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大陸,暹羅
它位于法屬印度支那旁,作為英法兩國的緩沖地,它一直能夠在兩國的夾縫中逢源,利用自身的特殊慢慢發展壯大自身。
暹羅是中國人對古代泰國的稱呼。宋元時代,中國人知道泰國的土地上有“暹國”和“羅斛國”兩個國家,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的一員前往真臘(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書中就有“暹羅”之稱(有學者認為原書并無該稱呼,是后人誤改)。1349年,南方的“羅斛國”(阿瑜陀耶)征服了“暹國”(素攀武里,一說素可泰),由于兩國已合并,中國遂以“暹羅斛”來稱之。
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于是“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成為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
而當時泰人的自稱并非是“暹羅”,他們自稱本族為“泰”。在《泰語大辭典》中,“泰”有“自由人、不為奴、人、族稱”四種含義。有人認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該族群擺脫了高棉人的控制獲得自由,故自稱為“泰”即“自由民”。也有人認為“泰”的本意就是“人”。
對于泰人的來源,向來眾說紛紜,有一派學者(泰國及西方為主)認為泰人是從今中國腹地南遷的(更有甚者認為南詔國為泰人建立,云南為泰人故土,后來受蒙古壓迫才南遷的,受泛泰主義思潮的影響此說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被泰國官方接受并寫入教科書);還有一派學者認為泰人“自古以來”就居于中南半島,不存在南遷之說。
泰人的第一個國家是興起于1238年的素可泰王國,也就是中國史籍中所稱的“暹國”。但這不是該國自定的國號,那為什么叫“暹”呢?最初是印度人對泰國地區乃至中南半島的稱呼,系梵語,有兩種意思:黑色或黝黑皮膚;黃金或金黃色。早在1050年的占婆碑文中,就有暹人奴隸的說法,12世紀柬埔寨吳哥窟石刻中也提到了暹人士兵。可見“暹”是外界對泰人地域的稱呼。
而泰人自己的國號觀念則很弱,他們一般以都城來稱呼本國,如都城在素可泰時,就自稱為“阿那札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等時代亦然。除此之外,泰人對自己國家還有一個共通的稱呼,就是“勐泰”,意為“泰人之地”。
近代泰國打開國門以后,亟需制定正式的國號,在1826年與英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伯尼條約》及1855年正式開放通商的《鮑林條約》中,曼谷王朝都以“勐泰”作為自己的國號,但1856年批準《鮑林條約》時,曼谷王朝出于適應國際習慣的目的,采用外界的稱呼Siam(中文通稱“暹羅”,直譯為“暹”),“暹羅”這才成為正式國號。
1238年,素可泰王國建立。公元14世紀中葉,泰人首領烏通王吞并了素可泰王國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至18世紀中葉,其國土東部伸張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蘭那泰也為它所臣服。
公元15世紀中葉,戴萊洛迦納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制定了薩克迪納制,國王授予全體皇族、各地方領主不同等級的爵位;同時,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別賜予不等數量的食田,平民百姓也可獲得5萊(土地面積計量單位)土地。
阿瑜陀耶時代生產發展,物產豐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中國史書記載,在公元1370~1643年之間,其使節來到中國訪問和貿易達102次,明朝使者回訪也有19次之多。清朝乾隆年間在廣州設立“本港行”,專門辦理對暹羅的貿易、稅務等事項。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荷蘭葡萄牙等國商務交往也很頻繁。
公元16世紀中葉以后,曾經盛極一時的阿瑜陀耶與緬甸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邊境常陷于戰亂之中,北部屬國蘭那泰有時也不得不向緬甸稱臣。公元1767年4月京都被緬軍攻陷,財物被搶劫,人口被擄掠,皇室、寺院、民房和典籍文物全部焚毀殆盡。
