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編程社會:Web3.0與智能合約
- 蔡維德編著
- 8076字
- 2023-02-28 20:00:00
1.3 數字貨幣戰爭
數字貨幣戰爭源于英國央行在2014年發表的一篇名為《支付技術創新與數字貨幣的出現》的論文,其中提到了支付技術的創新,還提到數字貨幣如比特幣竟然沒有信用風險,也沒有流動性風險等。經過320年發展的銀行還存在信用風險,也有流動性風險。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正是銀行出現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造成的。
英國央行于2015年開啟“數字英鎊計劃”,提出多項研究計劃,包括CBDC模型、沙盒計劃、下一代實時全額結算系統(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s,RTGS)、數字貨幣政策等。英國央行稱CBDC是三百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貨幣改革,因為CBDC改變了市場、銀行及貨幣政策。這個觀點逐漸被各大機構認同。英國央行于2019年和2021年多次提及這個觀點,美聯儲在2021年和2022年也多次肯定這個觀點。
1.3.1 臉書穩定幣引起世界重視
數字貨幣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2019年6月18日,臉書于當天發布Libra白皮書(Libra后更名為Diem)。于是多國開始擔心臉書穩定幣取代本國的法幣地位。從那天開始,媒體上充滿反對數字貨幣的聲音,法國、德國、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均提出非常負面的看法。
這就是一種新型貨幣競爭,即數字穩定幣取代法幣的現象。
但是當時,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臉書項目只是一個工程項目,不會改變世界,也不會改變銀行。這些爭論一直到2019年11月才停止。
臉書數字貨幣出現后,數字穩定幣不再只是一種貨幣,而是成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型,即“貨幣+商業”的模型,以前沒有貨幣這一部分。
不論如何,數字貨幣戰爭已經開始了。這一新型的貨幣戰爭是拼交易速度、安全、監管與貨幣政策,而傳統的貨幣戰爭與匯率、利息相關。所以說,這種新型貨幣戰爭跟過去的貨幣戰爭是不一樣的。
2020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一份數字貨幣跨境支付報告—《跨境支付對宏觀經濟學的影響》,談到這種數字穩定幣改變了支付體系,包括金融市場、資產交易、融資與貸款、外匯管理、世界儲備貨幣、監管制度、金融市場的穩定、資金流動等??梢哉f,已經觸及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
后來,臉書為了關注元宇宙項目,改名為Meta,把數字穩定幣項目于2022年1月轉給美國銀門資本(Silvergate Capital)。銀門資本擁有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2021年臉書與銀門銀行簽約,銀門銀行成為Diem在美國的獨家發行單位。
1.3.2 Diem是世界上第一個合規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Diem是世界上第一個合規的全球貨幣。此前所有的貨幣如美元屬于國家貨幣,歐元算是一個地區貨幣。以前也有數字穩定幣出現,但是它們的影響力都比較小,或是它們并沒有合規,如USDT。美國在2021年發現“穩定幣”背后可能都沒有準備金,因此所發的“穩定幣”都是“無中生有”的,而“穩定幣”卻是幣圈最常用的數字穩定幣。由于USDT并不合規,終有一天必定被監管。
1.3.3 英國央行演講引爆數字貨幣戰爭
真正引發數字貨幣戰爭的事件發生于2019年8月23日,英國央行行長馬·卡尼在美國發表演講,他提出使用“合成霸權數字貨幣”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他的談話有三大重點:一是跨境貿易越來越重要,是決定世界儲備貨幣的重要因素;二是跨境貿易所使用的貨幣很重要,因為具有網絡效應;三是美國的GDP在全世界的占比越來越低,在這種形勢下,繼續將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是不合時宜的。
因此,他提出需要使用基于一籃子法幣的合成霸權數字貨幣為世界儲備貨幣。在這以前,美國沒有考慮到這可能會成為事實,而且還是以數字貨幣取代美元,并非其他法幣。馬·卡尼提出使用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和貿易上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以“新型數字貨幣戰爭”為主題,各組織機構紛紛舉辦會議討論。2019年11月19日,美國哈佛大學舉辦了一場模擬白宮國家安全會議,討論數字貨幣戰爭,參與者包括現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根斯勒(美國總統拜登團隊的重要成員),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前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等。針對此次討論,哈佛大學還整理了會議報告并于2020年1月公開,報告主題為“數字貨幣戰爭:國家安全危機處理仿真”。
