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開物
- (明)宋應星著 李經邦譯注
- 2962字
- 2023-03-09 17:40:26
天工開物--序
天覆地載[1],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2]。豈人力也哉?
【注釋】
[1]天覆地載:語出《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薄肚f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碧旄采w萬物,地承載萬物。指天地廣大,物無不容。
[2]曲成而不遺:語出《周易·系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币馑际钦f遵循其規律成就萬物而沒有遺漏。
【譯文】
天地廣大,萬事萬物,各有種類,事情也因此錯綜復雜,遵循規律變化而成萬事萬物,沒有遺漏。這怎么會是靠人力得來的呢?
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1]而后識之,其與[2]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3]推[4]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5];釜鬵之范鮮經[6],而侈談[7]莒鼎[8];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9];即鄭僑[10]、晉華[11],豈足為烈哉[12]?
【注釋】
[1]目成:語出《楚辭·九歌·大司命》:“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意為眉目傳情。此處指親眼所見。
[2]與(yú):語氣助詞,無實義。
[3]稠人:眾人。
[4]推:推崇,推重。
[5]臆度(yì duó)楚萍:語出《說苑·辨物篇》:“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觸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問孔子??鬃釉唬骸嗣紝?,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獲之,此吉祥也。’……弟子請問,孔子曰:‘異哉!小兒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贝顺畱??!背迹扔骷楹币姷臇|西。指通過主觀臆度稀罕之物。
[6]釜鬵(xín)之范鮮(xiǎn)經:意為很少觸碰到燒鑄大鍋、小鍋的模具。釜,小鍋。鬵,大鍋。范,鑄模。鮮,少 。經,經歷,接觸。
[7]侈談:大談,縱論。
[8]莒(jǔ)鼎:據《左傳·昭公七年》記載,春秋時期莒國(在今山東省內)獻二鼎給晉侯,晉侯又轉贈給子產,此謂“賜子產莒之二方鼎”。
[9]畫工好圖鬼魅,而惡(wù)犬馬: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 ?!霝橐??’曰:‘鬼魅最易?!蛉R,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神,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意思是畫工喜歡畫沒有具體形態的鬼怪,而不喜歡畫人們熟知的狗和馬。
[10]鄭僑:公孫僑,字子產,因是鄭國大夫,故又稱鄭僑。據《左傳·昭公元年》載,鄭僑訪問晉國時曾用歷史傳說解釋晉侯的病源,晉侯稱贊他為“博物君子”。
[11]晉華:張華,西晉文學家,著有《博物志》。
[12]豈足為烈哉:難道足以稱為顯赫的功業嗎?烈,功業顯赫。
【譯文】
世間事物之廣既然有千千萬,如果都要依賴別人親口詳述或者目睹才認識,又能夠認識多少呢?萬事萬物之中,對人好或者不好的各占據一半。世界上有聰明好學的人,備受尊敬,然而他們連棗花、梨花都分辨不清,卻去猜測“楚萍”這樣的吉祥罕見之物;很少接觸鑄造鍋的模子,卻對“莒鼎”發表高談闊論;畫工喜愛畫無常形的鬼怪,而怕畫人們熟知的狗和馬。即使具備子產、張華的聲名,又哪有什么值得稱頌的功業呢?
