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可控核聚變的三個階段
- 文明自救指南
- 福祿雞
- 2597字
- 2023-03-03 12:03:00
停職后,連曉祥的生活變得閑散起來,但是也令他有些煩躁。
他已經三十歲了,但是尚未結婚,家里得知他要休息一段時間之后,也開始操心起他的婚姻大事。
這段時間以來,連曉祥都快忘記自己相親多少次了,只不過每一次都無疾而終。
并不是看不起女方,而是他心里始終惦記著那封救援者寄出的信。
傍晚,連曉祥委婉地拒絕了女方的邀約,獨自一人開車往家里的方向趕去。
剛到小區(qū)門口,連曉祥突然發(fā)現樓下停了一輛熟悉但不應該在這里的車,那是領導的專車。
連曉祥趕緊上樓,一進家門便看見領導正在沙發(fā)上與父母暢談。
當然,令連曉祥意外的是,除了自己單位的領導以外,還有自己原本單位的領導居然也在。
“誒,小連回來啦?”
見到他進門,兩位領導笑著站了起來,與他父母簡單說了幾句,便帶著連曉祥走進書房。
關上門,連曉祥神色頗為緊張:“領導……”
領導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多說,隨手拿起一本書,原單位領導則是與他閑聊了起來。
聊的內容有很多,問候了連曉祥過去在保密信息科時的工作,回憶了當初協(xié)助保密信息科抓捕情報人員的歲月,又講起了當初臨時受命去大西北,看見兩彈一顆顆被制造出來時的趣事,講起了當初看見科研人員不小心遭受核輻射時的慘狀。
連曉祥默默地聽著,偶爾會插上一句。
原單位領導講完,現單位領導又說了起來,從年輕的時候說起,一直說到后面擔任部長后的事情,比如為了縮小差距做出了哪些努力,怎么促進科技水平提升的,又是如何構思在某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等等。
聊了一陣子,書房的門被敲響了,連曉祥母親讓領導們在這里吃飯,只不過領導直接拒絕了,讓連曉祥送他下樓。
跟著領導下樓,進了車里,領導隨行的王秘書并不在,也沒有帶司機過來,兩位領導坐進車里,讓連曉祥一起坐進來。
轎車朝著單位行駛而去,開車的是現任領導,連曉祥與原單位領導坐在后排。
從見到領導一直到現在,連曉祥有些云里霧里,因為兩位領導都沒有談及正事,現在又將他帶著一起走,更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連曉祥猶豫片刻,問道:“領導,你們這次是?”
原單位領導從他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機密文件,遞給連曉祥。
這是一份資料,更準確地來說這是一份稿件,稿件標題是:某學校嘗試新型教學方式,加快趣味學習建設。
至于稿件的內容,則是圍繞這個標題進行了講述,并且在里面還有配置了兩張圖,兩張圖很簡單,一個數學十字坐標軸,然后在上面有一片陰影,只不過兩張圖的陰影面積、形狀等等都不相同。
看見這份稿件,連曉祥不由得一驚,下意識地想到了那封信,抬起頭看向領導。
原單位的領導嚴肅地看著他:
“組織上有任務交給你,現在我們去見首長。”
……
方易并不知道自己的嘗試產生了多大影響,此時他正在思考接下來準備的論文該怎么寫。
雖然被宋院長罵了一頓,但是方易也從宋院長這里得知,當前可控核聚變的實驗已經推進到有能力進行等離子線性實驗了。
再結合從網絡上看見的那些報告,可以確定目前可控核聚變實驗堆已經實現等離子體放電,接下來要做的應該就是實現聚變堆氚自持和發(fā)電。
在救援者文明收集的技術當中,可控核聚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完成等離子體分離,并且能夠利用分離的第四形態(tài)物質產生能源。
第二階段則是讓聚變物質達到穩(wěn)定可控,并且在穩(wěn)態(tài)高約束模式持續(xù)運行下,實現能量凈收益。
