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要在這里捕魚。”朱慈煊指著汩汩涌冒的溪流,不覺又打開了話匣子。
“在靠近河流的地方,魚類無疑是最好最美味的食物。在水淺的河流或小溪中,可直接自制魚叉捕魚。方法是把自帶的刀子綁在一根足夠長的木棍上,或者直接把木棍削尖捕魚。當然了,在水邊也可找到水蛇等無毒蛇類,亦可食用。不過,輕易還是不要捕捉蛇類,因為你在不能分辨其到底有毒無毒的情況下,萬一在野外被蛇咬中毒,可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稍不留意,就會有喪命的風險。”
他頓了下,又繼續道:“一般來說,傳統的捕魚技巧,可分為釣、叉、籠、網、徒手捉、陷阱捕魚等,若是來到野外,你就得根據周圍的環境,隨機應變選擇捕魚的方式了。”
“那接下來,太子殿下打算如何抓魚呢?”王從敬緊接著問道。
“孤打算用籠子來捕魚。籠魚的主要技巧,是在于設計一個巧妙的魚籠下抓魚。而最簡單的魚籠材料,便是諸如廢棄的簍子之類。若在野外無法尋得,則可以使用比較柔韌的樹枝,來臨時編織一個魚籠。”
“這種魚籠的設計原理,關鍵在于要易進難出。要在籠口的位置,將柔韌的枝條向內翻轉,形成入口逐漸收攏的效果。這樣一來,魚兒會很容易滑進魚籠的籠口,但是往回游時,則大都會被擋在籠口處。這種捕魚工具適合在任何水域大量安放,定時巡查,說不定何時就會有收獲呢。”
聽完朱慈煊的介紹,王從敬頓是連連點頭。
好哇,真沒想到這位太子,竟然還能懂這么多的知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呢。
于是,他幾乎下意識問了下一個問題。
“太子殿下所知之術,竟是如此之多,實令在下佩服之至。卻不知,先前是哪位老師所教?”
他這一問,令朱慈煊不覺一怔。
自己總不能對他直說,自己是個穿越客,這些野外生存的知識,都是從后世帶過來的吧。
于是,朱慈煊眼珠一轉,便回道:“這個么,是孤先前在緬甸時,因閑來無事,跟那些有技藝的軍中將校所學的。現在顛沛流離,物是人非,縱是再想見他們,都不可能了。”
王從敬見朱慈煊面目轉而凝重,忙勸道:“在下不過隨便問問,沒想到勾起殿下之憂思,實是罪過。”
朱慈煊輕輕一笑:“沒事,過事已過,再多提及,復有奚益。我等現在,還是好好想想,要如何捕魚吧。孤現在打算,就利用這個狹窄的過道,制作一個簡易的魚籠。讓這段溪流從魚籠中經過,這樣一來,只要有魚過來,就必定會落入魚籠之中。這種方法,既有效又省力,卻是我等現在最為可取的辦法呢。來,孤與你一起,就地砍取枝條,現編現做。”
王從敬笑道:“好啊,在下一切全聽太子安排。”
二人接下來,自是開始就近攀折枝條,編織魚籠,準備開始捕魚。
編織這樣的魚籠,其實也是有技巧的。
就是這種魚籠,一般會手工編織成梭狀,其中一頭是酒瓶似的開口,以青草作為封口,為的是方便把里面的魚給倒出來的。另一頭則是密封的,防止小魚逃脫。
枝條采集完后,自然又是全由朱慈煊來負責編織。
這樣的工作,對于穿越自現代的且有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的朱慈煊來說,卻是手到擒來之事。
只見他雙手并用,手指翻飛,在王從敬的睽睽注視下,很快就把魚籠給編織好了。
然后,朱慈煊涉水而入,選好位置,將竹籠放了下去,復用幾塊石頭將它牢牢卡住,以免被水沖走,便與王從敬一道,開始耐心地等待接下來的魚獲。
與此同時,二人也沒有閑過,又在附近開始采摘漿果,準備作為副食。
時值夏日,又經過了昨天的大雨滋潤,溪流兩邊的野草,那夾雜其中的水芹菜,亦是新鮮脆嫩。
這水芹菜算是云南當地的特色野菜,又叫做水芹或河芹。它的外觀跟芹菜長得很像,可是跟市場經常見的芹菜,卻是不一樣的,水芹菜主要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比如河邊和水田。在田間地頭勞作的云南百姓,往往一看見有鮮嫩肥美的水芹菜,都會順手扯一把帶回家。
據說,水芹菜藥用價值也是很大,它可以清熱利濕,止血降壓等功效,實是好處多多。
所以這種在古代不算特別出名的野菜,到了現代,反而成了倍受人們追捧的高檔之物,倒是令人感嘆。
除此之外,朱慈煊領著王從敬,又采摘了一些野雞冠菜與灰條菜。
這野雞冠菜,又叫草蒿、青葙,多生于路邊、田邊及荒地。因似雞冠形而得名,花是呈桃紅色。2至9月可采嫩葉,用開水燙后炒吃。
在云南之地,灰條菜隨處可見,田野、荒地、路邊到處都是,每年4-6月是吃灰條菜的好時機。把嫩莖葉焯一下去掉苦味,涼拌炒食又是一道美味。當然,現在的條件太過簡陋,卻是不足以支撐朱慈煊能這般輕松自在地弄吃的了。
在忙完這一切后,朱慈煊卻沒有開始點起火堆。
因為現在的是白天,天氣晴好,若在這里點起火堆,雖有密林摭擋火焰,但騰空而起的濃煙,無疑會迅速暴露自己的位置。
所以,朱慈煊打算,在收獲了足夠的野菜與錢獲之后,還是返回原來的住所,在其中閉門食炊,方為妥當。
待到收集了足夠數量的野菜后,已然過了一個多時辰。
朱慈煊讓王從敬用藤條,將收獲的野菜全部綁好,他便卷起褲腳,重新涉入溪水之中,開始查看這一個多時辰的魚獲。
這個精心編好魚籠,果然沒有讓朱慈煊失望。
他將魚籠從水里提出,帶到岸邊,順手一倒,就從里面倒出半筐的油閃閃的野生小魚,是一次相當不錯的爆籠!
這種野生小魚,在云南山區十分常見,它有個外號,被稱為——小石斑魚。
這種油閃閃的小魚體態小巧,油脂豐沛,油膩可口,只要稍微在鍋里油炸一下,再放上點鹽,卻是美味至極的佳肴呢。
有了這么多的收獲,朱慈煊可謂心滿意足。