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八十四章:國運再顯
- 西游:我在大唐當城管
- 咸菜配雞蛋
- 2047字
- 2023-03-19 00:00:00
“至于對朝廷而言,也有益處。”李北思索了一會,反問李世民,“殿下覺得,民稅征收多,還是商稅征收的多?”
李世民了解過稅收。
隋朝是怎么沒的?
不就是因為苛捐雜稅,再加上勞役。
導致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
有隋朝這個前車之鑒。
他對稅收這一塊,是很了解的。
甚至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自李淵稱王以來,他就不停勸說李淵,不要有各種苛捐雜稅。
要讓百姓休養生息。
自李世民掌握實權后。
他還頒布各種關于給百姓減負,以及減少稅收的政策。
雖然如此,但民稅比商稅征收得要多。
畢竟基數擺在那里。
再者,自古以來,壓根就不重視商。
以重稅,身份低下壓之。
導致商人偏少。
市場更多的是百姓擺個小攤,販賣作物。
李世民不假思索的說道:“民稅居多。”
聽到這話,李北皺了皺眉。
怎么是民稅居多?
按理來說,不應該是商稅居多嗎?
他帶著困惑,詢問李世民,“敢問殿下,商稅是以何等方式征收?”
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回答道:“商賈入市,征收入市稅,若是安置店鋪,則征收店鋪稅。”
沒等李北多問,他提醒道:“此二類稅收頗重。”
他也想改革這兩樣稅收。
尤其是聽完李北解釋市場經濟流通那番道理后。
他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種全新且奇妙的知識,讓他對于商,有了全新的定義。
李世民對李北接下來想說的話,抱著期待。
故而不等李北提問,主動開口。
李北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
這兩種稅收,提高百姓成為商人的門檻。
這種環境不利于百姓從商。
也有礙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
既然環境不好,那從商的人數,勢必減少。
唯有一些世家,才能經得起商。
這就會導致壟斷之類的惡劣影響。
百姓只能依靠種地,養家糊口。
萬一來個天災人禍,或者糧食欠收。
百姓只能淪落成災民。
“殿下,小臣提議,取締這兩種稅收。”
“噢?”李世民坐起身子,“說說你的理由。”
殿內文臣們人人皆露思索狀。
無一人出言打擾李北和李世民之間的對話。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止不住的用眼神互相交流。
他們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疑惑。
至于程咬金等武將,個個垂目低頭。
好似打著瞌睡。
李北思考了一會,言道:“此兩稅,提高了百姓成為商賈的門檻,不利于市場流通的發展。殿下應該取消此兩稅。將此兩稅換作其他稅。就比如貨物買賣,百物抽其三。鋪稅,百物抽其二。如此一來,即降低了百姓從商的成本,也提高了對于大商家的稅收。若是商人多了,還益于各地市場的流通。比如北地缺糧,南方缺牛羊。商人可將南方的糧食運往北地,以緩解北地缺糧之窘境。又可將北地牛羊運輸至南方。”
眾人皆被此言論所震驚。
李世民陷入了沉默,良久才開口道:“你說這些,真的是為了宵禁?”
倒不是說李北這話有什么問題。
這些話,很有道理。
并且的確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是。
為解除宵禁,跟他談什么經濟流通。
談什么商賈的重要性。
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這讓李世民懷疑,這李北是不是個商人。
想要以此,來提高商人的地位。
李北疑惑的看向李世民,“當然,小臣就是為了解除宵禁才跟殿下說這些。”
他在心里腹誹不已。
要不是為了解除宵禁,從而提高觸發隨機任務的機率。
他才懶得說這么一大堆話。
解除宵禁,那必須有個理由吧。
總不能跟李世民坦白,說想要多觸發隨機任務。
又或者說是為了熱鬧,巡街的時候不再冷冷清清吧。
恐怕剛說這話。
這秦王府一脈就要以妄動國本為理由,而后砍了他。
所以,只能跟李世民聊解除宵禁的好處。
也就是刺激經濟的好處。
可經濟,繞不開商人。
但大唐現如今處于重農抑商的階段。
商人的生存環境,很惡劣。
這樣又怎能體現出解除宵禁的諸多好處。
李北也就只能先向李世民闡述商人的重要性。
以及商人能帶給李世民什么。
能夠給大唐帶來些什么。
李世民面露狐疑,“你家中是不是有人從商?或者是你打算從商?”
“小臣家中并無人從商,也沒有從商之念頭。”李北更加奇怪李世民為什么這么問他。
李世民尷尬一笑,收起狐疑,揮揮手,“你繼續,你繼續。”
既然李世民不再發問,李北便繼續說道:“如果商人基數增多,買賣也變多。這就意味著稅收也會變多。一旦此類稅收多了,完全可以取代民稅。讓百姓徹底擺脫賦稅給予的壓迫。百姓富足,自然安居樂業。如此可保大唐萬萬世。當然,此是后話。”
“小臣敢擔保,三年。”李北豎起三根手指,“只要如此,僅需三年,大唐必定強盛,富裕程度遠超歷代諸多王朝。到時,海內諸國,無不朝貢者。萬邦來朝,將不是空談。”
這并不是李北吹牛,或者說大話。
貞觀中期,李世民改革了商業,從而造就了歷史中宏偉的貞觀之治。
宋朝在此改革之上,更進一步。
鑄就了富裕的宋朝。
可以這么說,這一決策,讓兩個王朝,在歷史中,留下了恢宏一筆。
眾人還未從李北描述的宏偉藍圖中清醒過來。
忽然間,坐在主位上的李世民,周遭龍氣翻涌。
驟然,天空之中響起玄妙之音。
一條金色巨龍,從天而降,盤踞于宣德殿上。
它眼眸仿佛在俯視眾生。
長安城百姓見此情景,連忙跪拜。
“大唐國運?”李世民大驚失色。
他站起身,匆忙向外跑去。
眾臣緊隨其后。
待眾人出去。
國運巨龍俯視而下。
那目光好似放在李北身上。
不知是不是錯覺。
李北在那雙眼眸中看到了贊許以及期盼。
至于期盼什么,李北不得而知。
或許是期盼李北未來的成長。
又或許在期盼李北能夠給大唐帶來些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