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每堂課是四十分鐘,課間休息十分鐘,學生可以活動下身體、上廁所;
中學生大都喜歡三五個人湊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特別是女生,有說不完的八卦。
這段時間,大家討論、哼唱最多的,就是任賢齊和他的《心太軟》;
暑假期間不上課,想找人傾訴自己的音樂心得和偶像,都找不到人,就等開學了,否則憋的太難受;
這時候,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來自臺省的流行男歌手,祖籍就在鄰市——江城;
他們的偶像也火了很多年;
以后還會變成一個“被音樂耽誤的實力派演員”,這首歌拯救了他差點撲街的娛樂圈生命!
平凡聽著他們的談論,也覺得很有意思;
他也一直很喜歡任賢齊,但這首《心太軟》對于他來說,新鮮度早就過了;
畢竟對于靈魂年齡的自己來說,都過去二十多年,都覺得有些膩了;
雖然他的腦子里,還有的很多歌曲,還沒有誕生在這個年代,但也也不準備學《夏洛特煩惱》里的夏洛,用世代的信息差去賺錢。
一方面是自己,沒有走娛樂路線的打算,覺得水太深、太臟;
另一方面覺得,這是一種盜竊、剽竊行為,不能因為這個時代的原作者察覺不到,沒法律風險,就放低道德標準和底限;
要知道,法律之上還有天道、因果、輪回,在這個世界欠下的,將來總會在別的世界,加倍償還!
所以,自己也許會拿出來自娛自樂,但絕對不會用這個,搶賺屬于別人的財富;
想罷,輕輕的伸個懶腰,打個哈欠,扭動下并不困乏的身體,覺得精神百倍,格外充實。
下節課是語文課,提前做好準備吧!
初中的語文課程,對于現在的平凡和大多數同學來說,真的不難,但高分卻不易;
教學大綱和課本,都是分成特定單元;
從內容上分類就是“古今中午名家的詩詞、短文、文章節選及應用文”;
從學習方內容上來分更簡單,就是“內容背誦、閱讀理解、各式寫作”;
考試的時候,拉開分差的主要地方就是“課本知識默寫”,“閱讀理解占”和“寫作”各占一部分;
語文成績的最終形態,會形成也橄欖狀——兩頭少,中間多。
教語文的是個老教師,姓朱,是一班的班主任,四十來歲的女同志,性格不太好,喜歡把鬧事學生、分數差不努力的學生懟著批評,看起來會很嚇人;
暑假時,還專門開補習班,教作文寫作,人均四十塊,每天兩小時,大部分同學都去了;
少量沒去的同學,有些怕秋后算賬;
但還好,這個朱老師還不至于心胸狹隘到這個程度,對所有的同學依然一個樣子,哪怕去參加補習班那種,犯了事照樣怒懟!
雖然有缺點,但平心而論,教學水平、責任心都是在線的;
后來才知道,她愛人在今年下崗了,一個女兒在讀大學,生活壓力也大,辦補習班也是遮遮掩掩,一度放不開,不像后世一度形成——“只在補習班上上正課”的夸張現象。
由于不是本班班主任,就不用再點名了,但上她的課大家都很乖,沒人給自己找不自在;
這堂課學習的是著名詩人和劇作家——賀敬之的長篇抒情敘事詩《回延安》(諸位讀者度過初中應該都是學習過的,堅挺在課本上幾十年了);
但咱么的平凡同學,認為學習現代文學、詩歌,是必須有“時代參與感”才能獲得共鳴,在某些程度上來說“時代參與感”是有保質期的;
就譬如這首詩《回延安》,就過期的很厲害了;
在現代年輕人眼里就是——啰里啰唆!通篇由流水賬似的回憶、類比、蹩腳的押韻拼湊出來的行政作品,有教育意義,沒有文學價值,不能引起現在的學生的“時代共鳴”;
遠不如解放前創作的《白毛女》,那真是對舊時代、舊社會批判的鞭鞭見血!
估計朱老師自己看的也上頭,就讓學生先誦讀一遍;
再逐字逐句,給大家講解:作者生平、創造背景、斷句方式、誦讀語氣等,一堂課下來也只能講個一般左右,再留下一半下次再講!
整堂課,所有同學也是中規中矩,認真聽、認真筆記。
上午的前兩節課結束了,就到了大課間操時間——“眼保健操、第八套廣播體操”;
眼保健操共分四小節,合計約5分鐘左右,反正感覺是沒啥用的,該近視的還是近視;
再就集體下樓,去到大操場,到指定的位置按班級、男女分兩條站,要求前后等距、左右并齊;
只見——烏泱泱一操場的人;
前面還有個大水泥臺,上面還有三個領操的學生。
對于平凡而言,這又是個這闊別多年的熟悉場景;
因為身高略高于同班同學,自然是站在男生這一條的后方,有點鶴立雞群的味道;
左邊是自己班上的女生站了一條,右邊是三班女生站的一條;
操前音樂響時,大家一起簡單的踏步,扭動下身體,開始做操!
做完操,在回去的人潮中,不經意的看到幾次,別的班上的女生三兩個一起,裝作路過或站在不遠偷偷打量自己,時不時捂嘴嬉笑,扭捏著推搡;
看著這幫小丫頭們,自己也不禁莞爾一笑——
年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