1.3.4 數字貨幣區理論
數字貨幣區(Digital Currency Areas,DCA)理論是數字貨幣戰爭中的重要理論,改變了美國財政部對銀行業的布局。于2020年開始的美國銀行改革源于此理論,2020年2月臉書的“棄幣保鏈”策略也源于此理論。
數字貨幣區理論是一個戰略思想,也是美國數字貨幣戰爭的最高戰略理論基礎,了解這一理論才能了解一些國家的戰略布局。
此理論長期被討論、引用和拓展,歐洲央行和美聯儲認為此理論顛覆了貨幣理論。之所以使用“顛覆”這個字眼,是因為此理論所描述的市場架構與現在的市場架構不一樣,而且其思維與傳統思維也不一樣。
數字貨幣區理論有五個創新點:一是第一次把互聯網的一些理論放在了貨幣上,而以往都是把互聯網的理論放在電商等方面;二是重組貨幣功能優先權;三是調整世界儲備貨幣競爭規則;四是預測市場分區,提出“市場會分裂”;五是提出“平臺為王”的概念,顛覆了現在的銀行體系。
美聯儲和歐洲央行認為這一理論報告提出了一個體系式的理論。2020年2月5日,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在出席一場關于未來支付的會議上發表了《支付與貨幣數字化相關議題》的專題演講,引用這一理論來解釋美聯儲的新方向。
數字貨幣區理論不是經驗理論,而是規范分析(Normative Research),它是一種推理理論。如果推理有錯誤,將會導出不同的結論。這與經驗研究(Empirical Research)不同,經驗研究是根據事實來分析的,事實不會改變;但是解釋理論不同,可以不斷進步。
數字貨幣區理論中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第一,不要認為數字貨幣是國家貨幣或者地區貨幣,數字貨幣在產生時就是跨國界、跨領域的貨幣。
第二,貨幣的功能有交易屬性、價值存儲和計量,在數字貨幣出現時,交易的屬性是最重要的。
第三,數字貨幣會取代法幣,市場現狀會發生改變。
第四,數字貨幣最終會影響世界儲備貨幣,形成世界儲備貨幣的競爭。
以上觀點嚴重挑戰了傳統經濟理論。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GDP是決定世界儲備貨幣的最重要因素??墒瞧樟炙诡D大學研究的結論認為,交易量越大的貨幣越可能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這成了一種新的理論。
1.3.5 “新平臺”大于“舊中心”
數字貨幣經濟不是以銀行為中心的,而是以平臺為中心的,這種理論又形成了顛覆?,F在的金融機構是以銀行為中心的,英國央行、美聯儲、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很多央行都是基于現在的銀行結構討論數字貨幣的,可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字貨幣區理論表示應以平臺為中心。
區塊鏈系統比銀行大,這是“以平臺為中心”理論的一個基礎,其中一個原因是臉書客戶數占世界1/3的人口數量。但馬上會發現一個問題,現在的區塊鏈系統、比特幣、超級賬本還不能起到足夠的支撐作用。然后又會發現,2020年臉書發布Libra 2.0時表示區塊鏈需要支持多幣種才行,因為以平臺為中心,所以思想結構變了。
在這種環境下就引出了其他問題,如央行和銀行如何作業、監管如何作業、托管如何作業、嵌入式監管如何作業、監管網絡如何作業,以及科技的問題、經濟的問題、政策的理論,都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以平臺為中心還是美國財政部支持的理論,美國財政部于2021年1月4日表示銀行可以加入區塊鏈網絡。雖然銀行牌照是很難取得的,但2020年美國財政部表示數字穩定幣發行公司將可以獲得銀行牌照,這可以說明此理論的影響力。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認為“平臺決定貨幣區”(一個平臺就是一個貨幣區),但實際上由于地緣政治,貨幣區會以國家或地區來分。所以數字貨幣區最后會變成地緣政治的數字貨幣區。比如,美元和歐元都可以用數字貨幣區,但歐元區并不想讓美元進入,所以歐盟建立自己的區塊鏈系統,發行數字歐元。德國銀行更加激進,自己做數字歐元。
圖1-2的左圖是現在的跨境支付架構圖(2020年10月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其經過SWIFT和代理銀行等,右圖是基于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未來架構圖??梢钥闯?,右圖已經網絡化,是分布式的而不是中央集權的。這是一種由區塊鏈和網絡形成的分布式架構,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

圖1-2 跨境支付現在與未來架構圖
(圖片來源:IMF staff.)
