候,先保護誰呢?人會先保護重要的部位,也就是我們的軀干,保證身軀的氣血供應,就是讓流向四肢末梢的氣血減弱。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人老以后,手腳的精細活動,比如,捏針就不那么靈便了,這是黃帝觀察到的現象。

這就又引出兩個字:“身”和“體”。“身”指軀干,“體”指肢體、末梢。我們經常說有的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就是不動胳膊不動腿。“身”和“體”誰更重要呢?毫無疑問是身。

*為什么現在年過五十的人動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

現代人經常去健身房,是去健身還是健體?是合乎養生之道還是舍本求末?

如果把黃帝的問題挪到現在問,我們發現,現在人年過五十,動作皆衰的不多。什么人多?猝死的人多。我不用舉例子,影視明星、名人,大家看看……

現在我們有高科技,有手段,比如,健身房,為什么呢?有的人手腳不靈便的時候要去鍛煉,強迫自己把氣血從軀干分流到四肢,動作顯得還是那么矯健,可是哪里虛了?供應心腦的氣血不夠了。所以,現在的很多人不是動作皆衰,而是猝死。

有人問,徐老師,您現在的這番話,給特別不愿意去健身房的人提供了一個借口。所以您是不是在說,為了不猝死,請大家不要去健身房?

其實,“健身房”用字不當,應該是“健體房”,它不是健身房。

什么叫“健身”呢?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健身方式,不是現在的人在跑步機上運動,而是站樁——站得像樁子一樣,手腳都不動。那么哪兒動?所有的胃腸開始蠕動,這叫“健身”。

現在的人為什么不懂如何正確健身呢?因為活得太自我、太刻意,不愿放棄后天的那套東西。所以,他就回不到道和自然,這也是我講《黃帝內經》要強調的一個重要的理念——讓身心回歸自然。

從古至今,人類追求健康長壽的夢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迫于競爭的壓力,正在用透支身體的方式,換取短暫的經濟與物質回報,然而這種殺雞取卵式的做法,導致的后果就是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那么如何改善這一令人擔憂的現狀呢?

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道、方向。方向對了,比什么都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肇庆市| 成安县| 东山县| 晋州市| 云阳县| 滦南县| 罗田县| 宜宾市| 曲麻莱县| 宜丰县| 林口县| 奉新县| 南澳县| 文安县| 会昌县| 泰安市| 四会市| 辉县市| 上栗县| 平阳县| 泾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德化县| 东至县| 卢湾区| 锦州市| 苗栗市| 大邑县| 周宁县| 肥东县| 山东省| 仪征市| 阜平县| 塘沽区| 思茅市| 浑源县| 修水县| 竹北市| 五莲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