公元18世紀,時值緬甸入侵,在華裔民族英雄披耶達信的領導下,暹羅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復國斗爭的勝利。隨后遷都于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王朝,達信被擁為王。他繼續領導擊退緬軍的頻頻進攻,把四分五裂的國家重新統一起來。
公元18世紀中后葉,吞武里王朝部將昭披耶卻克里即后來的拉瑪一世,逐漸掌握政權,至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登基,建都曼谷,建立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滅亡。
曼谷王朝初期,君主繼續實行等級森嚴的“薩克迪納”制,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同時也對舊的徭役制度和稅收制度進行改革。主要措施是減少服徭役時間和增加實物稅的項目,因此人身依附得以減輕,由于吞武里、曼谷及其附近地區的開發,湄南河三角洲肥沃平原被開拓為新的農業耕作區,水稻耕植面積逐漸擴大,甘蔗、胡椒的種植也發展起來,制糖、制鹽和金屬加工工業也隨之興起,航海、造船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木材開采加工工業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達而發展起來。貿易和生產的發展吸引了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沿海居民前來謀生,這些中國僑民受到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歡迎。
近現代,曼谷王朝傳至第四代君王,蒙固王,或稱馬古大帝(即拉瑪四世,1851年~1868在位)時代,亞洲兩個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已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蒙固王屈從于英國的壓力,于1855年與英國政府代表J.鮑林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條約破壞了暹羅傳統的司法獨立、關稅自主和宮廷壟斷對外貿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強也紛紛效法前來訂約,從此暹羅淪為半殖民地。
素可泰王朝的君主為蘭甘亨大帝,他被泰人尊稱為“泰國之父”。他最大的貢獻,是將高棉文改創為泰國自己的文字,這套書寫字體在1292年銘刻碑文時開始啟用,于是在1292年,泰文開始在全國流行。
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國泰民安,其勢力開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擴展。公元十四世紀初,素可泰王朝的勢力已經影響到整個馬來半島和老撾一帶。
蘭甘亨大帝團結各族,以平等方式對待泰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高棉人、馬來人和華人,他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錫蘭(斯里蘭卡)學習佛經,從此小乘佛教開始在泰國占了主要的地位。
大城王朝:蘭甘亨去世后,強盛一時的王朝日漸衰退。此時,泰國東部的一股泰族勢力日益壯大,并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區。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瑪鐵菩提,結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匯合處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亞”(華人稱為大城),并立號為王,這就是泰國的大城王朝的開始。
拉瑪鐵菩提稱王后,立即開展外交和軍事攻勢,并且一統天下,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國才能為大城王朝的基業奠定了基礎。大城王朝維持了四百多年,經歷三十三位君王。
十五世紀末,繞非洲好望角至東方之航線開通后,歐洲人開始前往泰國通商,首先來到的是葡萄牙人,他們占領了馬六甲海峽一帶,于1512年抵達大城,從此,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亦相繼而來。