這項理論也啟發了2020年臉書Libra 2.0的“棄幣保鏈”思想。對于不愿接受臉書穩定幣的國家,臉書表示會提供鏈給該國,讓這些國家能夠有技術去發展自己的數字穩定幣及CBDC。這就是“棄幣保鏈”的基本精神。從中可以看出新型數字貨幣戰爭和傳統貨幣戰爭是非常不同的。
1.3.6 貨幣戰爭的三大競技場:科技、市場、監管
新型貨幣戰爭還出現了三大競技場,即科技、市場、監管??萍急徽J為是最重要的,因為監管變成了監管科技,市場變成了市場科技。新型貨幣戰爭是金融戰爭,是經濟戰爭,也是科技戰爭。一些學者認為計算機不會改變金融,但臉書穩定幣事件已經無可置疑地證明了計算機對金融的改變,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在他的短文中認為不再需要討論這個題目,因為科技已經改變了金融市場,現在的工作是為數字貨幣戰爭做好準備。
肯尼斯·羅格夫認為數字貨幣戰爭是商業戰爭。2019年12月,美國國會提出了22個法案,事實上就是為貨幣戰爭做的準備。美國長期以來堅持不為數字貨幣立法,即使在2019年6月臉書發布白皮書后還是這樣的,但22個法案反映了這件事的重要程度。
關于三個競技場,科技方面以Libra 2.0(后更名為Diem)為代表,要用新技術把原來的技術淘汰掉,成立一個新型的支付網絡(這是美國財政部在2020年公開會議上提出的想法)。市場方面的例子有美國銀行可以參與區塊鏈等。
1.3.7 數字貨幣競爭影響國家安全
從2019年11月開始,有關“數字貨幣戰爭”的文章和討論層出不窮,包括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摩根大通銀行、摩根士丹利、黑石等重要機構發表的文章著作,也包括一些獨立民間智庫的數字美元(Digital Dollar)項目報告,以及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倫敦大學學院、伯克利大學等高校的研究論文。其中由伯克利大學Vinod K.Aggarwal和Tim Marple合寫的《數字貨幣戰爭》一文引人關注,這篇文章發表于2020年12月《全球亞洲》(Global Asia)期刊上。
數字貨幣戰爭向來不乏競爭者。先是數字穩定幣和法幣的競爭,這是在2019年6月18日發生的。2020年11月又出現了數字代幣和法幣的競爭。2020年10月,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報告《跨境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中沒有討論數字代幣和法幣的競爭,只討論了數字穩定幣和法幣的競爭。
事實上,數字代幣和法幣的競爭更為重要,因為數字穩定幣的風險是“將來”,而比特幣的風險是“現在”,并且臉書穩定幣的體積現在是零,流動性也是零;而比特幣的市值大于摩根大通銀行的市值,流動性超過98%國家的法幣,一度超過99%。一旦造成世界金融風險,后果是難以估量的。
伯克利大學《數字貨幣戰爭》一文的顯著特點就是呈現多維度的分析,而不僅僅是單維度概括。原文雖然只有4頁,但許多觀點都是作者深思熟慮的結果。另外,與其他文章不同,其觀點并非是事后分析原因而是提出將來可能的場景?,F在回頭看其預測多半是正確的,部分場景雖然還沒有實現,但那些未實現的預測就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此文使用國家安全和市場的觀點來分析,顯而易見,受前英國央行行長言論影響甚大,同時全盤接受哈佛大學肯尼斯·羅格夫教授的觀點,認為數字貨幣能夠影響國家安全,而理論基礎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字貨幣區”理論。
1.世界儲備貨幣
CBDC可以作為儲備資產或將威脅美元作為全球霸權儲備貨幣的地位,特別是新主權CBDC的高流動性,市場對其更有信心(作者注:這也是前英國央行行長2019年的觀點)。美元失去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后果將是難以承受的,因為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美國享有“過分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1],一旦美元不再是世界儲備貨幣,特權會隨之消失,美國國內消費和軍事費用會使美國承擔更多的債務。雖然許多觀察家指出,取消美元作為霸權貨幣的門檻非常高,但“過分特權”還是可能被挑戰的,即使是區域性霸權數字貨幣也會對美元造成限制。
2.跨境支付
由于CBDC不經過SWIFT,因此SWIFT將失去作用。而SWIFT是美國貨幣政策的工具,用來制裁其他實體經濟(如國家)。因此,建立在SWIFT網絡之外運作的主權CBDC,會削弱美國執行制裁的能力,也會成為一些國家應對美國制裁的工具。
3.國家債權
