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心存仁孝,性行淑均
- 魂穿三國,這個劉琦不簡單
- 青柳依人醉
- 2038字
- 2023-03-23 23:42:49
“好極!”
劉琦舉杯,與文聘輕輕一碰,隨即一飲而盡。
“公子初次掌兵,竟能大破曹軍,生擒張遼,堪稱軍事奇才,末將好生欽佩。”文聘連聲贊道。
“將軍鎮守荊北,抵御北方諸侯的進攻,多年來兢兢業業,沒有出過一絲差錯,這才是最令人敬佩的。”劉琦不作思索,毫不猶豫地說道。
“有公子這句話,末將雖戰死沙場,亦無憾矣。”文聘聲音慨然,眼中跳動著閃爍的光彩。
“方才所言,皆是肺腑之語,不過,將軍需得珍惜性命,好好活著,保衛我荊襄九郡才是?!眲㈢淖旖锹冻鲆唤z笑容。
“公子說得極是?!蔽钠敢嗍切Φ馈?
“前一段時間,為何在襄陽城內見不到將軍的身影?”劉琦面帶疑惑,開口問道。
在籌募軍費考核的那段日子里,從來都沒有見到過文聘的影子。
這也導致劉琦一時間,沒能想起來文聘這一號人物。
“末將受主公之命,前往南陽視察軍隊,今日方才歸來。”文聘面帶笑容,繼續說道:“沒曾想一回來,就聽到公子大敗曹軍,班師凱旋的消息。”
“今日之勝,只讓曹操損傷了些皮毛,并未傷筋動骨,待他平定北方后,定會調轉兵鋒,將戰爭的陰霾帶向荊州,那時,還請將軍不遺余力,率領荊州軍抗擊曹操?!眲㈢辶饲迳ぷ樱又f道。
文聘點點頭,眼中露出一抹肅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若曹軍來攻,我文聘定當身先士卒,抗擊曹軍?!?
“說得好!”劉琦撫掌大笑:“若荊州文武百官,皆有將軍這般豪邁勇武之心,不論任何外部勢力,都休想侵入荊州半寸土地?!?
“公子言重了?!?
“仲業,我有一言,不知當講否?”劉琦上前一步,壓低聲音。
“公子但講無妨。”文聘快速應道。
劉琦左右觀望一圈,隨即伏在文聘耳邊,低語道:“如果蔡瑁等人勾結曹操,暗懷背叛荊州之心,仲業將軍是否會不畏生死,為荊州平定禍亂?”
“蕩平宵小,保荊州安定,是我文聘畢生之志,如若有人造反,起兵動亂,末將必然不會袖手旁觀?!蔽钠覆患偎妓鳎敛华q豫地說道。
“可你要知道,蔡氏家族底蘊深厚,權勢滔天,如若與其為敵,定會讓你陷入相當危險的境地?!眲㈢蕉脱?。
“末將若畏懼權勢,今日便不會當庭駁斥蔡瑁?!蔽钠秆壑芯庖婚W,不帶半分猶豫。
“好!”劉琦忍不住贊道:“將軍赤膽忠心,一身正氣,劉琦敬佩之至。”
“公子客氣了,日后如若有所需要,末將定當為公子效命?!蔽钠副f道。
“多謝將軍?!?
劉琦抱拳回禮,臉上露出濃濃笑意。
文聘鎮守荊北,統御著南陽郡的軍隊。
如今他與蔡瑁、張允對立,站在自己這條戰線上,無疑又讓自己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
現在對于戰勝蔡氏一族、獲得世子之位,劉琦不禁變得更加信心堅定。
“琦兒,你大勝曹軍,收復失地,立下赫赫戰功,想要什么獎賞,不妨提出來,為父定然應允?!眲⒈砜聪騽㈢崧曊f道。
劉琦轉過身,拱手合抱,“父親,驅逐敵人、保境安民,是我分內之事、應盡之責,無需任何獎賞?!?
“功成而不居,謹言慎行,不卑不亢,我劉表得子如此,何其幸甚!”
劉表說話的同時,眼中盡是歡喜。
興許是上了年紀的原因,看到自己的后代有所成就,劉表當真是開心得很。
“孩兒只希望父親保重身體,不要再那么辛勞!只要父親無病無災,長命百歲,那便是孩兒心中最大的歡喜。”
劉琦目光灼灼,聲音里充滿著真摯的情感。
老爹劉表雖然一開始對自己不怎么重視,甚至有些疏遠。
但那也是因為聽信了蔡夫人的枕頭風,被蔡瑁、張允這些人的惡意中傷所蒙蔽。
或許是因為穿越之前的那個劉琦,生母早亡,受到后母蔡氏打壓,又被文武百官排擠,這才導致性格懦弱,不敢反抗,更不敢對劉表表露心聲。
種種原因之下,也就使得劉表逐漸喪失了對劉琦的寵愛。
可自穿越以來,劉琦不斷地給劉表送上許多重驚喜。
又讓劉表看到了他的能力與潛力。
再加上他肯主動袒露心聲,表達對自己父親的尊重與關懷。
所以,劉表也就逐漸重拾起對自己這個長子的喜愛。
況且,劉琦說出這番話,也確實是真心實意。
只要老爹劉表多活幾年,那么荊州內部就會安定,外部勢力便不敢肆意大舉入侵。
再者,有劉表在上面震懾著,蔡氏一族就算再膽大妄為,也不敢直接迫害自己。
自己就能趁著這段時間,抓緊積蓄力量,發展自身勢力。
否則,萬一某一天劉表離世,蔡氏一族失去制衡,強行對自己動手。
那時若是沒有抗衡的力量,可就后悔也晚了。
“得子如此,夫復何求。”劉表眼中盡是慨然。
聽到劉琦這番話,眾臣不由連聲贊嘆:
“大公子忠孝節廉,著實令人敬佩?!?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大公子秉持孝義,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天地之性,莫大于孝,大公子當為我荊州年輕一輩之典范。”
文武百官如此贊揚,倒也不奇怪。
遠在上古時代,華夏就有了“孝”的意識。
漢代,對于“孝”道,更是非常重視。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便是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
西漢時期,朝廷會優待孝子,免除孝子的人頭稅,或是賞賜孝子帛布。
到了東漢,除了賜帛、免稅外,另加了一條——賜爵。
漢朝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便是舉孝廉。
顧名思義,孝廉也就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
只不過到了后期,這一制度多為世族大家壟斷。
互相吹捧、弄虛作假,比比皆是。
“大公子心存仁孝,性行淑均,令人贊嘆?!必崃既滩蛔¢_口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