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1]車馬縱貫遼陽[2],嶺徼宦商衡游薊北[3],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晉、豫方物[4],已成夷[5]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6]之矢[7]也。且夫王孫帝子,生長深宮,御廚玉粒正香,而欲觀耒耜[8];尚宮錦衣方剪,而想象機絲[9]。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
【注釋】
[1]滇南:在今云南昆明以南。
[2]遼陽:在今遼寧。
[3]嶺徼(jiào)宦商衡游薊(jì)北:指五嶺以南的南方官商到河北這些北方地區做生意。嶺徼,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徼,邊界。五嶺,位于今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省的交界處。這里泛指南方。衡,借為“橫”字。薊北,今天津以北的河北北部地區。
[4]方物:土產。
[5]夷: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稱,此處泛指少數民族。
[6]肅慎:殷、周時期黑龍江流域的一個部落,曾進貢箭給周成王表示臣服。女真族為其后裔。
[7]矢:箭矢。
[8]耒(lěi)耜(sì):語出《漢書·食貨志》:“斫木為耜,煣木為耒。”泛指農具。
[9]機絲:織機和絲縷。
【譯文】
生活在繁榮盛世是非常幸運的,云南的車馬能夠抵達遼陽,五嶺以南的官商可以去河北做生意。在這廣袤萬里的疆域上,還有什么是看不到、聽不到的呢?如果是東晉初年或者南宋末期,那時的人把河北、陜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物產視為異族之物,把從互市買來的裘帽當作肅慎進貢的箭矢一樣稀奇。至于成長于深宮內庭的皇族貴胄,當聞到御廚做的米飯的香氣的時候,或許想要觀察知曉農具的形態;當見到尚宮裁剪錦衣華服的時候,或許能夠想象出織機和絲縷的運作。這時如果恰好有這類圖冊觀看學習,將會如獲至寶。
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卷》。傷哉貧也[1]!欲購奇[2]考證,而乏洛下之資[3];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4]。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5]而寫之,豈有當哉?吾友涂伯聚[6]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7],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8]焉。昨歲《畫音歸正》繇[9]先生授梓[10]。茲有后命,復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11]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队^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
【注釋】
[1]傷哉貧也:語出《禮記·檀弓下》:“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币鉃樨毟F使人傷心憂愁。
[2]奇:指工藝類的技術書籍或器物。
[3]乏洛下之資:指囊中羞澀。
[4]陳思之館:曹植的客舍。曹植即陳思王,他曾幾次召集文友在自己的客舍中聚會,從事文學活動。
[5]方寸:指心。
[6]涂伯聚:名紹煃,字伯聚。作者宋應星的同窗好友,明萬歷年間(1573—1620)考中進士。
[7]心靈格物:精于格物之學。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8]契合:收刻聚合在一起。契,刻。
[9]繇(yóu):自從。
[10]授梓:刊印成書。
[11] 夙(sù)緣:以往的緣分。
【譯文】
這幾年我寫了一本書,名字叫作《天工開物》。只可惜我太貧窮了!想要買些奇特專有的工藝器物、科技書籍來考證,卻苦于沒有錢財;想要請同行來研究、鑒定材料的真假,又沒有什么場所提供聚會招待他們。我只能憑借自己的記憶,把腦海中的一些粗淺見識寫出來,這就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的好友涂伯聚先生,誠意感人動天,精于格物之學,只要是遇到古今有一點可信可取的言論,他必然勤勤懇懇地收刻聚合在一起。去年我的《畫音歸正》這本書,就是承蒙涂先生刊行的。所以我現在又遵從他的建議,拿此書來出版,也是受我和他之間相交多年的情誼所感召。書中各卷排版的順序乃是依據“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意思。本來還有《觀象》《樂律》兩卷,但因為其中涉及的道理太過深奧,想來并非我所長,故此在臨刻之前我將其刪去了。
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1]!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2]。時崇禎丁丑孟夏月[3],奉新宋應星書于家食之問堂[4]。
【注釋】
[1]丐:請求。大業:經籍,此處指儒家經典。
[2]功名進?。汗艜r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秀才、舉人、進士等功名從而走上仕途。
[3]崇禎丁丑:崇禎十年(1637年)。
[4]家食之問堂:作者書房名。家食,在家自食。借指研究家常生活學問。語出《周易·大畜》:“不家食,吉:養賢也?!币馑际窃谖徽哂写蟮?,賢人都有官做,不致在家自食。作者此處有反諷自嘲之意。
【譯文】
請那些愛鉆研習讀儒家經典的文人把它棄置在案頭之上吧!這本書于仕途進取是毫無關聯、沒有絲毫用處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奉新縣宋應星寫于家食之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