1767年,緬軍攻入大城,城內的王宮、佛寺、民房和藝術寶藏均被摧毀,昔日的輝煌殿閣,如今只存殘垣敗壁,荒草遍地,僅供游人憑吊而已。
吞武里王朝: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淪陷,緬軍留下士兵駐守,以對付泰人的反抗。但在泰國東南沿海一帶,崛起了一支抗緬部隊,主將原是大城王朝的將領鄭信。鄭信是華人華裔,其父鄭鏞原籍廣東潮汕澄海,由于家貧往泰國謀生,并與一泰族女子結婚,于1734年生下鄭信。
大城被淪陷時,鄭信率領隨從逃出大城,于泰國東南的羅勇府建立基地,重新組織力量,半年后大舉反攻。首先攻破了曼谷的西岸吞武里,繼而乘勝追擊,圍攻大城,并和緬軍展開血戰,最后終于收復了大城。
鄭信進城,目睹昔日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決定遷都到湄南河西岸得吞武里,并建立起泰國的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重建家園的鄭信,消滅了據地稱雄的其他勢力,收復失地,統一了泰國。然而,鄭王由于宮廷的爭權奪利,以及執政后期因妃嬪爭寵而精神錯亂,1782年在政變中死亡,時年四十八歲。吞武里王朝就此覆滅,為時只有十三年。
曼谷王朝:鄭信王朝被推翻后,其手下部將昭披耶卻克里被加冕為王,在位為1782年到1809年,他就是拉瑪一世王(拉瑪是取自泰國民間傳說的一位英雄),也稱曼谷王朝,也就是延續到泰國王朝。是當今皇上哇集拉隆功大帝(拉瑪十世王)的祖先。
一世王封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把皇宮的地址從吞武里遷到曼谷,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國史上第四個國都。然后仿照大城的宮殿模式,開始建造新皇宮。他將舊城里所有劫后余生的工匠師傅全部找來,建成了舉世聞名的建筑,大皇宮河玉佛寺,從此國泰民安,曼谷王朝已逾二百多年,而皇族仍為拉瑪家族,國都依然是曼谷。
拉瑪一世的繼位者為拉瑪二世(1809年―1824年),在位十五年。曾遣使赴北京兩次,時為清朝嘉慶及道光年間。然而最受后世稱道的是他在藝術方面的貢獻,他所興建和修復的曼谷廟宇不勝枚舉,最著名的便是鄭王廟(Wat Arun)。他還展開外交活動,并允許葡萄牙在曼谷設立第一個西方國家的大使館。
拉瑪三世王在位期間為1824年到1851年,他繼續了暹羅重新對外開放的政策,成功地與中國進行了貿易,源源而入的中國彩色陶瓷使他倡導利用陶瓷片來裝飾許多寺廟。他還是個極度虔誠的佛教徒,鼓勵美國的傳教士把西藥和印刷引進了泰國,經過改良后使泰國開始有了泰文的印刷,天花疫苗也就是當時從美國引進的。
蒙庫是拉瑪三世的弟弟(1851年―1868年)他在繼位拉瑪四世王之前做過二十七年的和尚,他是曼谷王朝的英明國王之一,是泰國歷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國君,精佛學,重科學,知識淵博,通曉多種語言。他探研了許多學科,如西方歷史、地理、數學、現代科學,尤其是天文學。
他曾成功地推測出1868年8月18日將會出現日全食,當時許多歐洲和亞洲的科學家們持不相信的態度跑到泰國灣東南岸上觀察,這一天,果然月亮擋在地球前面,整個太陽被遮掉了。蒙庫的成功在東西方的天文學中倍受崇敬。
為了抵抗西方國家的侵入,他與鄰國化干戈為玉帛,又與西方多國建立外交關系,先后與英國、美國、法國、丹麥、荷蘭、葡萄牙、比利時等國簽訂了條約。無疑,這種做法導致他的國家免遭外國的欺凌而淪為殖民地的命運。
繼承蒙庫王位的是他的兒子,當時他只有十五歲,繼任為曼谷五世王,也就是泰國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
古代,早在遠古時代,在今泰國的領土上便有人類生息繁衍。20世紀60年代,在北碧府探拍洞遺址發現舊石器時代的粗糙石核和刮削石器,此外還發現中石器時代的石核工具和人類骨化石。在班考遺址出土大量石斧和新石器時代人類骨化石。在孔敬府能諾他遺址出土的有稻殼印的陶片,由此可以斷定早在幾千年前這里的人們已懂得栽培稻谷。
公元初年,在今泰國的北部和中部出現一些分散的、各自獨立的政權。最早的有金鄰國(即金陳國),位于今叻丕府境內。中國史籍《扶南異物志》載:“金鄰一名金陳,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銀,人民多好獵大象,生得乘騎,死則取其牙齒”,其地隘古代東西交通之要沖。在這里出土有公元2世紀的銅質小佛像和希臘羅馬式銅燈。
公元6世紀孟人建立波羅缽體國,該國后為真臘所吞并。10世紀在湄南河下游興起了孟人國家羅斛國。
