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共空間的“廣場”,是難以“體己”的。無論是以“時代”還是“人民”冠之,在我都屬游訪景觀,不同的是自己親觸景觀的體驗。在紐約時代廣場,燈火、熒屏密布出疏離感。不是因為那字體不是方塊,更不是語言與膚色;事實上,立于上海的人民廣場,建筑物是無數人早已論及的中西雜糅,口音天南地北。但是,首次觸碰的上海人民廣場,我卻在混雜著許多聽不懂的語音里萌動起親切感。我為自己這莫名的感觸茫然,以至于不得不尋一...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作為公共空間的“廣場”,是難以“體己”的。無論是以“時代”還是“人民”冠之,在我都屬游訪景觀,不同的是自己親觸景觀的體驗。在紐約時代廣場,燈火、熒屏密布出疏離感。不是因為那字體不是方塊,更不是語言與膚色;事實上,立于上海的人民廣場,建筑物是無數人早已論及的中西雜糅,口音天南地北。但是,首次觸碰的上海人民廣場,我卻在混雜著許多聽不懂的語音里萌動起親切感。我為自己這莫名的感觸茫然,以至于不得不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