CBDC提供了新的國際債務計價手段。隨著對美元作為霸權貨幣的日益不滿,各國可能對替代貸款方和工具感興趣。從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債務市場向包括CBDC在內的市場過渡,會削弱美國通過貸款計劃實施戰略優先事項的能力。
4.網絡攻擊
CBDC需要數字貨幣網絡成員之間基于互聯網的某種程度的連接,這必然會有引發網絡攻擊的可能性,即對一國貨幣系統進行網絡攻擊的可能性。這是數字貨幣與國家安全最直接相關的一環。
1.3.8 通過市場推廣數字貨幣
伯克利大學以5個觀點來討論政府如何推進數字貨幣。
1.技術特征
(1)兩用性:一些看似由商業企業發行的數字貨幣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重要影響(作者注:臉書穩定幣就是如此,比特幣是另外一個例子)。
(2)外部性:外部性是溢出效應,指一個外部機構或群體的活動使其他機構或群體受損/受益的情況。貨幣是國家和全球經濟的命脈,因此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對實體經濟有明顯的溢出效應。
(3)可適用性:數字貨幣技術已經容易復制并且可以再度創新。這意味著國家更容易監管數字貨幣(作者注:正好與分布式思想理念相反)。這也意味著政府可以發展對國家有利的數字貨幣技術,這樣的技術可以保持政府對貨幣的管控,而且可以調控貨幣政策。這方面的發展是大有可為的。
2.市場特征
(1)競爭對手:合規數字貨幣市場逐漸成為私人和政府的競技場,這要求政府學習和管理加密貨幣,從而提升私人市場監管力度。
(2)供應安全:效率問題是加密貨幣等私人數字貨幣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政府越來越關注與這些數字貨幣相關的系統的安全性和技術控制。
(3)進入壁壘:盡管基本數字貨幣的進入門檻較低,但更復雜的版本需要大量的知識和資本。
(4)規模經濟:社交網絡系統是數字經濟外溢的多個通道之一。不同類型的數字貨幣會產生顯著的網絡外部性,這意味著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和經濟狀態不同。除徹底禁止外,比特幣等分布式數字代幣幾乎沒有給監管者留下什么空間。傳統數字貨幣進入一個國家的限制門檻很低,會與當地貨幣產生競爭的關系。雖然私人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是由一個國家內部的監管標準決定的,但主權數字貨幣在固定的相關參與者群之間的技術設計上卻發生了更多的無政府狀態沖突—各國央行競相實現各種政策優先事項。
3.國內結構
國內結構及政府與私人之間的關系是重點。比特幣及其他數字代幣拒絕政府監管,所以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法規、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數字貨幣出現。因此,我們不應只寄托于企業對數字貨幣的私人治理,而應期待出現一種戰略性的公司動態,即特定公司要么因與國家優先事項保持一致而獲得權力,要么處于不利地位。
4.國際制度
世界各國才開始研究如何監管全球數字貨幣,但現行的數字代幣讓現有的監管規則略顯滯后。如果沒有對數字貨幣發行、監管制定國際規則,那么世界仍處于市場的“美國西部擴荒”(Wild West)時代。因為如果沒有國際或區域的監管機制,一些國家會使用政府經濟手段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同樣的道理,一些國家可能會增加CBDC和其他CBDC的互操作性來增加其貨幣優勢,而CBDC互操作性最終決定數字貨幣戰爭的贏家和輸家。
5.全球體系結構
私人數字貨幣及CBDC很可能會繼續發展。
1.3.9 數字貨幣競爭的未來之路
伯克利大學的學者提出以下4個重要趨勢。
(1)各國將繼續干預私人數字貨幣。如數字代幣交易和ICO等事件,不僅體現了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監管,還會看到多個國家在數字貨幣治理和監管上合作,并且這些合作會越來越緊密(作者注:伯克利大學的學者使用了“干預”兩字,比“監管”更加強硬)。
(2)激烈討論。各國會在全球或區域數字貨幣治理和監管方面進行激烈討論。由于現在大部分的規則都是正在制定中的,或還沒有制定(作者注:即使制定了,如FATF的旅行規則制定與實施,整體來說仍處在實驗階段,因為不是所有的簽署國家都在執行這項規則)。
(3)面對沖突,數字貨幣陣營涌現。許多國家都會參與數字貨幣的討論,即使這個國家沒有發展自己的CBDC或數字貨幣,但依舊對此課題感興趣。因為它們必須面對這些“兵臨城下”的外來數字貨幣,而且這些數字貨幣有其外部性,以及其法幣和數字貨幣的交換性。因此,這些國家必須考慮在多個數字貨幣的挑戰下如何做到平衡,如加入一個數字貨幣陣營(作者注: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20年10月提出的“數字貨幣陣營”,一個中立國家需要考慮和哪一些國家的數字貨幣進行交互,而不和其他國家的數字貨幣交互。于是世界貨幣市場開始分區)。