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難的階段,實現不同原子的聚變,簡單來說,相當于制造一個持續(xù)不斷進行聚變的太陽。
目前地球的可控核聚變正處于第二個階段,但是目前仍舊無法做到兩點:一是無法實現穩(wěn)定可重復的等離子運動,也就是無法維持穩(wěn)態(tài)高約束模式;二是沒有實現能量凈收益,輸入的功率仍然大于反應堆輸出的能量。
造成這兩個問題,原因很簡單,材料不能耐高溫以及無法穩(wěn)定控制第四形態(tài)物質。
想到這里,方易突然想起了此前思考過的一樣技術——粒子剝離操控。
目前進行的等離子體線性實驗在某種意義上其實算是屬于粒子剝離操控的實驗,但是有很大的差別,等離子體線性實驗屬于檢測實驗,目的是為了衡量核聚變過程中的粒子數值,而粒子剝離操控已經屬于去控制粒子了。
如果圍繞粒子剝離控制來寫一篇論文的話,那份量絕對是夠他申請加入可控核聚變實驗堆的。
確定好論文方向,方易便帶著文具與技術圖紙前往學校圖書館。
雖說以前沒有發(fā)表過論文,但方易在食堂兼職時常常聽起那些高年級學長學姐們談及發(fā)表論文期刊時的情況。
通常論文都是往各大期刊發(fā)表,比較知名的就是SCI這一類國際期刊,其次就是各個核心期刊,再然后才是普刊。
方易沒打算往SCI投稿,雖然SCI是最好的選擇,可SCI審核時間太長了,要三到六個月,他不想浪費這么多時間。
各個核心期刊與普刊基本上審核時間都是一到三個月,其中普刊并不適合,因為這屬于付費就能發(fā)出的,所以最佳目標是往各個核心期刊投稿。
但核心期刊一樣有個問題,存在學歷職稱歧視的現象,基本上不會收第一作者為本科學歷的作者文章,通常是要讓導師做第一作者才能發(fā)成。
方易是打算讓羅教授掛名導師的,所以,即便有粒子剝離操控的完整技術,他也必須將其中的細節(jié)做好,不僅僅是讓羅教授找不出毛病,也得讓學術編輯挑不出毛病,這樣才不會被打回。
因此,必須要去圖書館找一些引用的文獻資料。
此時正值下午,又是周五,圖書館里的人并不多,方易在書架間游走,慢慢挑選著自己可能用到的書籍。
“《磁約束等離子體實驗物理》,作者還參與了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的建設?這個可以。”
“《核燃料循環(huán)導論》……國清大學出版的?也可以用。”
接連挑選了幾本書,方易又前往文獻區(qū)域,在里面挑選著一些論文。
挑挑選選,方易選中了幾篇文獻,離開時眼角忽然瞥見了一篇外語文獻:《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burning plasma regime with inertial fusion implosions》。
一篇由國外多位研究人員聯合發(fā)布的論文,翻譯過來就是:在慣性聚變內爆的燃燒等離子體狀態(tài)下進行的實驗。
這篇論文的內容全都是外語,方易本身的外語其實不足以支撐他閱讀,但是眼鏡能夠進行信息轉譯。
仔細翻看一下,論文發(fā)表時間就在兩個月前,里面寫出了當前的聚變中子產率,同時也算是對當前核聚變研發(fā)進程很好的一個說明。
“之前怎么沒想著在圖書館呢?”
方易有些懊惱,但也很慶幸,他沒有想過圖書館里也能找到這么詳細的關于核聚變的報告,不過現在也剛好可以用。
帶著選好的書籍與文獻,方易挑選了一個偏僻的角落,慢慢翻看起來,同時也攤開一張紙,用手記錄能夠放進論文引用的地方。
在記錄的同時,方易也寫出了這些引用對應的技術專題和數據推算等等。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張張草稿紙被寫滿了。
方易的心神全都投入了其中,完全沒有注意到,不知何時,他的身后出現了一個默默注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