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客棧。”郭去看著眼前的民宿大門口上的牌匾,“很文藝啊,老夏。”
老夏——對鋪的大叔,自稱這間客棧的看店的,“這可有年頭了,我老爹說這是他老爹留給他的。我這可有都是故事了,說來話長,先進去安頓下來,慢慢聊。”
跨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天井庭院,明亮通透,兩棟小樓分處正前方和左手方向,右手方向則是廚房和一個小棚子似的茶室,老夏特別中意這個茶室,說傍晚邊喝茶邊看星空特別愜意,為此特意找人寫了幅字——“陋室銘”,裝裱起來掛在支撐柱上。
正房一樓是一個客廳,用來前臺登記和供客人吃飯用。由于特殊情況,客棧幾乎沒什么住客,所以老夏先帶著郭去把所有空著的房間都看了一眼,喜歡哪個住哪個。郭去選了二樓的“見山閣”,推開窗戶就能看到后面的山林。
“老夏,后面院子也是你家的?”郭去站在窗戶往下看。
“是,后面是老房子,有歷史了,樓下大廳后門推開就能到后院。現在就老爺子在那住,老爺子喜靜,平時不愿讓人打擾。這幾年老房除了定期維護,也就不讓人進去了。”
可能是壓抑了好久的心情突然得到釋放,或是因為躺了一路火車帶來的疲憊感,郭去吃了點東西,洗個澡后,倒床就睡了,就這么昏天暗地的一覺接一覺的睡了小一天,再醒來就是第二天清晨。
“這青草的味道,我都快忘記這感覺了。”郭去下樓在庭院里狠狠的伸了個懶腰。
“餓了嘛?”老夏也出現在庭院里。
“餓了,好久沒睡得這么爽了。”
“這邊氧氣足,來這的都覺得睡得好。我給你拌個粉吧。”
“好。”
很快老夏端著兩碗用簡單的醬汁拌的米粉——上面點綴些香菜、蔥花、花生碎和咸菜丁,加上一個油炸荷包蛋,齊活。二人坐在茶棚嗦了起來。吃飽后,老夏又整了壺茶。“這是我們這邊的大葉紅茶,很好喝。”
“古樹茶?”
“哪來那么多古樹。有,你也喝不到。”
“香,哪買的?”
“買不到,我自己收的。在這喝,管夠。”
“老夏,這店沒顧啥服務人員嗎?”
“啥個服務員,這么幾間屋子我和我家掌柜的弄得過來,之前光景好的日子,人多有周圍老鄰居過來幫忙打個零工。孩子學設計,畢業也在大城市漂了兩年,后來覺得不快樂,索性就回來看店,房子重新折騰一番改成現在的樣子。這不特殊時期沒顧客,孩子住在城里房子,我們就在這邊看店照顧老爺子。”
“老人都習慣待在老宅,我爺爺也是,不愿意進城跟我爸住。”
“那可真是老宅,一百多年了。看門口那個匾,是我爺爺雕刻的。”
“時間客棧?有這么多年了?”