(4)競合關系。各國對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加大監管和限制。由于政府動作比較慢,因此需要與企業合作,同時對企業進行強監管。因此可能會出現2個極端現象:有的私人數字貨幣因為與政府合作而大大發展;有些私人企業因為與政府合作而退后,發展不起來。
1.3.10 德國銀行認為貨幣戰爭的焦點是可編程經濟
德國銀行認為歐洲央行的數字歐元計劃是一個重大計劃,因為歐盟內的所有企業都會參與,影響非常大。同時,歐洲央行如果部署數字歐元,就必會改變貨幣系統,改變央行與商業銀行的關系,并改變支付系統。而貨幣競爭最后的競技場是智能合約系統。
1.3.11 新型貨幣戰爭的特性
數字代幣早已打通世界地下金融市場。美國監管科技公司發現,傳統外匯管制已不太管用,因為已有大量地下資金經過比特幣或類似的數字代幣在國際市場流通。這與2019年白宮會議的結論一致。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需要新機制,因此需要建設新的制度、機制、基礎設施。
2020年11月,美國發現比特幣成為世界第6大流動貨幣(超過英鎊),而在2021年2月,比特幣已經是世界第4大流動貨幣(居美元、歐元、人民幣之后)。美國第一次發現比特幣可能真的會挑戰美元,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于是美聯儲放話打擊比特幣。
一旦美元被挑戰,全球的法幣都將被比特幣挑戰,因為美元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大的貨幣。在此環境下,新型貨幣戰爭出現而且將是“三元”貨幣戰爭(法幣、數字穩定幣、數字代幣),而不是“二元”貨幣戰爭(法幣、數字貨幣)。
在數字穩定幣、法幣和數字貨幣形成“三國志”的形勢下,法幣和數字穩定幣有可能合作。例如,法幣聯合數字穩定幣一同打擊比特幣,因為目前比特幣在擠壓法幣。
總的來說,相對于傳統貨幣戰爭,數字貨幣戰爭的特性如下。
(1)全球競爭。傳統貨幣戰爭可能限制在一些國家內,如一種法幣和另外一種法幣的競爭—美元和日元的競爭。但新型貨幣戰爭是全球性的。
(2)實時競爭。數字貨幣是實時交易和結算的,比傳統貨幣快得多。由于數字貨幣是全球性、跨國界的,一旦發行和流動,那么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一個代表,它現在是世界地下金融市場的通用“貨幣”。由于是全球貨幣,其影響比傳統貨幣戰爭更大、更快、更深遠。德國銀行協會指出,如果推出數字歐元,其影響將不局限于歐盟內央行(如德國央行或法國央行)或商業銀行(如德意志銀行),也不局限于歐盟金融機構,而是影響歐元區的所有機構,影響每一家使用歐元的企業,將是歐元經濟體系的全面改革。
(3)科技改革和競爭:數字貨幣戰爭帶來的不只是貨幣、市場、金融上的競爭,也是科技改革和競爭。2019年年底,聯合國將區塊鏈列為最重要的技術,超過其他科技。區塊鏈帶來的科技改革改變了貨幣與金融市場,還變革了互聯網、數據庫、操作系統、軟件架構、監管科技及法律科技。
(4)市場改革:數字貨幣戰爭帶來金融市場全面更新。德國銀行協會認為以后是“可編程經濟”的競爭。
[1]描述美元具有世界儲備貨幣特殊地位的“過分特權”一詞的是1974年至1981年擔任法國總統的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事實上,他引用了財經記者雷蒙德·阿隆在1965年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文章時就使用過的短語。美國居民向外國人支付的債務利息相對較低,而從外國資產獲得的回報相對較高。這種凈外國資產的正“超額回報”被稱為發行國際貨幣的“過分特權”——有利于大規模負外部頭寸的可持續性。 Decentralization 在大多數字典中都翻譯成“分權式”,是管理學中常用的概念和架構。在分權式治理下,權力從中心下放到地方,但是中心還在。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2018年第100頁。 由于智能合約有法律效力且參與金融交易,因此執行時要特別小心。 Clack,Christopher D.:Smart Contract Templates:legal semantics and code validation.Journal of Digital Banking 2.4 (2018):338-352.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流程改為留存、激活、介紹、收入、獲取。 比特幣并沒有停下來,后來比特幣的流動性又超過了其他強勢貨幣,如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