在泰國的北部邊陲地區,很早便有泰人活動。13世紀蘭那泰王國在清萊建立了政治中心后,泰人不斷向南發展,先征服了孟人的哈利奔猜國,繼占領了泰人的帕堯國,1296年建成了清邁城。蘭那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遷移至此。
13世紀在湄南河上游稱雄的素可泰王朝,國勢興盛,人民生活安定。在文化上的重要建樹是吸收了古代巴利文、吉蔑文和孟文的優點,創造了符合泰語特點的泰人文字,并用這種文字刻寫了碑銘,為蘭甘亨國王歌功頌德和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
這種古泰文便是現代泰文的基礎。同時,國王從錫蘭引進了小乘佛教。著名的素可泰式的青銅佛像,便是這一時期的文化代表。素可泰與蘭那泰通好,同中國關系密切。
曼谷,皇宮
“宋穆遞查總理,自從四月份廢除奴隸制以來,社會的反響如何,國內貴族和土財主們的抵抗之心可有削弱。”二十出頭的朱拉隆功經過長達五年時間的傀儡,軍務總長昭帕耶·素里旺代以未到歷屆法定年齡為由代為攝政,去年終于真正做上了王位能夠自主理政,再也沒有人鉗制他,一上來他便廢除奴隸制,解放勞動力以增強國力可惜實際情況并不如愿,來自貴族階層的陽奉陰違和王室其他成員的抵制,讓年輕的他焦頭爛額。
朱拉隆功小時,受的是英國式教育。他的宮庭教師安娜·列奧諾溫斯是一位英國人。他不但學習泰文、英文、巴厘文和梵文,還學習射擊、武術、騎馬、騎象等科目,酷愛古代歷史和文學。拉瑪四世執政期間,開始注意學習西方。為了把朱拉隆功培養成為理想的接班人,他臨朝聽政時,常把朱拉隆功帶在身邊,學習處理國家事務的本領。
雖然歷史上暹羅也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但與當時清朝進行的洋務運動相比,朱拉隆功推行的改革更像日本式的維新(他比明治天皇小1歲,登基時間晚1年,兩人可以說是同一時代的君主,清朝的同治皇帝比朱拉隆功小4歲,登基時間早7年),也就是說不光僅引進西方文物,而且引進先進制度,對本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進行變革。對于暹羅來說比較幸運的是,這個國家不象中國那樣以天朝自居、放不下臉面學習西方,而是正好相反,對于新事物從不排斥,也無堅持“華夷之辨”、“祖宗之法不可廢”的“剛勇忠烈之士”。
對于西方世界的態度,暹羅王室在當時的亞洲君主中獨樹一幟,既沒有閉關自守,也沒有盲目對抗。拉瑪五世出訪歸來后便下令宮廷改穿西式禮服,免去跪拜之禮,廢除宮廷肉刑和傳統的“政務頭”(成年男子頭頂留一圈短發,其余頭發剃光),改留西式長發。今年初,他力排眾議廢除了6個世紀之前從高棉引進的奴隸制,規定1868年以后出生的奴隸之子全部變為自由民,家生奴21歲后即可獲得自由,并廢止債務奴。
“陛下,政策不過才剛剛實施不到半年時間,雖然沒有激起貴紳們的反叛,但來自歐洲人的教唆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我們應該警惕他們的險惡用心。”宋穆遞查是內務部的總理大臣,他語氣恭敬地說道。他能夠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能力雖然足夠但若沒有國王的賞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他一直都對朱拉隆攻心存感激和尊敬。
“該死的西方人,他們總是干澀我們的內政想要把我們變成他們的奴隸,我是不會同意的,暹羅的人民也決不允許他們這么做。”朱拉隆功怒罵,隨即吩咐:“宋穆遞查總理,你去告訴葡萄牙和英法兩國的大使,讓他們不要干澀我們的內政,否則我將會用一切手段來達到我的目的,包括軍事手段。”
從上一任國王開始,暹羅便積極從歐洲引進槍炮等先進武器來裝備軍隊,及請來一些退役的軍官教導士兵,到如今已經有了一支規模可觀現代化軍隊,雖然相對于歐洲國家來說這不算什么,但在東亞地區已經算得上是強國了。
這就是朱拉隆功的底氣所在,暹羅有些五百萬的人口,如果同侵略者們發生戰爭,有了這樣一支軍隊他可以迅速的動員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以老兵為根基訓練出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他相信歐洲人并不愿意同他在東亞打這樣一場付出大于收獲的戰爭。