“我也是聽老爺子說的。”
郭去和老夏坐在庭院,在晨曦中伴著茶香,花香,草香聊起了往事。
話說當年戰事頻頻,很多顛沛流離難民經過村子,老夏的祖父母和村民一起在院子搭了幾個棚子給路過難民提供臨時睡覺的地方。一來二去也就被喚成了客棧,索性就雕刻了個匾,名曰“時間客棧”。再到后來抗日戰爭時期,老夏祖父母收留了很多孤兒,大家一起種地、采野菜、上山打獵和采菌子維持著生活。期間還有過一陣子幫助過一些避難的大學生,大學生也常抽空過來給孩子們講課。日子雖然貧苦些,但大家相互幫襯還算過得去。在那段不幸的亂世年代,村子卻算是幸運地躲避了戰火的破壞。
直到迎來了解放,人們等到了真正的安穩的生活,黨和政府把院子留給了夏家。院子里收留的孩子也都長大成家立業,在各行各業有所貢獻,他們經常過來幫襯著維修維護小院子里的房屋。再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帶動了城市建設,公路打通城里和各個村子的連接。路好走了,人和車就多了,夏老爺子就在院子前面蓋了房子做起來飯館生意。隨著生意有了起色,在得到村里批準后,飯館進行了改建,提供路過司機吃飯過夜的客棧。
客棧后來交給了老夏打理,那時村里家家戶戶也都蓋起了小樓,老夏也翻蓋了院前的房子,也就成了現在客棧的雛形。之后迎來了旅游的興旺時代,經過幾次裝修成為了今天的樣子,而大門口的匾還是當年的“時間客棧”,后面的小院還是保留著當年的原貌。
“有點傳奇。”郭去聽完后感嘆道。
“老爺子說過,山水草木皆有靈性,或許有他們庇護。所以當年我爺爺選擇讓他來守護宅子,他就義無反顧的守著一輩子了,現在輪到我了。”老夏拿著茶杯向空中敬了一敬。
接下來的兩天,郭去就是吃、睡、逗貓、逗狗、發呆——在窗戶邊看著山發呆;坐在庭院看著星空發呆。
“要不你去山上散散步吧。吸收一下天地靈氣。”老夏提議。
“哦?”
“哦什么哦。你們這代孩子啊,就喜歡屋里一趴。出門沿著院子邊的小路,就能上山。山上還多古樹,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話,可以對著一個樹洞去訴說,這個秘密就永遠地留在了這個洞里。”老夏吸了一口煙斗。
“你們這還有這樣習俗呢?”郭去好奇道。
“《花樣年華》里說的。哎,代溝啊。”老夏有點無奈。
郭去被老夏連哄帶趕地出了門上了山。上行數百步,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感愉悅。青綠的大樹,環臂不可抱。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山林深處時而傳來飛鳥的鳴叫聲。這一切讓人覺得仿佛進入畫境中一般。
行至一緩坡處,靠著一古樹坐下來,看著連綿的山,遠處的山谷隱隱地升起裊裊炊煙,聽著鳥叫蟲鳴。
“真會有人跟個樹洞說話?”老夏的一句臺詞算是在郭去的腦海里種下顆種子。他隨手四處摸了摸背靠的大樹,還真讓他摸到了個樹洞,再往里摸好像摸到了什么。
“不是發現寶貝了吧!”郭去立即興奮了起來,趴下了拿出手機打開“手電筒”照在洞口看了看,好像是個本,拿出來一看,真是一個別著支鋼筆日記本。
“誰放的呢?”他心想,撣去面上的灰塵,內心開始掙扎“打開看好像不太好。”但好奇心還是占據了上風,他打開了日記本。
“這一手繁體字寫得也真好看,寫得這么清秀應該是個女生。”他看完后不由地自言自語,“看來也是處于不順心的時候。同是天涯淪落人。”一種憐香惜玉的感覺涌上心頭,他突然冒出個沖動,拿著鋼筆,扭開筆帽,在手心畫了一下,鋼筆還能出水。然后拿出手機打開記事本,輸入法調成繁體字,打起來字來,編輯完成。他拿著鋼筆照著手機在原日記下面抄寫起來:
首先請原諒我的魯莽,我看到了你的日記。
我能體會你的感受,都有不順心,難過時候。消沉也好,沮喪也罷,也算是讓精神暫時的放松方式。但是萬不可有輕生想法,活著還是挺好的。只有活著,希望才會有意義。
我都不知道在胡言亂語些什么,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
祝雨過天晴,令尊身體早日康復。
寫完后,一束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本上,郭去合上日記本,把鋼筆別到原處,然后放回樹洞里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那邊霨來在了解小當歸經歷后有了讓小當歸留在家中一起生活的想法,于是他來到父親房間把事情緣由說與他聽,請問父親的意見。霨公同意她的想法,便讓小當歸過來,見見這孩子。
“當歸,祛邪補虛。經過此劫,望不再有邪虛之難。”霨公看著眼前的皮膚黝黑身材瘦瘦的小少年,“多好年紀,本應該安心讀書。奈何當下啊……”霨公咳了咳,小媽趕緊上前給霨公平復平復。
“既然留下,我給你起個新名字吧,從新開始。小當歸,就讓它成為歷史留在你心里吧。如何?”霨公緩了一口氣。
“好。”小當歸拼命點頭。
“趕緊謝謝老爺!”安安在旁邊用小手在推了推小當歸。
“謝謝老爺!”
