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瀾叩寂:語文教育行思錄
- 潘慶玉
- 1222字
- 2023-02-08 17:44:49
自序
這是一部論文集,收錄了自1997年以來我曾公開發表過的部分論文,大體反映了我學術研究的基本內容。從目錄可以看出,本人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語文教育、教育基本理論(教育想象力)和高考制度與命題改革幾個領域。這與筆者工作及研究的經歷有關。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我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2003年至2007年攻讀教育學原理專業的博士學位,期間承擔了山東省教育廳新課程高考方案和基本能力測試科目的研制任務。2008年秋到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作了六個月的訪問學者,跟隨基蘭·伊根教授學習“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理論,回國后主要從事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最近幾年開始“下水”中學語文課堂,執教各種類型的公開課、研究課,在實踐中探索富有想象力的教育之路。我所接觸的教育問題范圍比較廣,既有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研究,也有制度和實踐層面的探索;既有語文學科方面的研究,有時也會涉及到基礎教育的其他學科領域。研究內容“雜”、研究層次“多”,對一名教育學者而言,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學術歷練。
本書所收錄的語文教育研究論文大多數帶有哲學研究的性質。從早期的《科學主義語文教育觀評析》,到后來的《試論語文教育的存在論方式》、《語文教育傳統的本體論哲學批評》,再到最近的論述類文本教學核心價值的剖析,都著力于語文教育現象背后的深層次思考和追問,嘗試從哲學透析與批判的角度做出自己的回答。可以說,哲學研究取向是我致思語文教育問題的一條主線。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前期有關教學本體問題的研究,包括人格教育中的知識精神價值問題的探討,教學過程性質、規律的哲學思考,對知識觀與課程觀關系問題的研究等內容。二是基于認知工具理論的富有想象力的教育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想象力的教育危機與哲學思考、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游戲沉浸式教學、基礎想象力與認知工具的縱向發展等方面。這部分論文是我學習和研究基蘭·伊根教育理論、嘗試進行本土化探索的成果。高考制度與命題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課程高考方案與基本能力測試的研制方面。尤其基本能力測試的研究,在國內屬于開創性研究,其成果轉化為國家政策且付諸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我而言,這兩個大的研究方向,不是彼此隔離的,而是相互支撐、彼此砥礪的。如果不曾對教育基本理論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我的語文教育研究的視野和洞察力就會大打折扣。如果不是因為我主持過高考制度與命題改革的研究,我對基礎教育的理解就不會這么全面、深入,就不可能從書齋式的理論研究轉向教學實踐探索,親自執教中學課堂,探索富有想象力的教學實踐之路。
回首自己走過的學術研究道路,有收獲,但也有遺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些寶貴的研究機遇也往往稍縱即逝,容易錯過。想起曾經寫下的雄心勃勃的研究計劃,對照最后能夠拿出來的差強人意的“成果”,再看兩鬢漸增的白發,確有時不我待之感。不過,人生不就是這樣么?最精彩的一頁,還是留待下一次的回眸。
初心仍在,默然前行!
潘慶玉
2019年3月12日于師大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