去年,朱拉隆功年滿20歲,已屆法定年齡,正式加冕上朝執政。朱拉隆功登上王位的時候,正是泰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嚴重歷史時期。泰國從大城王朝時起便已逐漸形成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然而,全國的土地和依附在這些土地上的廣大平民和奴隸,卻被封建主和貴族、官吏所占有,他們還壟斷國內的貿易。封建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泰國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國內的階級矛盾相當尖銳,大批的平民不斷逃向深山老林,以反抗封建的壓迫和統治。在國際上,在泰國的西面,英國蠶食了印度,又通過兩次英緬戰爭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之中。
在南面,英國在馬來半島上建立了“海峽殖民地”,緊逼泰國的南大門。在東邊,法國也通過兩場戰爭,使越南成為其“保護國”,并進一步將巨爪伸向柬埔寨。周邊鄰國一個個陷落,泰國似乎也難以自保。而泰國的國家機器仍然帶著中世紀烙印,在無效率地運轉。朱拉隆功艱難地周旋于英、法、德等國之間,利用英法兩國都想吞并泰國,但都顧忌對方的形勢,使泰國成為英法兩國勢力范圍的“緩沖地帶”,暫時維持了獨立。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改革自強,順應歷史潮流,才能在嚴酷的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
去年除了廢除奴隸制,同時在財政上拉瑪五世成立了稅務廳,頒發保護稅收條例,統一規定全國的稅率,嚴格管理中央各部的稅務工作;廢除由國家召人包攬的辦法,由政府派官員直接收稅,從而有效地制止各種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
暹羅現如今也同一些來自西方的國家簽訂通商條約,雖然這使得自主權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但也有利于暹羅獲得發展得時間,相較于它的鄰國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好的結局,他知道法國人一直以來都想要吞并他們,但他引來了葡萄牙、荷蘭、大英等國鉗制法國的行動,這一次無疑也能夠成功。
朱拉隆攻想到這里,舉起手中的酒杯看著杯中的葡萄酒,雖然他一直都喝不慣但他每天總會喝上一些,他為了更改西方人對他的印象而改的名字帕拔頌德·帕尊拉宗·浩昭育華,這種心理就像他一直以來對于西方人的態度,既厭惡又討好。
來到花園,看著多彩繽紛的花草,朱拉隆攻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順手摘下一朵花用鼻子嗅了嗅,他并不著急回到他的妻子們的懷抱中去,四位王妃都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這是王室的規定為了確保血脈的純凈,但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他知道這其實不利于王室的傳承,等處理完這一次的危機下一步他就要開始逐步改革這項陋習。
“啊,美妙的花兒。”朱拉隆攻深深吸著手中花兒的氣味,像是驚嘆于花兒的多姿又像是感概著權力的滋味,令他分外著迷。
……
交趾支那,西貢
基于政治經濟方面的復雜原因,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決定奪取越南南部,在1858年9月占領峴港。1859年2月18日,法國占領邊和、嘉定和定祥三個南部省份。1862年4月13日,越南被迫將它們割讓給法國。1864年,法國將所得領土稱為交趾支那。? 1867年,法國奪得?昭篤、河仙和永隆三省。
法屬交趾支那的統治是直接的軍事獨裁統治。法國交趾支那統督府既負責軍事又負責民事,統督由法國海軍將領擔任。1862年后擔任此職務的是海軍上將博納爾和德拉格朗迪埃爾等(武官即海軍軍人統治的制度)。
之后德維萊爾成為第一任文官統督,在統督之下設置了負責法制的總檢察長、負責調查解決與殖民地有關一切事務的內政署長以及負責財政的審計官。地方行政區劃分為四個大區和若干小區。大、小區的官員全由法國人擔任,法國人廢除了阮朝的府、縣政府機構設置。小區以下的官員有一部分是由法國主辦的法越培訓學校畢業的越南人充任,他們直屬法國人負責的小區領導。
1864年法國殖民當局在交趾支那首先建立租讓地制,以低價拍賣占有的土地,并無償地把土地授給法國殖民者和“同化“了的越南人。
法國殖民者采取增加賦稅和搜刮糧食和物資的手段,為其殖民侵略活動服務。僅1867年法國在交趾支那征收的各種捐稅即達574萬法郎,除用于當地外,還上交法國政府150萬法郎。
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和法國占領區的治安,在軍事上,法國在交趾支那保持一支海、陸軍。同時建立一支由法國軍官指揮與控制下的越籍軍隊--“習兵“,招募越南人加入,以補充法國兵力之不足。法國殖民當局依靠這支隊伍維持治安,鎮壓人民反抗,并利用它為法國對外擴張服務。