“安安開始會欺負人了。”霨公終于有了笑容。
“小姐,你看老爺啊。”安安一下子害羞起來。
霨公看了看安安,轉眼看著小當歸到:“阿泰,以后叫你阿泰吧。希望你們能趕上國泰,享受到國泰民安的生活。”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霨來總覺得忘記了點什么。這天突然想起來,日記本忘在了什么地方,仔細想了又想,最近一次有印象是發現阿泰的時候,于是叫上安安一起奔山上走去。
到了古樹旁,霨來伸手去樹洞摸了下,“萬幸,還在。”她把日記本拿來出來,輕柔地擦拭一番,當打開看一翻,臉瞬間紅得像一個大蘋果。“有人看過我的日記本,還留言了。”
“怎么了小姐?”一旁的安安看著小姐靜止在樹旁,擔心霨來被樹杈劃到。
“沒,沒,沒什么?回家。”霨來趕緊合上日記本,起身回家。
回到家后,霨來坐在自己房間的床上看著日記本,莫名的被短短的幾段字打動了,雖然字跡有些狂野,但一個陌生人的安慰,卻暖了心懷,竟然不受控地心跳加速。
接下來的幾天霨來每天都會叫上安安一同上山散步,每次在古樹停留一會,但并沒有什么收獲。
這兩天阿泰身體已經恢復到腿腳都能靈活聽使喚了,于是找到霨來說出他想要做的事。他師父的祖傳看家的醫術就是做“還魂丹”,此藥能把在鬼門關上的人救回來,就是精氣血大補,提升元氣。他一直跟著師父,師父對他也不藏著,每次做藥他都給老人家打下手,也都學會了。這次采藥也是為了采摘“還魂丹”的最主要的一味藥——復活草。說完阿泰拿出一紙包,這是他們師徒在懸崖峭壁上找到的復活草,就兩株。采下來一直放在阿泰的衣裳內兜里。算是逃難時被阿泰帶出來。他覺得的腿腳利索,想上山采兩味藥就能做出“還魂丹”,再采一味藥與酒做成藥引子,給霨公服用提升元氣。
霨來卻擔心采藥危險,“需要什么,問問郎中有沒有,要不進城去買。”
“小姐不用擔心,這幾味藥都是山上常見的,不危險。那兩味藥是越新鮮越好。”
待阿泰采回藥材,做成二顆藥丸,霨公服用一顆后,氣色歸正,身體開始好轉。所謂否極泰來,日子也開始舒心了起來。
自從霨來看過日記本以來,心里就一直惦記這事。這日清早,看過朝霞,她突增一念,打開日記本,持筆而書:
借君吉言,家父身體開始康復。
良言慰藉,多暖心。小女子在此謝過。
諸事轉順。偏得一安心之所,已算幸事。面對世事,釋然了。如此,照顧好身邊之人,為我所愿。
如君所言,不知可否再閱。借此抒情,方絮之中,以表敬意。
書寫完畢,放回枕邊。待吃過午飯,霨來拿著日記本上山。來到之前古樹旁,小心翼翼的將日記本和鋼筆如初般再一次放入樹洞中。在樹洞邊若有所思地坐了一會后,起身下山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