融合了歐洲和本土風格的建筑,充分利用了傳統元素和當地氣候特征相結合而成的總督府。
“博納卡上將閣下,對于我們的請求清國人的回復到了,他們答應放棄越南的宗主國地位,來換取我們在清俄戰爭中對他們的支持,你有什么看法?”德維萊爾語氣揶揄地說道。
“噢,還能怎么看,不過是如今他們正面臨著沙俄的威脅,放棄對越南的宗主地位以換取我們的幫助,只是對我們這些西方人的制衡的小手段,這一慣是清國上層的做法,但清國并不清楚歐洲的具體局勢,我們法國目前正準備和沙俄建立盟約,怎么可能為了該死的越南跑到清國東北和俄國人打仗,德維萊爾,你說他們的腦子是不是壞掉了?”博納卡喝了一小口葡萄酒,滿不在乎地說道。
“這倒是,不過我認為我們可以答應他們,送上門來的羊羔不吃白不吃,但我們最多賣一些武器給他們,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提供別的幫助了。”德維萊爾也舉起酒杯和他輕輕一碰。
“噢,這倒是個好主意,感謝我主送到嘴邊的美味,讓我們為了感謝偉大仁慈的上帝干一杯,畢竟我們即將為落后的越南人帶來先進的文明。”博納卡是個虔誠的天主信徒。
“噢抱歉,我真不能喝太多了,我怕我會不小心吐到你衣服上的。”德維萊爾對于他想要碰杯的舉動連忙拒絕然后語氣夸張的說道:“香甜的糕點我們自然要咽下,令人頭疼的哥薩克牲口我們當然要拒之門外。我想到時候面對清國人的質疑,我們可以強硬地回復我們并沒有履行出兵援助的義務,相信清國的皇帝也不敢對此說些什么。”
“哼,不能喝酒的小鬼,你該去和女士們坐在一桌,那里也許更適合你。”博納卡不滿地指了指大堂的另一邊,不在意的喝掉了杯中的酒:“可能吧,但綿羊的吶喊誰又在乎呢,如果他們膽敢有什么過激的行為,我會讓他們再次認識到軍艦和大炮的威力,不過這樣一來,結果就不會像上一次只是賠償些錢財那么溫和了。”
“該死的博納卡,爛醉的酒鬼,現在我就到她們哪里去,你自己呆在這吧,我要去和美麗動人的女士跳一次優雅古典的舞蹈了。”德維萊爾作出非常生氣的樣子,走過去紳士地伸出手向一位漂亮的小姐做出邀請。
第二日
“閣下,在中南半島的利益上我們兩國并沒有矛盾糾紛可以嘗試著進行合作,一起出兵把暹羅吞并了,不知道你們法國人有沒有興趣?”英國大使拉魯拉開門見山道。
“我們法國可以答應和你們英國在暹羅的利益上建立盟約,不過我們要怎么分配好這次的蛋糕?”德維萊爾點點頭認可了這個想法。
“我國的西蒙將軍可以從緬甸南下,而你們要從交趾支那出兵西進,相信在兩國英勇的士兵下暹羅人不堪一擊,至于戰后的利益就以湄南河為分界線好了,往東就給你們往西屬于我們,你覺得怎么樣?”拉魯拉再來之前就已得到確切消息,自然不假思索的回應。
“噢,這倒是個好主意,我想國內的商人們會興奮的,那么曼谷的主權又該怎么算,要來一支嗎?”德維萊爾探了探手中雪茄的煙灰。
“這倒不用,曼谷就交給你們法國了,你們需要多久能夠出兵?”拉魯拉搖搖頭又問。
“噢,你竟然不喜歡香煙么,我還以為你會喜歡,集結軍隊這倒是不需要什么時間,我們本已做好了和清國人作戰的準備,就這個月十號吧你看怎么樣?”德維萊爾深深吸了一口雪茄輕吐道。
“十號嗎好吧,期待我們的勝利。”拉魯拉頓了頓點點頭。
……
砰!砰!砰!
老舊的火炮發出著它那倔強不甘的怒吼,仿佛落后的不是它而是正在使用它的人。
面對波斯王國的火炮,英國當然不會示弱同樣給予他們強有力的回擊,32磅的城防炮嘯如雷霆。
庫姆城內的指揮中心里,亞瑟捂住耳朵看著沙盤內的局勢,本來手底下的人并不想留在城內被動防守,大英的榮耀和不算大的城池都不允許他們這么做,亞瑟無奈只能做出折中的決定,由帕拉丁率領五萬兵力出城列陣應戰,他則指揮剩下的士兵留守城內以防備波斯人的偷襲。
亞瑟是舍不得用從本土來的孩子們消耗的,跟隨他而來的這幾萬人都是不摻雜土著的士兵,少一個就真的少一個了,本土的人口才三千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不過想要青史留名完成霸業總要學會把心腸硬起來,不禁長嘆。
裝列著伯丹II型黑火藥單發步槍的波斯軍隊在一輪輪的射擊過后,波斯王國的軍隊在指揮官的進攻指令下,隊列參差地向前行去。
不得不說,這支花重金打造能夠給國王納塞爾丁帶來安全感的軍隊,還是有著一些優點的,雖然沙俄的軍工在大英的眼里腐朽不堪就如同他們的國家一樣正日薄西山,但沙皇對于能夠給英國人帶來鉗制的波斯王國還是厚道的,給予他們的武器裝備同樣是他們國家的軍隊正在服役的。
排列射擊過后,波斯軍隊發起了沖鋒,而迎接他們的卻是英國人的野戰炮,一顆顆烏黑的炮彈在他們絕望的情緒中砸下。
波斯司令官納卡布里是國王納塞爾丁的親哥哥,看著戰場上己方士兵在敵軍的炮擊中倒下,他的心頭不由得狠狠一抽,在這樣的情勢下讓他們撤退是不現實的,會發生人擠人的情形導致真的變成了敗退,他只得下令士兵們繼續向前沖鋒。
伯丹步槍擊射的聲音和連續不斷的轟鳴聲在庫姆城外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